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3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一
今天,我进行了《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课堂中有李校长和李主任、学科组长教师的听课指导。
教学的开始,我从题目入手,《圆明园的毁灭》,和同学一起板书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还有一个“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正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给毁灭了。引出课文,结合课文图片介绍圆明园,又走入文本,学习课文第三段,在这一环节中,我更多地把时间放在课外拓展上,而对于文本的理解挖掘太少,学生们得到了知识的延伸,却对语段的内容半知未解。尤其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理解来感情背诵时,语段太长,学生无法流利地背下来。针对这一方面的弊病,我准备删改一些教学环节,如六个小导游介绍环节,我准备缩减语言,一两句话在座位上介绍,对于文本中“有·还有”等不做具体的介绍,只要凸显出圆明园中建筑的精巧即可,另外,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背诵。
圆明园的建筑不仅宏伟,文物还很精致,引出第四段,了解文物的价值之大和历史悠久,在这一环节中,我过于注重文本的理解,忽视了学生反复的读文。也没有很好的落实语文课堂上“读”的环节。
值得肯定的是,课文中圆明园被毁灭的讲述中,我更好的结合了录像的实录,渲染那种国土尽失的悲痛之情,带动起来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能够读出文本中所蕴含的悲愤、惋惜之情,领悟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教训。
课文讲述结束环节,由于之前拓展内容太多,致使时间拖长,后面的拓展内容没有进行完,这是我遗憾的地方所在。所以,整堂课对于时间的压缩,对于文本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多读等,都是值得我进一步完善和挖掘的地方。今天,在各位校领导和同事的指正下,我将会进一步修改我的教学设计,多练多讲,多发现问题、多去改进。对“以一带多”的教学模式,有了更加正确的理解,带的内容要适时适度,要精巧,不能挤压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是我这次教研课学习到的地方,也是各位前辈教会我的地方。我将会潜心进取,不断努力,以求不断进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二
*月*日,跟岗学习的第三天,我们第一小组的五位成员各上了一节课。我上的是人教版五年级的《圆明园的毁灭》。由于长时间没有“练兵”了,霎时间就说要上公开课,真实有点压力。在上课前一天,我才拿到教材(我校是用语文版教材的),上网搜素了一下课文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参考资料,就开始备课了。经过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努力,基本理清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但具体的教学语言还没有记住;课件修改好了,但每个环节的幻灯片的开始及或最后一张的内容是什么我没记得清楚。没办法,时间紧迫,第二节就是我上了。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教学课文第2至5自然段的内容和总结全文。我先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后,圆明园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引出句子“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齐读,再次引起上节课学习圆明园后的记忆。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圆明园“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教学语言训练,并指导学生背诵积累。指导学生阅读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分析三句话在文段或文章中的作用以及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分析得头头是道。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我抓住“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让学生反复朗读、说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凡是”、“掠走”、“任意”、“破坏”、“毁掉”等词,深入体会英法联军野蛮、强盗般的行为;学生在之后的朗读中都读得入情入境。本来,我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用一分钟的时间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然后用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抒怀,把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升华的。但这时已接近下课时间了,我只好抛出“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不按着直接写毁灭,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它曾经的辉煌呢?”让学生讨论,之后就匆匆结束了教学。
上完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自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子展开教学,教学思路清晰;语言文字的训练比较落实,如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宏伟,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落到实处。但不足的地方也有不少,如:
1、学生的情绪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由于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背诵和展示背诵,导致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间仓促,未能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和让学生抒发看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的感受,学生的情绪未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因此,学生对英法联军罪恶行为的痛恨之情和失去圆明园的惋惜之情在朗读课文时表现不够。
2、引导学生的品读不够到位。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对圆明园美丽的景色、宏伟的建筑描写的句子品读够到位,总想着后面还有很多的内容要完成,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深入地领悟,也对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未能激起学生失去圆明园的惋惜之情有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今后,我要策马扬鞭,深入钻研,积极研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篇三
写在前面的话:
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是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研修主题之一,我们学校的两位教师特别进行了同题研讨。
【教学简介及预设】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七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备课预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一
……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听,待会评议。
(师指名读。)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xx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xx在读的时候,读到最后“损失”时有点快了,最后的“损失”应该读慢点。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遍。
师指名读。
一生读,最后一词读的较上一个学生慢,但仍感觉仓促。
师:读得如何?谁来评一下。
生:最后的“损失”读得太快了。
师:那该怎么读呢?你能不能来读一遍?
生读,语速恰当,但轻重音没有区分。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像小河流水一样,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这样才好听,谁愿意再来读一遍?
一生站起来读。
……
〖案例二
……
师出示“杭州西湖”“狮子林”等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圆明园真是太美了!
生:圆明园真是园中之王!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
……
师:那你能不能通过读来表达你的感情,或者说通过读让听者感受到你的感情?
生纷纷开始读。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师指名学生读。
……
【反思】
这两节研讨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闪光点,都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我们现在只就我们的关注点谈一下。
两位执教教师想让老师们关注的是:语文课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课中,教师让学生读得不少,并对学生的读做了轻重、快慢的指导,学生的评议也从轻重、快慢方面说,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朗读课文一样的语速、一样的轻重,是不是对文本一样的理解?我们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第二节课,教师没对学生快慢、轻重作指导,只是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想像、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时,学生的重读点,语速都不是完全相同,但能听出来各有各的感受,都是挺有感情的。通过这两节课,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要置于朗读之前,服务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感情,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