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优秀4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篇一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所在班级情况,
学生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分钟。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小组交流讨论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内容,背诵部分内容。
一、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
二、阅读第三段
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三、阅读第四部分
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
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五、作业布置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大典前 入场 工人 农民
奏国歌 升国旗 宣布成立 读公告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
大典后 退场 红流 光明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篇二
【课堂实录】
一、顺学而导,巧示课题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特殊的日子。
板书:1949年10月1日。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特殊在哪呢?
生:它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师:老师在黑板上再写个特殊的地点。
板书:北京。
生:这是我们的首都。
(师评:说得对。北京是首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脏啊!)
师:最后老师要写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注意“典”字。
指名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试着来说一句话,这句话中要有这3个内容。
师指板书: 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
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指名2人。)
师:再说一句话,在刚才的基础上,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
生1: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点拨:大典就包括盛大的意思。)
生2: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生3:1949年10月1日,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齐读(学生读得很有气势。)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师:开国大典场面大,参加的人员多,要写好不容易。现在请同学们翻到26课,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生默读课文,指名交流,师梳理板书。
师板书: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三、读中感受,提升能力
师:轻声读读3个场面之前的内容,大典之前哪些内容必须要写?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生1:地点和出席的人员应该要写。
生2:还有会场的布置。
师:通过读,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
(师生合作读。)
师:谁能读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心情。
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换。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齐读:到了正午,人们……
师: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
师生合作读的同时,师简笔画会场的示意图。
(边合作,边指导学生读好关键词“高高耸立”等……)
师: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生自读。)
师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师:人们有的焦急期盼,有的激动万分,下午3时,典礼终于开始了。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
生: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肯定会有一节映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一小节,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老师叫停才停。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指名交流。
生1:交流第6小节。
师:你为什么选这一节?
生1: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师评:“宣布成立”是让你最有感受的。谁再来读这一节!
指名读2~3人。
师:接着毛泽东宣布──……成立了!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2遍。)
男女生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谁来读第7节(指名1生读)
师生合作读第7节,同时画中国版图,帮助学生了解“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等词。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 师读毛主席的宣告,男女生背第7节。
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
生(情绪激昂):毛主席万岁!
师:一起来!(生齐说)
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录像。
师:这两部分的内容放到下节课去学。
四、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哪些内容不能不写?
生1:时间地点。
生2:参加人员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动的。
生3:会场的布置。
师点拨:要抓住重点,简洁些。
师: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写,就来交流交流你的新闻稿题目吧!
(生略做思考后交流。)
生1:新中国成立了!
生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生3:啊,中国!
生4: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生5:激动人心的一天!
师:此时,老师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个题目来表达:开天辟地的一天啊!
【评析】
听完卢雷老师激qing四溢的《开国大典》,我禁不住啧啧赞叹:这才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一堂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卢雷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当得体的肢体动作,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自然而极富感染力的教态,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整堂课中他始终洋溢着激qing,传递给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沉浸到课文描绘的场景中。特别是通过齐声朗读文中充满激qing的句子,使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激发,在教会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将两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使整节课师生心潮澎湃,学习热情高涨。纵观整堂课,亮点无数,只能撷取其中一、二作简单点评。
一、教学目标集中明确,三个纬度相互渗透,自然交融,重视情感渲染
卢老师既尊重学生的已知,又想方设法引领学生作深层次的体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切都依托于文本语www.差异网chayi5差异网.com言文字中,动态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遵循语文学科特点和规律
1、加强朗读训练,丰富学生体验:
卢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丰富学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无论是轻声读,高声读,还是男女声读,引读,卢老师都有目的的为帮助学生体验文本而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以体会。并且卢老师以自己充满感染力的引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把学生的感情引入高潮,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如:“工人农民赶来,直奔会场”的“直奔”,文字很平实,但感情很浓烈,卢雷老师抓住关键词语,有意识地指导点评,层层递进,让学生体会普通平凡的语言所表达的内涵,表达的人的情感,读出感受,读出内涵,读出激qing。又如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卢老师调动一切手段,重现当时真实场景,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读出骄傲自豪感情。
2、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解决重难点:
整堂课,教学过程围绕语言文字有序展开,多媒体制作简单,但是课堂的时效性较强。如“会场的布置”是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而且学生很难记住,但卢老师运用传统的板书,画场景图,使学生很快记住了怎样的丁字街,怎样的五座白石桥,北边是什么,南边是什么,旗杆在哪里,尤其运用简单有力的动作,帮助学生记住八面旗帜怎么迎风招展,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他把这段说明文字教活了,字印在学生脑子里了,读起来顺序清楚,说起来条理清晰。又如在讲着声音传遍了大江南北,传到了黑河……这时,卢老师画了一幅中国的地图的简笔画,当学生念到某个地方,他就在地图上画个标记,既让学生体会到排比句的渲染力,又使学生熟读成诵,积累了语言材料,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还如当毛主席在天an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卢老师运用简单而有效的声响媒体,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以读生情。
短短的四十分钟课,令我对卢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佩服不已,同时也带给我许多启示。我想,要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上好每一堂课,而要上好每一堂课,就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同时,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少不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一个好老师。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篇三
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 ,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 ,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