再别康桥原文朗诵稿精选4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再别康桥原文朗诵稿》,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再别康桥 篇一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树下一潭
不是清泉石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寻梦
撑一只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在斑斓里
在斑斓里放歌
但是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但是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但是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 篇二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创作背景 篇三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再别康桥鉴赏 篇四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写于他第二次欧游归来之时,实是回忆之作。“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在伦敦北面八十公里左右,靠近康河(剑河),以剑桥大学驰名于世。一九二○年九月徐志摩因景仰罗素,放弃了他在美国即将获得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前往英国,想成为罗素的弟子,但罗素因在欧战时力倡和平而被康桥的三一学院解聘,离开了康桥。徐志摩只好当一名没有学籍的选修生,在康桥度过了一年(1921—1922),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本诗作于1928年秋再次访问母校后的归途中。
第一节历来为人传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中连用三个“轻轻的”,将离别时依依之情表现得含蓄委婉。“西天的云彩”这一色彩鲜明的特定意象,表现出诗人依依难舍的、眷恋的情怀。这节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第二节至第五节中,诗人描绘了康桥迷人的景色。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树下的清泉以及小船、星辉,这些美妙的景物,幻化出记忆中的康桥的斑斓的色彩和梦一般的情境。
第二节,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两字,也正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参照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见(《语文读本》第三册),可知道所谓“榆阴下的一潭”即指拜伦潭,在康河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那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可以让人想象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醇厚的诗意!在这里,诗人融情入景,诗人的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五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了,他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诗人的快乐到达顶点。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竟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诗人把笙箫、夏虫乃至整个康桥都赋予了人的性灵。笙箫悄悄奏着婉转的别离曲,夏虫为之沉默,康桥也为之沉默,从而使高度意象化的情与景浑然为一,表达出诗人醇真浓厚的离情别绪。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诗人在第一节中巧妙地将气氛、感情、形象揉合在一起,把读者引进到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又显得飘逸迷茫的境界,给全诗奠定了一种“哀而不伤”的基调。
诗人善于将人格化的景物与内心情感的描绘相融合,荡漾在心头的金柳的艳影,勾起“我”遐想的招摇的青荇,幻化出彩虹般梦境的清泉,载着“我”在星辉下寻梦的小船……这些都饱含着诗人对康桥别样的感情。
这首诗抒写的是离情别绪,诗中并没有深邃的哲理,但全诗感情真挚,表现细腻,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再别康桥原文朗诵稿》,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