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教案优秀4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初二地理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农 业在全国的地位,知道主要的农产品其分布。
2、分析山东农 产品丰富的原因。
3、知道山东主要的工 业部门和分布地区,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差异。
4、了解山东主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的主要农产品和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山东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和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演示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发言,介绍自己家乡主要的农产品和工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家乡的主要产业和文化资源。
展示山地主要农产品分布图
学生活动:分 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蔬菜、水果、畜牧和水产,通过阅读农产品分布图,找出山东主要的农产品和分布地区,讨论其分布和地理条件的关系。
总结讲述:山东的农产值多年居全国首位,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和禽蛋等居全国首位,其中,粮食集中 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和沿海地区,经济作物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著名的蔬菜产地有寿光、苍山和章丘等。
板书:一、农业生产与名优产品
(www.chayi5.com)1、主要农产品: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肉类和禽蛋。
2、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章丘
引申:山东农业发达,农产品产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优越,回忆前面内容,讨论山东的气候,地形和海陆位置对于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得出答案
展示海尔、浪潮等几个全国著名品牌。指导学生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找出山东主要的工业部门。
(2)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不均衡性 。
(3)知道山东著名品牌所在地。
(4)结合1 02页活动,完成相关题目。
重点讲解:山东是全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多种工业部门居全国第一位,如黄金、水泥、家电等。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胶济、京沪线沿线地区。鲁西北和西南地区工业较少。
板书:二、工业产 生优势
1、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化学、机电、纺织 、建材、食品。
2、分布:胶东半岛,胶济、京沪沿线。
展示山东著名旅游资源和孔子的图片。
讲解: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之乡,有齐文化和鲁文化之分,是圣人的诞生地。其中齐文化 以淄博为主,鲁文化以曲阜为主。其文化特色迥然不同。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102页,了解齐鲁文化的特点和区别。
(2)观察山东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找出山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主打的旅游品牌,其中山是泰山,水是泉水,圣人是曲阜孔子的故乡。
板书:三、地域文化与旅游
1、分类:齐文化(淄博,青州),鲁文化(曲阜)
2、旅游胜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岛 海滨。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主 要的工农业和发展和分布,了解了山东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一定要为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
板书设计:
一、农 业生产与名优产品
1、主要农产品: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肉类和禽蛋。
2、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章丘
二、工业产生优势
1、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化学、机电、纺织、建材、食品。
2、分布:胶东半岛,胶济、京沪沿线。
三、地域文化与旅游
1、分类:齐文化(淄博,青州),鲁文化(曲阜)
2、旅游胜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岛海滨。
教学反思:
第4课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2、讨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3、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经济的差异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教学难点:山东经济存在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方法】
分组讨论,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虽然山 东总体经济情况居全国前列,但是各地发展很不均匀,今天我们就来了 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发展重点与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级市人均gdp图(20xx年)
学生活动:(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为的地级市,分析其分布特点。
(2)计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从地理位置、资源和基础等方面讨论山东各地 经济差异的原因。
(4)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缩小差异,加快发展经济的措施。
分析:因为山东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础条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东的西部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发展很快。
板书: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讲述:山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学 生活动:(1 )阅读课本105页,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目标。
(2)知道山东区域发 展的重点是 什么(稳步提高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了解山东交通发展蓝图。
总 结板书: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 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差 异,知道了 各地发展经济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我们要了解 山东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学习,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新山东的洪流中。
板书设计
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2、发展措施
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二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运河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八年级地理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4、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导入】
一、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师出示,生代表朗读,生明确目标。
【教学过程】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语句: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
(师出示图片,生读图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区,小组派代表回答,师出示答案)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
3、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过渡语句:这么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师布置学生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说法)
4、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师出示出示图片,生思考“刮得风的方向”师提问,生代表回答)
(过渡语句:专家们到底找到了什么证据证明“风成说”说呢?)
(师布置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证据,并理解这些证据的所证明的东西)
5、证据
第一条证据“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第三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第四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过渡语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形成,现在我们来学习为什么它呈现给我们的是沟壑纵横的模样)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布置学生看课本,总结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师提问,生回答,师出示)
1、原因
(1)自然原因:植被、土壤、降水、地形
(2)人为原因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是出示“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图”,让学生发现其不同,得出自己的结论,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结论,师最后总结)
(师布置学生记忆“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生互相检查,师巡视抽查)
(过渡语句: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2、后果
(过渡语句: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使得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但是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所以呈现的景观也不同的)
(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黄土高原不同的景观;让学生思考人口和村庄主要分布在哪种区域;生代表回答)
黄土塬(人类和村庄主要分布的区域)、黄土梁、黄土峁
(过渡语句:除了这最直观的后果,还有哪些呢?)
(1)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还向黄河下游输送了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师生一块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过渡语句: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气候
(师布置生完成p83活动题,做完后小组内讨论;组内派代表回答,师总结,
口述答案)
(过渡语句:通过刚才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我们了解黄土高原会产生旱、
涝灾害,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
2、常见灾害: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塌陷
(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也了解了其脆弱的自然原因)
(过渡语句:人类活动又对黄土高原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3、人类活动——人为原因
(师出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师引导学生理解该图)
(过渡语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四、生态建设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五、小结
(生代表总结本节知识,不足之处由另一名学生补充)
节 农业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 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同学们闭目欣赏,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同学发言,老师总结:小麦、高粱(种植业);果香(林业);荷塘(渔业);牛羊(牧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情况。
(二)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1.学生活动一:搜集资料,感知农业与我们的联系
(1)农业与生活、生产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有什么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2)学生展示:我们的吃、喝、穿、用都离不开农业。
(3)得出农业的地位(人民温饱、现代化的关键、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板书: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2.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文p93和图4.10,完成表格,总结东西部的农业差异及原因
(1)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请同学找出最明显的界限。
(2)分析我国东西部农作物的差异,并尝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完成表格。小结如下表:
地区分布 | 农业部门 | 分析差异原因 |
东部地区 | 种植业、林业、渔业 | 气候(热) 地形(土) 水源(水) |
分界线 |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 |
西部地区 | 畜牧业 (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 |
3.学生活动三:讨论比较,了解南北方的农业差异及原因
(1)结合阅读p93课文及图4.10,分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四个组,讨论各自的农业特点。
(2)通过讨论,整理出如下表格。
地区 | 耕地类型 | 作物熟制 | 主要农作物 |
北方地区 | 旱田 |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 小麦、花生 甜菜、棉花 |
分界线: | 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 ||
南方地区 | 水田 |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 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 |
(3)分析原因:气候(气温、降水)、地形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4.活动四: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南方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长在北方却结出又苦又涩的枳子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水土异也”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南北方气候、地形、土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时,我们能照搬其它地区的生产模式吗?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南北方地区是如何根据气候条件的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
播放视频:南、北方农业发展差异
展示四幅景观图片:a 皖南山区的茶园、b呼伦贝尔的牧场、c渤海的水产养殖场、d东北平原农场,回答每幅图片的农业生产部门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问题:
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南方地区热量___,降水___,适宜发展____种植业;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地___,适宜发展____业。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
板书: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我国科技兴农的典型案例,并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指导学生完成p99页的活动题。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册上题目。
第三节 工业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状况。
3.了解高新技术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初二地理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