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最新5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案例 篇一

李铁平,男,本班三年级学生,父亲去了佛山打工,妈妈在阳山制衣厂打工,家里有哥哥和姐姐,都在读初中,妈妈除了要上班,还要洗衣、煮饭。另外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所以妈妈别说关心孩子的学习,有时为生活繁琐对他也没什么耐心,因此发现了他的身上存在以下问题:

1、自由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懒惰,从不写作业。

2、个人卫生较差,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近他,还经常捡同学们掉在地上的零食。

3、思维极端反常,自卑而又自尊,有什么事总是闷在心里,心理负担沉重,导致行为扭曲,有自暴自弃的念头。

问题分析

我通过观察,和他交流,电话联系他的父母,我发现他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

2、父母的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也没耐心,爱的时候什么都满足,有情绪时就是拳脚相加,不和孩子做感情的交流。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他自己做事也就没有耐心,学习上就“破罐子破摔。”

3、内心的孤单与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己的想法、需求都无处诉说,长期以来就形成可他孤僻的性格。别的孩子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还有其他长辈或亲人的关怀,而他没有,孩子的内心深处非常的自卑。加上平时在学校没有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心、帮助,他从不参加班里的任何活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只要源于父母的疏忽,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于是,我决定从家长和他本人入手。

具体措施

1、通过电话与他的父母交流,希望他们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平时多打电话回家关心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爱。有时间要经常回家与孩子交流,给他买上生活和学习的必用品。

2、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多问同学、老师,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3、作为班主任,我会在他小小的进步后给与表扬,让他找回自信。发现他的问题,有策略地提出,并帮他改正。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找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4、针对实际情况,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让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每天按时上学、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这是一个合格学生的起码标准。

辅导效果

经过我和孩子家长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时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①虽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赖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②他已认识到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尽管他的作业书写和质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时完成作业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③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案例反思: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行为习惯不良,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作为老师,应该经常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只要他在学习上获得点滴进步,就对他表扬和奖励。能转化一个问题学生,看到他健康茁壮地成长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的确,留守孩儿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捕捉儿童兴趣和行为的闪光点。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爱好,为他们的兴趣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平时多注意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在班里为他们作宣传,那么,这些多愁、怯懦的留守孩儿慢慢地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像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案例 篇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急躁、任性、固执、自卑等倾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从孩子自身来看,由于知识的匮乏、视野的狭窄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往往滞后于生理的发育,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心理结构发育的不完整。

从家庭方面来看,小学生的家长正处于生活的奋斗期,抚养孩子的起步期。生活的忙碌,经验的不足,家长缺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处理简单,尤其是孩子的心理问题更是缺乏关注。另一方面,家长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竞争的强烈,他们把更多地期望都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于是,无形中给孩子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部分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好多孩子往往顾此失彼,再加上个别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社会方面来看,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暴力、不良的的消费观等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刺激,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

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从而以健康的心理去认知自我,快乐而和谐地融入社会尤显迫切和重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心理辅导特点,我以活动为主线,以班级为组织单位对学生进行了题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的团体心理辅导。

活动设计

一、游戏导入

根据老师的动作猜猜我要表达的情感。看喜剧小品(做动作:鼓掌)见到朋友(做动作:握手)与朋友再见(做动作:挥手)还有哪些情感可以用手表达出来呢?(学生做动作,老师来猜表达的情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老师可以装作不知以求得学生的帮助)

二、整理出生活中自己记忆犹深的几种情绪

(一)画手掌的轮廓(学生在预先备好的白纸上描画出自己左手的手掌轮廓)

(二)我们接着做个淘宝的游戏!

(游戏简介:有4个盒子,其中两个是装有礼物的。请四位同学生到前面任选一个盒子,并当众打开盒子。其余同学仔细观察四位同学的表情,并用一个词语表达出自己以及淘宝人此刻的情绪,写在手掌图中任意的一个指尖上,并把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写在对应的手指上。)

(三)生活中你还有哪些不同的情绪经历,也写在手掌图上。

本环节通过学生的交流和展示,老师可以有代表性地利用多媒体完成一个手掌图,写出5种不同的情绪以及所对应情绪产生的原因。

三、学习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一)了解不良的情绪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性,让学生认识到调节自己情绪的重要性。

(二)案例引导,从集体讨论中学习和感悟调节情绪的方法

案例1:王东刚从外地转来。他平日不大说话,几乎没有朋友。别人在一起玩,他只能在远处望。(课件)

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呢?怎样能让王东走出孤单,变得快乐呢?谁有好的方法? 生:与人交流。

师:科学表明,心情不经常梳理的话,很容易患各种心理疾病。而梳理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人交流。与人交流的方式都有哪些呢?

生1:打电话。

生2:、

案例2:张华和小川是一对好朋友,可这两天,小川却莫名其妙地不理张华了。因为有了心事,张华回家经常发火耍脾气。你来判断张华此时的情绪。小组马上探讨,为他找出解决烦恼的办法。

1组:我们认为应该主动地找小川谈一谈,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不理自己了。如果不能当面谈的话,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的方法。

3组:可以用音乐疗法。

师:音乐真的有这么神奇的疗效吗?我们暂时不下什么结论,先听几段音乐。

(三)利用所学的知识试着解决自己的烦恼

师:有了刚才这些方法的启示,你能不能解决自己手掌图中的烦恼呢?想想看,也许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们把它写在图中的掌心部分。

学生写后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出调节情绪的方法:与人交流、听音乐、写日记、想想高兴的事、做游戏、做运动等,并进行板书。

四、欣赏歌曲《歌声与微笑》,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1、活动法: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最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更容易唤起他们思维的灵感。因此,以游戏来导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个

小游戏的设计还意在暗示学生:手可以表达情感,同样,我们的情绪也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是可以进行调节的。

2、体验法:本节课,我多次运用这种方法。

①在画手掌轮廓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右手描画自己的左手,这除了是让学生体验了亲自实践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教师早已从此时将学生的全身心慢慢牵引到活动中来,引着他们身临其境。

②通过淘宝游戏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

③最初,我是通过“名人名言”以及资料展示的形式向学生描绘音乐在调节情绪中的重要性的,后来我发现苍白的说教远不如学生亲身体验来得更直接更深刻,所以就改用了在课堂上听音乐的形式。音乐的选择主要采用对比式,如:欢快与悲伤的,兴奋与宁静的,舒缓与激昂的。学生听完音乐,马上就能产生情绪体验,从而感悟到音乐在调节情绪中的重要作用。

④利用课件将生活场景再现,假设的角色转换,再加上教师入情入境的讲述,这样间接式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切入主题。

3、案例引导法: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首先得让学生知道自己平日生活中有哪些情绪。这一环节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例子,一个引子,打开他们尘封的记忆,让他们整理出自己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情绪。

4、及时肯定,积极引导法:我利用投影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真实地展现出来,通过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真实地感受表达出来,并且不失时机地表扬“大家能把自己的情绪真切地表达出来,说明大家都很坦诚。”阳光性的评价让孩子们有了表达的信心和勇气,这样下面的教学环节就可以如鱼得水了。

5、讨论法:在让学生总结和寻求自己解决烦恼的办法时,我主要运用了这种方法。本环节要把时间充分放给学生,不要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要让学生放开思想的包袱,尽情地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获得资源的共享。

6、暗示法:在本课结束时,我和学生共同歌唱《歌声与微笑》。无论是作词还是旋律,歌曲本身就能给学生一种很好的情绪调节,并且这首歌的出现还在于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那就是让他们永远欢乐——将欢乐留给自己,留给他人。

教学后记

在本次的心理辅导上,我意在通过各种活动,如:游戏、案例、听音乐、绘图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理。当然,这期间,我运用讨论、体验、案例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活动贯穿始终。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交流的作用有四:其一,能够再次梳理学生的思维;其二,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反馈信息;其三,能够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其四,来自于同学之间的答案会产生一种榜样性的力量,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激励;其五,让学生拥有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课堂,以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通过“个人班上交流”,“组内个人交流”,“小组代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交流中探讨,在探讨中明知悟理。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始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自己的使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导向和行为引导,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至高境界。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篇三

(主持甲、主持乙):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主持甲、主持乙):今天由我们为大家广播,希望大家能喜欢。

(主持甲):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因此也使我们的身心存在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有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请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主持乙):对照刚才的标准同学们可以自我检测一下,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心理小测验,请看题:

(主持甲):《当别人得第一》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小博考了全班第一名,而小齐只得了第七。老师多次表扬小博。如果你是小齐,你会怎么做?

(1) 很生气,不再理小博。

(2) 逢人就说小博的坏话。

(3) 大方地走过去,握住小博的手,真诚地祝贺他。

(4) 虚心向他学习。

(5) 如果他有困难,真诚地帮助他。

(1)(2),这两种做法不可龋不理他,说明你心胸狭窄。 说他坏话就更不应该,这样做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选(3)(4)(5),这三种做法都很好,说明你有博大的胸襟。你会进步更快,人缘更好。

(主持乙):有了好心情生活才会快乐,学习才会有进步,那《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 》呢?今天我们交大家几招:

(1)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定得过高,根本无能力达到,却在别人面前天高海阔地谈论起来,受到别人嘲讽后,终日郁郁不欢;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如果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

(2)对他人期望不要太高。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何必要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当你勃然大怒时,很多蠢事都会干出来,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把愤怒平息下去。

(4)偶尔也要忍让。要心胸开阔,做事从大处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小事则不必斤斤计较,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暂时回避。在遇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些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看电影等。

(6)找人倾吐烦恼。如果把心里的烦恼告诉你的挚友、师长,心情就会顿感舒畅。

(7)为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不单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还可以确定自己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主持甲):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条心理调适的妙招:如何拥有快乐的心情呢?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1、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告诉自己:“今天我很快乐。”然后,对着镜子笑一笑。

2、经常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比如,过生日的快乐情景,和同学们郊游时的嬉戏。

3、经常默念自己的优点。

4、看一些有趣的笑话。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

1、听一首优美的曲子,或者唱歌。

2、去跑步、爬山,或者打球。

3、打扫自己的房间或书桌。

4、找一个信任的人,把心中的烦恼告诉他(她)。

5、将一个笑话给别人听。

6、把不快乐的事写出来。

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方法?把它们记在你的小本子上。

(主持甲、主持乙):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收听!

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篇四

一、背景介绍

1、认识自我是学生青春期成长的必经环节

十二、三岁的中学生是“自我”概念的形成时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对这个年龄断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内容。

2、自我认识不当将对学生青春期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青春期是个特殊时期,就像一颗青涩而回味甘甜的青橄榄,他们对自己生理上的变化感到惶恐,对心理变化更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和茫然,常常陷入思考:“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自我认识不当很可能造成学生目空一切、骄傲自满、自怨自艾等不良心态,对其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片面认识自我是学生青春期成长出现曲折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青春期比较容易出现的倾向是易受外界影响,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各种事物的看法往往着重一点,不及其余,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难以形成一个全面均衡的评价体系,往往出现跷跷板式的曲折,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4、掌握适当方法全面客观认识自我有助于学生青春期成长

学生由于年龄的因素,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形,尤其缺乏适当的认识和评判方法,容易流于肤浅,易受外界影响,易受情绪控制,往往无法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中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能否指导学生通过恰当的途径,掌握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以积极稳健的方式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悦纳生命,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5、创造条件促进了解有助于学生相互理解与融合

十二、三岁的中学生开始强烈关注自我,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开始揣摩自己,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想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我到底是怎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我们如果能够创造条件,帮助大家发掘身边同学的闪光点,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那么就可能帮助同学们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信任、相互融合的集体氛围。

二、课堂效果

本堂课的设计较为合理,紧凑,预期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课堂氛围愉快和谐,师生互动较为满意。问题的引入较为自然,活动的设计与主题贴近,倍增学生上课的兴趣,是使课堂气氛活跃。

三、课后反思

1、心理课是关于人生感悟的课程。

2、心理课是关于心理调节的课程。

我常思考:心理课到底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仔细想想,其实每堂心理课都可以称之为人生课,老师只需用心去上完一节课,但要去实现它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要用一生去学习,有的人即使用一生去领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一堂真正的心理课应该是一节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课,应该是与学生非常贴近的课。我感觉本堂课:1、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不够深入;2、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还没有完全放开,还有些拘谨,师生的互动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3、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待加强,评价比较单一,不够有新意;4、在时间的把握上还显得经验不足,出现多次的看表现象。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篇五

平等对待学生

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眉毛便拧在了一起,大声地问道:“今天谁值日?为什么不擦黑板?”班上鸦雀无声。我见没人答应,火上来了,生气地又问了一遍。这时,坐在最后的一位同学跑上来,迅速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认真而大力地在擦着黑板的每一个角落,弄得课室内尘土飞扬。这时我说:“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的不负责任造成的。”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今天不是他值日。”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是我„„值日。”我愕然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注意。”这时,这位同学擦完黑板,默默的回去了。课后,我无意中听到两位学生的对话:“×××同学不做值日,老师不责罚他;上次,我忘了擦黑板,就被罚了。”“谁叫你的成绩不好?老师就是偏心”„„我呆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案例分析

由此可见,优生和差生即使犯同样的错误,由于教师平时对优等生的袒护,对差生的偏见,就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同的阴影。自然,学生们对老师的认识也是不同的。这是可悲的现象,是老师的偏见给造成的。要让学生还老师一个公正的认同,教师必须做到:

一、平等对待优生和差生。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念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这是认识上的偏见。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接受。对于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带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的教师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更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二、应尽量发掘差生的闪光点。和中等生或优生一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案例中的这位差生,他的闪光点很明显:热爱老师,关心集体,爱护同学,有责任感。如果今后我能充分利用他的闪光点,给以重任,深信这位同学定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作出贡献,也定能转差为优的;也达到了我们要红花盛开,也要绿叶郁葱的教育效果。

三、应尊重爱护差生。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促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案例中,我的疏忽大意是没有做到尊重这位同学,没有及时给以表扬;让其他学生误认为差生无论做什么有益于

集体的事,都是不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的。从而自暴自弃。这是我需要补救的工作。

四、应加强老师的自身修养。韩愈先生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吸引力,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陶冶、感染、示范,以达到教育之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

1、为人师表。首先必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坚定的信念。要像蜡烛一样,把自己的全部光和热献给社会;要像粉笔一样,为播种文明献出自己洁白朴素的一生。

2、热爱学生。这是班主任教育必须具备的教育素养之一,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教师所专门接触的是人才,而且是最年轻和最富于敏感的人才。他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因此,我们不仅要爱那些思品天赋较好的学生,也要对那些缺少天赋而自卑的学生以理解和尊重,对那些“有毛病”的学生以爱护和严格要求,热情地对待。总之,教师要为人师表、处事公道、奖惩得当,学生才信任,教师才有威信。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3 10072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