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论文(优秀8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8篇《教师教学论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

摘要:若想使“学困生”变为学优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发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欲望,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激发;学困生;兴趣

常言说:“千人千品,万人万相”。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充满希冀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有些学生会由于初一的成绩不理想,自感升学无望,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学习,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将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经验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良好的“开场陈词”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入门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好奇心和迫切情绪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由于“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但根据你们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我不会是同样的教学方式的,我相信你们每一位都会象历届学生那样成功的喜欢上物理。”在上新课前采用几个有趣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在上课时对学生说我们先来看两个魔术,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把手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物体离开手,它一定会掉下来,如果加上用力吹气,物体掉得更快。但实验现象恰好相反,学生的求知欲又被激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然后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困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用“了解和赏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肯定他们,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赏识。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

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二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物理怎样学?听人家说,物理难学,是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积极给他们鼓励,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不能敷衍他们,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

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马克吐温说:“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词不吃东西”,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便却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承认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以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四、以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与学习的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而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磨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中学的“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关键词: 篇二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一、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高职院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结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智能组合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

二、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

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的观察了解及自编的“高职院校学生多元智能分布”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多元智能倾向:无论是理科专业还是文科专业,人际关系智能和运动智能是学生们的优势智能,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学生用这两种优势智能,多采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多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兼顾文理学生的不同的弱势智能,和理科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和文科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

三、利用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一)营造适合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的教育教学环境

1.教师要挖掘并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相互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测试结果及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创设条件展示学生的优势智能,做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找“多元切入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同样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回答:可以是语言的描述;可以是数字的理解;甚至可以是动作的表达……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扬长”,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使这种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让学生“补短”。

2.教育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现成知识、和盘托出学习结果并考察这些结果的人,而应该是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禁用完全否定的诸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语言作出判断和批评,更不能为学生的回答与教师已有的答案不符而简单地判断其答案错误,这样势必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压抑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条件充分展示学生们的优势智能,只要发现闪光点,就要发自内心的赞美,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用赞美的语言,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独立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组合。因此,教师应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

1.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有的教学班学生的构成不一样,有的是普通高中文科毕业、有的是普通高中理科毕业、有的是“三校生”、有的是单独招生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不等,如果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这势必会扼杀学生的个性,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个性化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策略和方法实施教学。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可以运用文理学生都共同擅长的人际交往智能和音乐智能,采用讨论式教学、并适当注意教师的语言节奏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智能差异,激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得到发展,同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使弱势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多元测试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人际关系智能是学生们的优势智能,他们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易与别人沟通,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性格特点及学习状况进行划分。每组6—8人,开始自由组合,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经行调整。一般组合类型可以包括二种:智能强项组合即相同智能强项组合在一起,使强者更强;另一种是智能强弱互补即不同智能强弱的组合,使组内学生最大限度的互补,使弱势智能得以提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保证组内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优势智能: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也可以使学生在优势智能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多元智能测试结果及课堂教学对学生们的观察发现:无论是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高职院校的学生们视觉空间智能和运动智能也占有相当的优势。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则为教师的教学搭建了技术平台,通过电脑、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以声音、颜色、文字、图像刺激学习者,满足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是满足所谓“差生”的学习要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三)合理安排和设置教学内容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教学,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元智能理论,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的特点灵活设置和处理教学内容。比如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学生不太擅长的学科,而文科专业的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又占有优势,因此在高等数学课教学中完全可以更多地运用讨论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教学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不能单单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应该补充一些如数学史料、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数学家介绍、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另外,高等数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可以用丰富的、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甚至可以用动作呈现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优势智能的目的。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视角,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找到了一条“明路”。但绝不是说多元智能理论是万能的,也不是说仅仅的几堂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优势智能,更不是说教学中画了图就锻炼了学生们的空间智能,踢了一下腿就运用了肢体运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但在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也要有接受学习,那就是有些知识性的东西,该背的要背,该计算的还要计算。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可能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时刻记住:正确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任重道远。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四

摘 要 初中的政治课如何增进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这方面能力和行为的养成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课堂素养。由于学生各方面差异性、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思维活跃等因素,这都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学的偶然性。在课堂干扰因素中,情感因素占了很重。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教师 课堂素养 情感 探究

初中的政治新《课标》规定:让学生“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学生这方面能力和行为的养成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课堂素养。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思维活跃等因素,这都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学的偶然性。让政治课堂充满了较多的x因素。但是,课堂的根本是“人”—学生,在课堂干扰因素中,情感因素占了很*重。政治教学是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但是更需要情感。心理学家把情感看作是人的心理机制中心。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学习动力,就不可能产生师生间融洽的感情,不会激发教与学的热情,就不会有高效课堂。所以教师要想有精彩的课堂,就要着意培养师生情感,注重心理沟通。

一、提高教师修养,注重情感交流

首先我们教师本身需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方式。面对新的市场经济,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高尚品质。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更多地接近我们,才能与学生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师生间才会产生共鸣。

其次作为教师,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面,我们教师要尽自己所能创设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语言要亲切、简练、准确,态度要和蔼可亲,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从教师的目光里感受到一种师生之间的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再次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每一位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对聪明学生给予过多热情、器重和宠爱;对调皮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予于轻视和冷淡。实际上,后一类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即使一个眼神,一句鼓励性的话语,都会使他们难以忘怀。

总之,我们老师必须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赖时,教育才会奏效。

二、培养健康的情感,优化学习过程

一位教育学家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无一不与学生有着良好的情感关系。当教师的意识中渗透着浓厚的情感时,才能激励人积极思考和探索。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自信心、毅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感素质,就能够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情感既是政治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让学生问教师答,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实行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幕前走到幕后,学生由听众观众变为实际参与者,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之中,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激发学生持续的自主学习,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善于使用表扬和批评

表扬不仅对受表扬的学生有鼓励作用,还会对其他的学生树立榜样,指出努力方向。如:有的学生不重视课堂发言,不大愿意开口。我就表扬善于表现的学生,表扬上课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并且安排一些情景,在课堂上和学生对话,用他们出色的表演来打动其他学生。这对于被表扬者无疑是一种高度的赞赏和激励,也为其他的同学树立了榜样,起到了表率作用。

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会使他们更加愉快地去学习。然而,恰如其分的批评,也同样起到催化作用。

善意的批评不会损害师生间的情感,但任何时候都要避免冷嘲热讽,大声训斥,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一上课就态度生硬地批评,就会造成师生间的对立,进而影响教学。如果对学生宽容一点,既能对学生表示信任,又反映了老师的胸怀和见地。表扬和批评可以不拘形式,随时进行。如在平时批作业时,批考卷时,等等,我除了批分,纠正外,还总是写上几句鼓励性评语。

四、承认个别差异的存在,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

个别差异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受后天影响而形成的个人心理特点的不同。这些差异的存在表现在政治学习上就有着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具有果断个性的学生其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比优柔寡断个性的学生更强;内向性格的学生善于思考和记忆;外向性格的学生喜于交流,敏于作答。所有这一切的心理个性,都应该纳人我们的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政治学习需要排除心理障碍,所以在课堂上我们不要过度地纠正学生的发言错误,尽量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善于利用奖赏和激励的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情感,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

总之,师生心理勾通意味着师生之间“你可容我,我可容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师不因教育教学的地位而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以“我是学生友,学生是我师”的态度等待他们,等待“花儿静静开放”。以宽容、豁达、理解、信任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这样,老师的愿望、思想和教学方法很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老师的教学要求自然容易转化为学生的需求。老师才有可能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

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五

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必须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由于来自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并非是胡乱编制的,因此,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当及时把握学生的错误信息,及时反馈,不放过每一次有教育教学意义的错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难事了。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意识到答错题的学生的错误所在,使一个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都吸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极为有效的。

教育教学论文 篇六

中职语文教育作为中职公共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工具的掌握,同时“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遗憾的是,当前中职语文教育面临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学生厌学情绪强,学生普遍更注重对专业课的学习特别对热衷于考级、考证,而不予重视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课程。这一现象引起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反思,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语文教育被边缘化?本文主要从导向型教育改革思路出发,探讨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方案。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一、中职语文教育导向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导向型教育改革的内涵

导向型教育改革是指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确定一定的目标,把握一定的方向,以目标是否达到、方向是否偏离作为教育改革成败的衡量标准。导向型教育改革的意义在于,能够明确改革思路与改革方向,使改革方案更具可执行性,而不至于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

(二)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基本导向

当前大学语文教育亟待改革,这是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识。一般来说,常见的建议有如下几种:第一,教育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这一观点,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也应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第二,以专业化为导向;第三,以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导向;教育改革应遵循“以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表达交流等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基本路径。

可见,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就语文教育改革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案,且均以导向型教育改革为基础,体现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育改革方法论上的提升。

二、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以人文素养为导向的必要性

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的改革导向,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

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育应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性即强调了人文素养的培育。中职语文教育改革是建立在现有机制上的反思与完善,突出人文性并不意味着淡化工具性,而是在人文素养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寻求平衡,并为中职语文教育探寻到良好的切入点,提高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成功几率。

(二)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需方特点。

中职语文教育的接受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逐渐趋于成型。中职学生们存在提升人文素养的主客观需求,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做一个仅仅有技术的人,应符合多数中职学生的心理。

(三)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

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语文教育改革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片面强调语文教育应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就业或专业,会导致语文教育承载过多、过度的其他职能,导致语文教育背负过于沉重的压力,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相反,语文教育应建立在对语言文学的审美基础之上,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快乐、心得、体验,而不应使语文教育过于工具化。

三、中职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导向改革方案的落实

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导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围绕人文素养培育,确立基本的改革路径与方案。结合中职语文教育工作实践,笔者对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之推进突出如下建议:

(一)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拓展阅读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很多著名作家都有终生阅读的习惯。阅读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应居于核心地位,一方面,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另一方面,阅读不仅仅意味着信息的接受,也包含着信息的过滤、消化、反馈等阶段。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当前中职语文教育依然停留在对语文教科书中相关文学作品和篇章的解析与审美上,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的过程固然需要对一定的数量的美文进行解析与评价,课堂教育中教师所提供的分析范本是有限的,学生必须掌握自主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

(三)注重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中职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内外兼修的文化人。课堂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则应通过角色转换,由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倾听者,师生之间可以自由地畅谈有关国家、民族、社会、生命、爱等一切话题,使学生的人文情感被充分激发,使学生从“学”到“说”,从“接受”到“表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人文体验可以得到增强。

总之,导向型教育改革应作为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能够使中职教育改革目标明确化,更有利于达到改革目标。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阅读量的提升、阅读面的拓展,并在课堂教学、课后交流等场合,增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倡导、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交流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人文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保持终生,真正做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篇七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八

【摘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工作动力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工作动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决定因素,而优良的外部动力能有效地提高内部动力,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力。本文从确立合理目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人文关怀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因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和强化教师工作动力。

【关健词】教学环境 工作动力 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授活动中,教师是整个教授活动的设计者、发动者、执行者和管理者,是活动的运行和发展,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因而,教师的工作动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强弱。实践证明,教师的工作动力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持有较强工作动力的教师总是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教学艺术以及对学生给予关怀,寄予希望。教师的这些特殊素质必然在教学中散发魅力,使学生产生尊重、敬佩感,同时也会产生某种追随感,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鼓舞其一生。

教师的工作动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决定因素,而优良的外部动力能有效地提高内部动力,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力。因而,优化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激发和强化教师工作动力的有效途径。

一 确立合理目标激发工作动力

目标是行动要得到的预期结果,同需要一起调节着人的行为,把行为引向一定的方向。合理的目标,即目标与教师的合理需要一致时,能引发出强烈的行为动机,使他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要,高层次需要才会产生。我国学者也认为教师的需要具有多层次的动态序列,一般可分为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政治需要、成就需要、文化需要。这五种需要相互联系,互相制约,需要层次的排列组合不断变化。一个人如果没有需要,就不可能有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会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工作就没有动力、没有热情,就会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者“钟”也撞不好。所以确立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体系,以目标的吸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有的学校教师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士气比较低迷,与学校教师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有关。主要由这几方面因素:

1、学校发展上,虽然“国家级重点中专”牌子已经挂上,但实际内涵远远不够。仅仅是在申报时忙着整理材料,申报过后没有很好地去找差距,补不足。基本还是老样子,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些倒退。虽然也有“五年规划”、“十年愿景”,但那只是领导层的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细则,教师们不知道那些与自己有多大关系,因此,教师在学校发展上目标不定。

2、职业学校教师基本上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的,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却无实践经验。有些教师一教就是几年、十几年,却从没有走出校门进修。年复一年,自己的知识在老化,视野在变窄,专业发展无目标。

3、在教学上,生源素质逐年下降,学生难教,要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医护人员难度较大,因此工作目标不确定。

4、虽然国家对职业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视,对职业学校扶持力度加大,但对卫生职业学校影响不大,因此,生源仍然短缺。这就造成了卫生职业学校的经济收入不高。所以,教师在收入上目标不确定。

鉴于以上情况,学校领导要带领全体员工自下而上确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形成一个长远与近期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目标体系。首先要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是“升专”、“国家重点”、“在校生规模”,更应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细化的具体目标。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这些目标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自己所作所为都与能否实现这些目标有关。其次教师要设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将发展目标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提高自我更新意识,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再有就是与前两个目标相适应的待遇目标。待遇目标分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物质待遇可满足教师的低层次需要,但也是最基础的需要,精神待遇则可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两者缺一不可。如此, 形成一种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方向的氛围, 以目标激励人, 以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二 完善规章制度激发工作动力

利用各种规章制度来进行学校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要求,领导者能否正确地应用规章制度,与能否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密切相关。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使教师产生一种限制感,他们在规章制度的限制下从事教学活动,形成被动性内驱力。规章制度制定得当,就会使教师产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然性需要,进而转化为责任感,保障教学进程的正常运转。如果没有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处理问题就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

因为对同一个问题,这个人和那个人处理的方式往往不一致,即使是同一个人处理类似的问题由于主观随意性作用,也往往会发生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动力。

一个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应做到“合法、合理、全面、具体”。 它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它既要考虑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又要顾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一个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应起到奖勤罚懒、激发教职员工工作动力的作用。对于学校具体事物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对学校内部的情况认真了解,找出主要症结,最主要的是让教职工参加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这样既可以避免规章制度脱离实际,从而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心理基础,减少执行制度的阻力,从而达到激发工作动力的目的。

制定出制度后,关键的工作是落实。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 领导者:

(1)要严于律己。一项制度出台,在其范围内必须人人执行,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如果领导干部带头不执行制度,就等于用实际行动向师生员工宣布该制度失效了。

(2)对制度的执行要一视同仁, 不能今天执行了, 过一段时间后,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又是另一种处理结果。给人以朝令夕改之嫌, 如何激发教师员工的工作动力。

(3)要防止中层干部怕得罪人、充当好好先生的现象发生。如果遇到问题只是: “今天我不点名了, 如果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么,久而久之教职员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规章制度是约束老实人的,所以能偷懒就偷懒。领导紧紧我紧紧、领导松松我松松,工作没有动力、没有激情。对此校领导不可漠然视之,必须制定有关配套的条文来约束有关违背制度的行为,否则,所订制度就不能贯彻到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就无从谈起。 因此, 要形成一个制度管理人, 制度约束人, 制度激励人的氛围, 多劳多得, 优劳优酬, 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三 加强人文关怀 激发工作动力

这些年来, 许多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校园的绿化, 办公空间的扩大, 办公室电脑的配置、更新等等。但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还算融洽,但领导对教师的关怀仍显不足。学校总体上看还缺乏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缺少一种温馨愉悦的家的感觉。而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动力。

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谁最重要?应该说,两者是教育大厦两根最重要的支柱,缺一不可,双方只有心心相印、互相支持才能形成合力,共创理想的教育。“校长有多大的亲和力,教师就有多大的凝聚力,对学校的发展也就有多大的驱动力”。所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校长首先要注重与教职工的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教书育人, 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校长管理学校, 也同样需要用真挚而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教师。校长要重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 有成功的欢乐, 有挫折的失意, 有获得友谊的喜悦, 也有遭受非议的苦恼,这些情绪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校长要善于创造条件,在处理繁杂事务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 深入了解教师的喜怒哀乐, 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困惑以及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 并及时给予疏导和解决。建议校长设立一个公开的电子信箱或是一个qq号, 教师有什么问题或是有什么悄悄话 (或署名或匿名), 均可告知校长。校长随时可以上网浏览, 既可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 又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增进感情, 使教师把校长当作知心人。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赏识教育,教师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可是却往往忽略了教师也同样需要欣赏和支持的反馈。如果教师尽管很努力很勤奋,却很少被欣赏,同样也会使教师感到失落,感到不被领导注意,是个可有可无的人。领导要发现教师的闪光点,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乐于奉献。青年教师,尤其是长时间得不到表彰和重用的教师,往往自卑感较强,但他们十分注重领导对自己的评价,那怕是一句口头表扬和肯定,都受到莫大的鼓舞。因此,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于肯定和表扬,增进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对于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骨干教师,学校要大张旗鼓地给于表扬:创建名师工程、精品课程;设立青年教师进步奖等等。在每年教师节,学校外出郊游时给先进教师披红戴花,让他们坐最好的车,而校长则和教师一起坐大巴。既可以让全校教师羡慕他们,学有榜样, 又拉近了领导与教师间的距离,鼓舞教师在今后更加努力地工作。

总之, 校长要尽可能多地给教师以关怀和激励, 不要小视细微之处, 从点点滴滴做起, 使每位教师对学校有一种家的感觉, 脸上都透出自信, 洋溢着幸福。

优良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个体的行为动机, 提高个体行为的积极性。相反, 某些不良的教学环境会完全抑制教学正功能的发挥, 从而给教学造成很大的危害。因而, 要树立“以事业和目标鼓舞人,以榜样和成就激励人,以坦诚和民主团结人,以真诚和爱护关心人,以自律和示范感染人,以情感和制度管理人”的管理理念。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真正做到“待遇留人, 感情留心, 事业留魂”。

参考文献

[1] 李森。教学动力论【m】.西南师大出版社,1998年9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教师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7689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