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精选5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学具

每个学生都准备6cm和 3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8 cm长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 长 宽 宽,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 边长 边长 边长。)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

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

(1)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6 cm和3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2个长和2个宽)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自主探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长 长 宽 宽)(2长 2宽)【(长 宽)x2】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6 3表示什么(长 宽),为什么要乘2?【(长 宽)的和的2倍】

(7)归纳公式。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2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2)出示例4的图。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

那么,周长是边长 边长 边长 边长,边长×4。

例4,正方形的周长=5 5 5 5=20cm,公式=边长x4=5x4=20cm、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 .教科书第8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题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上台板演,画出设计图,一共排三行,每行6个正方形。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花边最少。

(4)深化认识。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四、继续巩固练习

1、第6题

(1)打开第88页

让学生画出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第8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10题

(1)让学生画出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2021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

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

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2)教师:看到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1

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

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

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

天数(天)717630

(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习统计图。

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等)

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

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

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二)教学例2

(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

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

(2)学生完成统计表。

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

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

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

(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

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练习

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

统计(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米尺、准备一些有单价的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老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仔细观察。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小数(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领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唤醒学生的经验。】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认识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较合适?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图意,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再集体校对。

提问:观察第一组数,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图意,独立完成。从这题的填写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数、小数表示的既可以是阴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教室里课桌的长与宽,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整数、分数自然过渡到小数,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小数和理解小数,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铅笔5角,学生尺8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2、师:你能将商品的价格改写成用元作单位数吗?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提问:为什么8角就是十分之八元?为什么0.8元的小圆点左边要写0呢?那1.2元和3.5元为什么就不写0呢?

3、练习

完成“想想 www.chayi5.com 做做”第2、4题。

独立填写,集体交流,选择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最常见的小数是商品价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历。因此,这个例题的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索与交流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几角或者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小数。由于学生大多具有实际体验,因此都能顺利完成换算。】

(三)自学课本,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1、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寻找答案吧。(学生自学课本)

组织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2、练习下面一组数据,说说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1)一枝自动铅笔的长度是1.6分米。

(2)妈妈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92.5元。

(4)小名家离学校有3.8千米。

(5)买2块橡皮要花0.8元。

【设计意图: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适时地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小数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联系实际,应用小数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介绍)

3、游戏:每位同学准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游戏。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利用配钥匙和摆小数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操作、想象等活动,会将三角形按边分类,并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量、猜、想象等活动进一步辨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3.在操作、辨析等活动中初步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教学重点:三角形边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搭三角形的小棒、ppt

教学过程:

引入

师:看ppt,这3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生1:三角形

生2: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对啊,这些都是三角形,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按角来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不过今天我们是按边来分类。

出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新知探究

动手操作: 搭三角形

要求:(1)想一想用哪三根小棒

(2)搭一搭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讨论交流,归纳分类

把搭的不同的三角形展示到黑板上

师:想一想,这么多三角形,你准备分为几类,怎么分?

生1:分三类没有边相等的分一类,有两条边相等的分一类,有三条边相等的分一类。

生2:分两类没有边相等的分一类,有边相等的分一类。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第二种想法)师:指着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能不能说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生:可以

那你们觉得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几类?

两类:有两条边相等的分为一类,没有边相等的分为一类。

学习三角形的名称和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同学们想知道,这些三角形我们叫它们什么三角形吗?

(1)自学课本p58

师:没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通过练习,巩固概念

归纳小结:有2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这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做底,底所对的角叫做顶角,腰和底所夹的角叫做底角。有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分类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名称,那这回谁能把三角形按边的分类来说一说:

三、动手操作,再次探究

1.等腰三角形可能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学生动手操作 (2)上来展示 (3)交流

发现:等腰三角形三种都有可能,媒体演示。

2.等边三角形可能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学生动手操作 (2)上来展示 (3)交流

发现:等边三角形只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媒体演示。

动手折一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师: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那能不能说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不行,因为还有不等边三角形。

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要问吗?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5 4474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