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精选10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关于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研究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学前教育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 篇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也随之成为时代的大背景,而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更多人士的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免费学前教育实施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学前教育;免费教育;可行性;路径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背景。几年前,倡导学前教育的政策出炉,部分学者也顺势提出了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举措,并且建议“在经济条件、教育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相对较广的城市或地区作为进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试点,然后循序渐进地推广。”
1。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非常重要,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具有全面性和前导性之作用;同时学前教育又是人生教育的起点,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从长久看,学前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算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前教育的经济回馈相对较高,社会效益是无法估计的,在整体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有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解析
2。1个人缴费和政府投入
免费教育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个人缴费,二是教育机构经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家庭缴费要减免,就要得到教育经费的支持,其中心问题是经费问题。所以,这就涉及到很多问题。免费学前教育所减免的对象是谁,减免的费用有哪些,减免的费用是多少,这些经费有谁来支持,投入多少等。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政策对以上问题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清晰明确的设计。
2。2免费学前教育群体的选择
制定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首先要确定享有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和依据原则。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资助对象的范围、经费投入的范围,其所反映出的是特定社会价值取向。在免费群体选择上,现行的政策有两种:一是将所有的幼儿园幼儿纳入其中,其条件是入读的、经过注册的、合法的幼儿园幼儿都有权利接受免费教育。这一政策可以理解为,不管户籍是否在本地、也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管入读的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不管家庭经济条件怎样,只要年龄在3~6岁的适龄儿童就都可以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免费学前教育制度,不分户籍、不分儿童所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分家庭经济水平,一律均等,没有差别。它体现的是免费学前教育的一律平等原则,充分体现了其公共性与公益属性。可是,这种制度涉及的范围广,投入的费用较多。二是特定群体优先。即使限制了户籍的所在地,限制了适龄儿童的年龄,但对其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设限,例如山西省长治县。还有限制了户籍所在地,限制了幼儿园的体制,并限制了幼儿的年龄,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对于学前免费教育的制度。不难看出,一些地方政策对免费的学前教育进行了差别对待设置的原则。从户籍、城乡、幼儿园的性质、学前教育儿童的年龄上进行了规定,规定中的条件有的是一个,有的是多个,适龄儿童可以根据其标准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制度,减小了免费规模的同时,也使在此方面投入的费用减少。如果免费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公平的关键,便是哪些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在资源分配上,如果弱势群体得不到免费学前教育补偿,那么儿童的地位差别可能会因此而加剧。
3。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3。1财政与教育支出比例
这些年,对于教育,我国的经济投入比例不断增大,而且每年都比往年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了14500。74亿元,2009年,我国投入了16502。71亿元,不难算出,两年内我国在教育上就增加了13。81%;2010年,教育经费为19561。85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18。54%。2006年,我国平均咳嗽诮逃贤度肓42美元,和印度相比,多投入24美元,俄罗斯人均投入教育费用267美元,相当于我国的6。4倍;美国每人投入的教育费用为2684美元,比我国高出63。9倍。如果把人口算在内,以人均gdp作比较,我国人均公共教育在支出上只有人均gdp收入的0。82%,印度是0。92%,俄罗斯是1。87%,巴西为2。29%,由此得出,我国的教育投入与别的国家有差异。但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占国内总值的比重有着很大的延展性。
3。2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投入的分配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在所占的比例一直在1。2%—1。7%之间,这个比例说明我国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分配比例非常少,远不如其他教育投入的多。据统计,2011年我国各类教育经费在总财政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高校比例为20。21%,其他类教育费用为15。95%,学前教育费用为1。67%。从这几个数字中不难看出,学前教育经费所投入的比例非常小,与高校投入和其他教育相比,还不到其1/10。2005年,美国在学前教育经费上的投入比例为5。8%,瑞典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比例为8。5%,荷兰的投入为7。3%,匈牙利的投入为15。3%,西班牙的投入为13。1%。从这组数字中很容易得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前教育投入远没有这些国家高。通过以上对比,很明显地看出,我国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偏低,而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投入偏高,这说明我国在教育投入分配比例上,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学前教育经费比例的提高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也为我国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4。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路径
4。1按年龄、群体、项目逐步实施
免费学前教育制度的实施,在设计路径上要合理,还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项目逐步实现。免费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其一,要有雄厚的财力;其二,要要众多的人力;其三,还要有强大的物力。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免费学前教育恐怕难以实施。如果要全面实施学前免费教育,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有些国家已经实施了免费学前教育,纵观这些国家,其在对政策和实践发展历程就能够发现,多数是先将学前教育免费一年,然后再逐渐增加年龄范围;先让处于弱势中的群体享有免费教育,再逐步推广扩大,最后免去全部幼儿教材费用。实际上,免费的学前教育得以实施,其过程要有条不紊,不断增加免费类别,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人群也要由少到多,先小范围,再扩大;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其力度也是一点点加大,使其发展进程由点到面,有局部到整体。根据我国实际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将其与我国儿童人口基数相结合,在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时,不适合采取全面推进、一下子到位,应该因地制宜、循规蹈矩,按年龄、按群体、按项目逐渐扩展。哪个地区有条件,就以此为起点,先让农村适龄儿童享有此待遇,在扩展到城市,学前教育先实施一年免费,然后逐步扩展,免去所有儿童学前教育的所有费用,这是比较可行的路径。
4。2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
免费学前教育以国家的经济投入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保障。现有免费学前教育中,多数为县级财政投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从而使政策不完善、流动儿童不被接纳。这些困难的发生均源于国家在教育费用上的投入不够。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经费保障机制设置上,要遵循其规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础,根据幼儿园的班级规模、环境设置、设备材料配备、教师配备等标准进行投入,从而达到满足幼儿园正常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要科学地研制学前教育办学标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并为政府提供投入标准的科学依据。
5。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机制保障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从有条件的地区开始,按照年龄、群体、项目的顺序进行逐渐扩大和推广,先实施一年的特殊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再扩展到所有适龄儿童都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先从实施一年的免费教育,再逐步增加年限,一直到学前教育全部免费,即由“点”到“面”地将免费的学前教育逐渐地进行推广扩大。
参考文献:
[1]潘月娟,杨毅,刘敏。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与路径选择[j]。教育学报,2014,10(3):89~93。
[2]海鹰,蔡迎旗。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3,(4):211~217。
[3]潘月娟,杨毅,刘敏。我国农村地区实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5,(7):57~63。
[4]但柳松。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3):51~53。
[5]张鸿,王艳霞。从“宁陕模式”看免费基础教育的可行性[j]。教学与管理,2013,(2):3~5。
幼儿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二
一、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需求急剧增大的多元化
重新思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重新思考当前现段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点,重新定位自己的专业目标,在培养方向上,注重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强调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上强调多角度多方向的进行专业方向的设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与时俱进的进行的应改革与发展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当前我国所特有的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和幼儿科学素养的早期介入的需要以及幼儿的心理素质养成方面的需要,这三方面的社会需求十分紧迫。根据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服务社会市场型人才,并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的、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的理论基础知识后,经过分方向的专业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相信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为之服务的。因此,本研究与当前社会需求挂钩,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以服务为基本导向,在科学素养、心理素质、城镇化需求等方面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在培养人才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对应、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对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服务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对策
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素质教育蓬勃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期作为个体成长的最初时期,是个体素质,尤其心理素质萌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脑科学和心理科学从不同角度证明,幼儿时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体整体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从教育实践上看,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其立足点在于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幼儿虽然经验不足,身心未成熟,但其心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塑性,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培养准幼儿教师的摇篮———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专门开设幼儿心理素质发展方向培养专业的幼儿心理素质老师,服务于当前的幼教一线,避免幼儿期心理问题的发生。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改革目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氛围中,科学教育作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手段,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人的科学素养位列世界落后行列、发展的水平较低且一直停滞不前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国人的担心和忧虑,纷纷找原因想策略,而究其根源,是对科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幼儿阶段,进行科学素养早期介入不够。幼儿期是人的各方面素质发展和萌芽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科学启蒙当然就成为能否诞生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所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领域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这一时期的教育要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的跟在于教师,教育的质量在于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来源是职前培养,应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职前培养。应重点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人才培养方向。
3、改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城镇化需求”方面的人才培养方向在黑龙江省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发展已经与城镇化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城镇化进程中黑龙江省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发展最为滞后,且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最为突出。本研究能够打破城镇化进程中学前教育发展瓶颈,并从幼儿园布局调整、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管理体制、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教师教育模式等方面创新幼儿教育发展模式,促进当前学前教育公平,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共进的新局面,使当前社会城镇化进程中中城乡儿童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的氛围中,实现学前教育的真正公平。
作者:董静单位:哈尔滨剑桥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三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的需要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爱萱。例谈中职学前教育语文课堂中的专业融合[j]。文学教育(中),2015(1):36-37.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四
[摘要]对于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实践教学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应基于实践教学需求,不断优化并健全教学方法与策略,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及成熟的教学经验为辅助,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十分关键,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因此,需全面完善实践教学机制,优化实践教学策略。本文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重要性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就是依据实际教学需求,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巩固、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提高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能力的有效方式,还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完善与优化的重要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专业精神,培养与市场行业所需相符的高能力复合型专业人才。
而采取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是突出教育特色,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强化实践教学,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学科体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职业工作过程教育理论来讲,为进一步实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目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类课程开发设计的主题。在此基础上,【www.chayi5.com】高校必须合理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完善、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不明确
就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来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联并不充分,一些高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教学。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关键目标是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相联、不可分离,应在教育教学中将两者充分结合,优势交互,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2、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依旧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大部分理论都是从国外实践经验引进的,还未全面构建独具我国特色且与国情相符的实践教学体系,致使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队伍学历普遍较低、专业化水平较差、科研能力较弱、院校缺乏对实践教学的充分认识、教学资源匮乏等。为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必须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学生自主实习缺乏指导
高校应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机融合,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实习能力。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自主实习时得不到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主要是因为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缺少专业见习导师。许多教师身兼数职,不仅要负责理论教学还要承担实践指导责任,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教学评估与指导,自主实践教学成效不显著。另外,实训资源缺乏也影响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教学设施在功能和数量上尚不完善,有的自主实习地点过于分散,教师难以统一指导;在学生开始实习之后,极有可能出现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现象[3],也会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目标应切合实际。应以培养幼儿园准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将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不同期的优秀教师标准相区分。教师成长发展是一个系统过程,美国对于准教师、初级教师、优秀教师进行了专业界定,为教师分别打造了知识领域与能力标准等方面的明确区别,这也是高校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所需的历程。其次,目标应基于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现阶段,许多高校把就业前的实践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的关键是学生的实践反思,指出实践教学所追求的是学生从内到外的全面发展。所以,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积极关注社会需求与课程发展,还要对师范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2、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内容多元化。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构建完善、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教师必须先转变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结合各个时期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多种形式的实践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即教育见习、课程实习、模拟教学等。同时,还要将与实践课程体验性与真实性相符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
(2)实践内容融合化。实践内容的融合化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不同阶段实践内容之间的融合;其二,相同阶段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应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合格准教师专业成长不同阶段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为核心,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进行汇总,使培养合格准教师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加强高校内部实践训练
为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使其进一步适应岗位需要,应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特性,加强教学技能、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职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师应依据幼儿园实际需要,把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训练整合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教学技能包含说课、课件制作、公开课、教案设计等。待结束实习岗位后,每位学生都要进行一次20min的公开课,并提交详细教案,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专业技能则包含教师基本技能、艺术技能、综合技能三项。教师基本技能是指教师口语、三笔字等能力;艺术技能是指弹唱、跳舞、画画、表演等能力;综合技能是指幼儿园教育环境设计、活动组织、交流技能、科研能力等。此外,高校还应安排学生主动参与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使其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去农村或城镇幼儿园支教,或者对某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使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良好意识。与此同时,高校还要支持学生建立或者参加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通过这些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强化其积极合作的意识与创新创造精神。
4、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为学前教育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有专业实践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知识,这样一来,才能够形成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使其具备良好的知识与技能,成为能在实践岗位上满足专业能力要求的幼儿园教师。对此,高校必须要给教师提供更多平台与机会,使其能与时俱进,实时更新自身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此外,高校还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加学前教育工作的机会,鼓励教师积累丰富的幼儿园工作经验,构建真正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积极开展教育实习、见习工作
教育实践主要包含两部分,即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两者均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教育见习。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每学期都应安排一周时间进行教育见习。针对大一学生,可通过幼儿活动观摩或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教师上课现场、座谈会等,使学生与幼儿园实现密切接触,帮助学生充分认知幼儿园教师岗位的特性与职责,形成专业理念与意识。针对大二学生,则可进行体验式实践,使其基于幼儿园保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落实等,开展幼儿游戏与指导、教育环境创设等实践训练。每学期教育见习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周以上,以便学生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组织形式与状态。其次,教育实习。在实习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可尝试开展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就幼儿心理特性来讲,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并设计幼儿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以活动提升幼儿能力发展。此外,实习学生还需独立进行幼儿园保育工作,把校内实践能力训练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全方位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6、强化高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机协作
(1)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作用。政府要明确意识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关键目标与最终任务是为当地幼儿园培养师资力量,为学前教育事业作贡献。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部分责任,有效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2)明确合作双方的具体责任。政府对高校、幼儿园合作的科学协调,可有助于双方合作的健康发展。然而,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后,高校、幼儿园还应认真洽谈,就双方共同利益达成一致,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高校在办学理念与服务方向等方面,应向实践领域渐渐倾斜,将幼儿园的长远发展融入双方合作共建规划中。同时,高校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资与设备支持。幼儿园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为高校提供稳定、可靠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并将幼儿园发展规划与准教师见习、实习项目相结合,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双方能进行良好合作。
7、构建健全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实现实践教学与学生自主实习效果的最大化,必须构建健全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针对教师,可将其参与实践教学的行为与薪酬挂钩,以激励机制推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公平、公正的实习指导。同时,还需要完善学生实践成效的考评体系,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地重视最终作品的呈现,还要注重整个实践过程,对其进行全面跟踪,充分发挥激励性与导向性的作用。在对学生开展评估时,教师应对其进行全方位考评,既要考核表层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内在素养、道德品质等[4-5]。
结语
总而言之,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非常重要,二者密切相关。在现阶段教育发展形势下,学前教育行业实现了快速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迅速更新。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属于实践应用型专业,必须开展实践教学,设计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通过实践教学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对此,高校应依据自身实际,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基于合适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促进实践教学优化、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潜:《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24期。
[2]陈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9卷第1期,第88-89页。
[3]张莉:《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再思考》,《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年第10期,第107-108页。
[4]王小鹤:《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教育探索》2015年第11期,第87-91页。
[5]刘海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16期,第110-112页。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篇五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学前教育的智力开发
三、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美国作家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1995年出版以来,“情商(eq)”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稍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良与人相处,把握自己与他们的情感等等。总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形成的前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去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形成。
培养意志,发展自制力,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幼儿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六
【摘要】幼儿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应当立足于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角度,与时俱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本文对如何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尊重幼儿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以供教育人员参考,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尊重;幼儿
一、尊重幼儿,尊重幼儿发展成长规律
就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它与生理发展一样,存在自然的内在规律,幼儿的世界具有简单性,看待事物没有客观标准,他们也不会去分析事物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他们的所有行为否是自然地反应,都是他们根据自身感受所进行的表达。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幼儿教育的有效实现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通力合作,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通过细心和责任心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顺应幼儿心智和思想的自然成熟,减少诱饵成长中的人支付单和心理负担,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过程中,不免遇到困难,家长和幼儿教师在此时应当积极与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减少急于求成给幼儿带来的压力,家长要及时转变自己教育思路,改善教育行为,对幼儿认知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都予以接受,充分尊重幼儿,按照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积极客观的面对成功和失败。
二、尊重幼儿,塑造幼儿独立人格
幼儿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独立个体,尽管幼儿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但是在面对新环境以及新事物的时候,他们也会形成对事物的独特观点和见解,也会有主观意识和参与能动性,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这就要求家长以及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对幼儿的自我意识给予充分尊重并积极培养幼儿的主观行为,促进幼儿“我自己做”、“我自己来”意识得到实践。在幼儿的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要怕失败,不要总是担心幼儿做不好而不让幼儿参与,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行为意识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于严重剥夺了幼儿的自我锻炼的宝贵机会,这对幼儿的全面成长是尤为不利的。因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培养并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促进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增强,在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幼儿预留出合理的发展空间,在适当时候进行鼓励和帮助,以使幼儿在拥有自主意识的同时,也拥有家长以及教师的呵护,满足幼儿心理成长的实际需求。从教育学的层面来讲,对幼儿的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思维特点,不能单纯进行打磨和雕刻,那样的话就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身特质,不利于对于幼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对于幼儿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形成也存在不利影响。
三、尊重幼儿,给予幼儿自由空间
就当前社会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家长为了促进幼儿在小学的学习效果,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给幼儿辅导新的知识,灌输新的文化,渴望通过提前学习让幼儿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优势,从而不断进行循环,很多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包括英语口语、抒发、钢琴、绘画等多种特长知识,导致幼儿的学前教育不断处于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于创造力、想象力和主观意识并对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导致幼儿过早的承受较强的学习压力,这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极易造成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因而,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幼儿,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促进幼儿自主意识和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能够对新事物进行自主的分析和探索,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给予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从而有效的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促进幼儿在未来的生活中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具备良好的创造能力。
四、尊重幼儿,重视幼儿间差异
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不同影响,幼儿间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即不同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天性。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幼儿间的差异,尊重幼儿间的不同个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教育,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一个尽职尽责、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要有勇气承认不同幼儿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怀着沉着、冷静的心态耐心引导教育幼儿,避免横向比较幼儿间差异,即对比哪个幼儿比较聪明、哪个幼儿比较调皮是不适合的。幼儿教师应多纵向比较幼儿成长、发展情况,不过多干涉幼儿个性发展,任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发展自己的心智和个性,促进幼儿个性健康成长。由此可知,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信任和尊重是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而正视幼儿个性的差异,则是确保幼儿受到尊重的重要基础。
五、结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人格的形成、社会意识的提升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加强幼儿的学前教育,充分尊重幼儿,是当前幼儿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幼儿的教育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意识,给予积极健康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郝慧琦单位:省直机关省委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陈云,郭梦。浅析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尊重幼儿的重要作用[j]。教育前沿,2013(19)。
[2]荣祖琳。探究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尊重幼儿和[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七
摘要: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并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实现课程双向渗透的目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思考
如今,幼儿师范专业即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许多技工院校的特色专业。在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体系中,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应用型必修课程。由于当前技校生的特殊学情,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新问题、新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实用的美术技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学生今后进入幼儿园任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目标定位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同时其能力要求为能观察分析幼儿生长、发育情况,独立完成幼儿园保育工作,掌握幼儿心理特征,研究制订幼儿园班级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并组织实施,能组织完成学龄前儿童体、音、美、舞等艺术活动,能进行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和玩具、教具设计与制作,具有与家长沟通和他人合作的协调能力。因此,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培养目标也必须与总目标相契合,即通过教学帮助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幼儿美术的特点、审美价值及评价标准,帮助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形式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使幼儿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
二、当前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技工院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幼师人才,但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就美术教学来说,笔者就发现不少技工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力量不足。许多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偏重于理工科,相应的师资也主要以理工专业为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美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加上当前技工院校的待遇偏低,许多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不愿来技工院校任教,这也造成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青黄不接”的现象正在许多技工院校出现。其次,技校生的学情不容乐观。要学好幼儿美术欣赏与创作指导这门课程,就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但近年来随着高中的不断扩招,技校生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特别是美术、音乐的基础素养,学生更是缺乏。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越来越困难,从而慢慢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教学设施建设不足,按照国家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标准、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教学设备的要求,学校必须有美术教室,教室中要配置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画架、素描模型以及各类雕塑用具等,这些对于许多技工院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开设班级较少的学校,更是觉得将大量资金投入美术教室建设是“得不偿失”,这样就迫使教师在缺乏必备的教学设施的课堂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三、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学的实践
幼儿美术是儿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是孩子们成长的记录。幼儿教师如何解读儿童画中蕴含的情感,如何欣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又如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儿童观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引领幼儿步入艺术的殿堂?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美术专业教师认真探索。为此,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具有专门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教师。其中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必须受过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培训,并对学前教育实践有一定了解。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可从别的院校引入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应具有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有一定专长,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其次,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关注课程改革与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网站,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总之,全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系统的课程教学是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美术教学的着力点与出发点,也是使美术教学贴近幼儿教师岗位实际的必然要求。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八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顺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对教师基本素质结构的要求,在重视政治思想素质,强调文化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素质与教育理论素养,对整个课程科学合理地设置,从而满足幼儿教师教育的实践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个性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必要的专业与技能准备,有些课程必须整合。关键词:学前;课程;整合;研究
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一、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从观念上、从教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二、 课程的改革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整
合
首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为此,我校确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幼儿教师教学、辅导、创作及幼儿教育研究、管理方面的能力,取得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毕业证书五个相关证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为充分体现差异教育思想和拓宽就业途径,学生除必修课外,从第三学年起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学习家庭教育学或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也可以同时选修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教育需求的。
课程设置要遵循基础的原则,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于社会。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或到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
我校课程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技能实训课程体系。从2014年到2014年进行了课程内容的调整,有些课程进行了整合。
1、素质教育课程体系。2014年设置的课程由马列、思想品德、大学体育、外语基础、文献检索、普通话、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素描、透视、色彩、中外美术欣赏、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学、学前数学教育组成,经过修改后2014年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由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就业教育、体育、公共外语、计算机基础、学前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
教育学、学前游戏、学前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现代汉语、基础乐理、音乐欣赏、美术鉴赏、幼儿文学与学前语言教育、中国文化概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课程组成。
2、能力培养课程体系。2014年设置的课程有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儿童简笔画、手工制作、色彩、图案基础、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计算机基础、教师口语。现在修订为主要由素描、色彩、声乐基础、舞蹈基础、图案基础、幼儿舞蹈、即兴伴奏和声学、教师口语、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与创编、社会心理学、蒙氏幼儿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课程组成。
3、技能实训课程体系。2014年设置的课程有学前教育教学法、幼儿舞蹈、营养学、即兴伴奏和声学、学前游戏论、音乐欣赏、中外美术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书法、现代汉语、实习艺术实践等。修订后由钢琴、手风琴、电子琴、视唱练耳、儿童简笔画、幼儿手工制作、硬笔书法、普通话、中国画基本技法、儿童心理咨询、多媒体课件制作、心脑珠算、艺术实践、教育见习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
三、培养措施和特色
为培养独具特色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我校学前专业一方面坚持强调学前艺术教育的特色,在加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与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推行“七项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即:一做二说四艺,“一做”是指课件制作,“二说”是指说课与讲故事,“四艺”是指弹、唱、跳、书画;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时力求取得“心理咨询师”或“育婴师”职业资格。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 篇九
【摘要】钢琴作为一种教学工具,逐渐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当中,在教学成果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钢琴的价值和使用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钢琴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提高。音乐具有很强的互通性,学生在学习钢琴基础知识的同时,就要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这样有助于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会逐渐接触到音乐音律,教师会引导学生对钢琴的和声和旋律及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激发出学生对钢琴的浓厚兴趣,那么学生在后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钢琴伴奏曲的编配。
(二)促进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如果学生想要学好声乐,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很好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对于整个乐曲中每一个音符,学生都要准确的去把握。这两点要求需要学生在长期的音乐训练当中逐渐培养。学生通过钢琴弹奏的练习,有助于音乐节奏感的养成,这对于以后的钢琴学习来说是非常坚固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策略
(一)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钢琴,因此也就没有受过有关钢琴的专业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其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阶梯式的教学方式。对于钢琴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钢琴基本演奏的技巧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详细和深入,给予学生耐心的讲解。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进步,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充满信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将来都会使教育者,需要具备很强的钢琴综合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钢琴作品的伴奏类型进行详细的讲解,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的伴奏能力,使学生通过儿歌的类型编配出合适的伴奏。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欣赏能力也比较重要,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当学生们听完钢琴作品之后,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悟说出来。
(二)将钢琴的练习方法不断被规范。演奏钢琴的时候,学生要具备很好的思维协调性以及综合性,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付出体力,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学到钢琴作品中的精华部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钢琴的正确演奏方法要给予高度的关注,花费长时间去练习。学生要掌握弹钢琴的技巧,对钢琴作品的每一个音符要给予一定的重视,练习需要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三心二意,对练习的思路要十分明确,对于弹奏的姿势和手势的变化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当学生姿势或者手势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指示,让学生迅速调整过来,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钢琴弹奏的习惯。
(三)促进师生互动。现阶段的学前专业学生缺乏基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挫折也缺乏抵抗性,他们还具备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钢琴基础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算是比较薄弱的一项,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又比较繁复,这样学生就没有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钢琴的练习,这样下去,学生对于钢琴学习就没有了兴趣,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针对学生的练习钢琴的情况进行指导,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过多的进行批评和训练,使学生对学习钢琴充满信息,以防他们对钢琴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和排斥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钢琴教师,需要他们具备渊源的专业知识,他们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使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句鼓励的话,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对学生都会起到很大的影响,这也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使钢琴教学活动顺利实施。
(四)重视因材施教。目前钢琴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琴课对于他们来说是必须要学习的科目,钢琴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钢琴人才,而是使学生在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是一个称职的钢琴教师。但是每个学生的钢琴基础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的教育,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钢琴的学生来说,要注重钢琴基础技能的训练,而对于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可以尝试让他们进行钢琴作品演奏的训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钢琴的价值与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可以对我国学前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为我国培育出更多全面的教育领域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29—132。
[2]刘静。即兴伴奏和声学在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3,(24):228。
[3]杨燕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钢琴幼儿歌曲伴奏及其弹唱新理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65。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十
学前教育阶段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础,在技师职业院校构建学前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学习即工作”“课堂即工作岗位”的一体化目标,并满足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对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意义
理实一体化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的教学方式。这种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专业理论为辅提供理论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课程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课程教学重点是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其专业特点具有专业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体系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前教育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主线,立足于就职岗位工作任务与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前教育教学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策略
(一)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改革传统的学前教育职业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法、现场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塑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二)推进学前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建立“教学—实践—就业”课程教学体系,重视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根据学前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求除了要进行理论教学外,还要重视学前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开展。根据就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相匹配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实操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一体化实训场所。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技师职业学院应该加大投入,基于学前教育工作过程,进行实训场所的设置,建立能够进行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真实工作场所,比如可以建立蒙台梭利教师、仿真幼儿园教师、游戏室、区域游戏场所等。在这样的实训场所进行实践训练,能够将幼儿园的课堂氛围带进学前教育实践课堂,创设真实的情景模式,让学生有置身幼儿园课堂的感觉,这样的理实一体化实践场所能够为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交替提供保障,保证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设健全一支既能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的综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关键基础保障。教师是学前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主导,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幼儿园相关单位的工作经历背景,以及如音乐绘画等艺术的专业能力以及蒙特梭利等相关的知识技能。只有具有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学前教育人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能够改善学前教育单调重复的教学模式,改善课堂的实践教学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专业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面,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促进技师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证明,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很快的融入岗位角色,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孙琍。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教育研究,2016(30)。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学前教育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