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课件【最新3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好的语文课件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课件》,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4、重点、难点

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背诵:《游子吟》

问:诗中赞扬的是谁?(慈母)是呀,母亲的养育之恩犹如春天的阳光,作为寸草,我们这些儿女多么难于报答啊,你是如此,我是如此朱德委员长也是如此,他的母亲——钟夫人去世后不久,他就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以表示对母亲的悼念。

2、简介作者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扫清文字障碍

2、听录音配乐范读。思考:文章通过哪些事来表达母亲的什么优秀品质?

3、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第 段,写了 事(人 事件),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的人。 教师示范:第

4、5 段,写了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节衣缩食,,可以看出是一个勤劳能干、俭朴的人。 学生说话:

第 6段,写了写‚母亲做多种饮食,纺线,,可以看出是一个勤劳能干、俭朴持家的人。 第 7 段,写了写‚母亲第一个起床,周济比我们穷的亲戚,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人。

第 8段,写了写‚母亲写面对悲惨的遭遇不灰心,可以看出是一个坚强刚毅的人。 第

9、10 段,写了写‚支持我读书、给我安慰‛,可以看出是一个有远见人。 学生说话:

第11段,写了写‚母亲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可以看出是一个勤劳的人。

第12 段,写了写‚母亲支持我参加革命,可以看出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

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第二方面的事,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

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第二课时 启

一、读课文,说句子。

1、读句子。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作用

2、说句子。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句话的作用是 。

教师: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深意于平实、寄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 ‛的句式说一句话。

3、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4.同学们准备发言。

5、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赏析性说话活动,对课文语言的品析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品味作者在词语中渗透的情感。如‚母亲是个好劳动。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这一段中,同学们可以说:‚母亲是个好劳动‛中的‚好‛字用得好……,‚从我能记忆时起‛用得好……,‚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总是‛用得好……,两个‚还‛字用得好……等。

又如‚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这一部分中,同学们可以说:‚任劳任怨‛四个字已经能够很好地评价一个人的勤劳了,但作者还在这之前加上一个‚极‛字,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勤劳;又如‚没有同别人吵过架‛已是够高的评价了,但作者说母亲‚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就写出了母亲非同一般的好性格…… (2)品味作者在句式中表达的情感。

作者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组合成不同的句式,在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如‚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反复倾吐,‚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的反复咏叹,‚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回环往复,都是意蕴丰满、情感深厚的。 (3)品味作者在重要段落中抒发的浓重情感。

如课文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有叙述,有议论,有抒情;有富于力度的动词,有表示强调的虚词,表达了作者极为浓郁的情感。又如课文的最后一段,一抒哀痛之情,二议如母亲一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伟大,三表自己的决心,语言质朴庄重,深沉之中涌动着激情,既抒写了深挚的孝心,又表现了博大的胸怀。

另外,文中大量褒义词语的运用,不少的突出中心句的段落,段中穿插的点点议论,都可以在同学们的品析、品味之中。

一、读课文、说特点

1、 默读课文,从文章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感情等方面的特点

2、 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 教师示范: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语言朴素。

学生说话这篇文章的特点是感情真挚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选材典型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结构严谨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记叙、议论、抒情自然结合 小结:学习方法。

学习写人的文章应该怎么读

1、 概括人物的品质

2、 品味文章的特点

3、 了解文章的特点

三、总结: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谈一下自己如何回报母爱?

四、拓展延伸培养亲情

自选题: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小巷深处 燎原中学 邓建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道德、情感、价值观:让文中最精华的思想和最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教学设想 】

1、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事情是重点,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是难点,这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2、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以‚这是一个故事‛、‚养母是一个 的人‛、‚妙在 ,写(用)得好,它表现了(它写出了或它说明了、它点出了) ‛贯穿其间,以学生谈感受母爱、理解母爱和根据对‚爱‛的理解,说一句很美的话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的美点精粹。由浅入深,逐块推进,让学生自由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相互质疑,理清作品内容,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受母爱,学会做人。

3、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情感价值充盈课堂。

5、 安排 3 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氛围,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导 入: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每一个人,从襁褓中的婴儿,哪一个没有吮吸过母亲甘甜的乳汁?从步入神圣的校门,哪一刻离开过母亲辛勤的抚养?从踏上人生之路,哪一天听不到母亲殷切的问候?……然而就在今天,我要为我的母亲唱一首赞歌: 因为她是一位特殊的母亲一一她是我的养母,此刻,就让我们携手步入《小巷深处》找寻母亲远逝的身影。[导语的语言亲切而感人,使学生不仅明白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

(一)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课文

1、学生各自圈读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

2、教师点出需要认读、积累

瘦瘪 炫耀 执著 揶揄 落寞 哽咽 蹒跚 憧憬

3、快速默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词语的语境义。

4、进行写法指导,阅读散文第一步是用‚概括‛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选择角度用‚这是一个 故事‛(从多个角度)这个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学生说出的内容可能有:这是一个母爱的故事(从故事的主题) 这是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故事主要情节) 这是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

这是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从感情变化的角度)

这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妇女用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弃婴的故事(从生活艰辛的角度)

这是一个养母含辛茹苦养大弃婴的故事

5、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养母为‚我‛做了哪些事? (学生回答)

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的收入收养了‚我‛。(2) 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换住处。 (3)

为了‚我‛,她改变了泼辣的性格。 (4)

为了‚我‛,她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6)

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并为‚我‛读书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骄傲。

当‚我‛为家的贫困,母亲的卑微而沉默,回避同学甚至厌恶这个家,想离开这个家时,她抑制自己的感情,表现的很平静。 (

7、8)

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营养品和生活费,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的回家。(

15、

25、26) 教师归纳:从上面的内容看,养母对这个弃婴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让人感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那么这些事例,最让你感动的是,说说理由。

第二课时

一、温习知识

上节课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已经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的记叙和描写,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那么对母亲形象的描绘用了那些描写方法呢?

(一)第二个教学模块:品味语言

1、读课文,说描写句的作用

2、复习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3、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句子 方法 效果 教师示范:

第1段:‚据说…打着旋‛(指出描写方法)环境描写,表现我当时的处境艰难,为下文养母收养我作铺垫。

学生说话

第6段:‚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早已辨不出色彩来‛外貌描写,刻画母亲含辛茹苦的形象。(教师点评,写外貌,抓住皮肤、指甲、衣服颜色,突出‚黑的特点,刻画人物形象)。

第7段:‚可她总是生气的说…好生读你的书去‛用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对我学习的关心,母爱的无私。(教师点评,表面生气,实际关心)

第8段:‚吃我的冰棍…跟我阿莉一样‛用语言描写,表现母亲为我的成长感到自豪。(典型的人物的典型语言)

第11段:‚她依旧满面春风…时间‛语言描写,表现母亲博大的胸怀。(我不回家,引起母亲内心深深的失落与痛苦,而母亲无怨无悔)。

第13段:‚终于,她点点头,…向厨房走去‛动作描写,表现母亲对我的理解,深爱。(女儿已经厌恶她和这个家,她却点点头,多么深沉的母爱呀)

第25段:‚在风中,她无助地…竹棒‛外貌描写,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 第27段:‚我的视线…长长的人形‛用心理描写,表现我的悔悟、自责。 第28段:‚在风中…又仿佛在等候‛用外貌描写,表现母亲的痛苦而坚强。 最后一段:‚妈妈…那条深深的小巷‛心理描写,表现我的悔悟、感动。

(二)、读课文,说课文的妙处(从选材、表达方式、语言、结构、情感等)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或事例,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自己先小声地各自说,然后发言)

教师:预习的时候要求同学们‚从任何一个角度说说对课文的理解‛,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妙在 ,写(用)得好,它表现了(它写出了、它说明了、它点出了) ‛

教师示范:妙在‚在风中,她的脸是那样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妙在描写了母亲的外貌,既写出母亲的痛苦,又写出母亲的坚强。 (学生们按句式发言)

2、教师指出最重要的是:

①妙在用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个母亲伟大而无私的情怀。(点评,搬新家、改性情、送学费等)

②妙在用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为情感依托,写出了母女情深。 ③妙在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的含辛茹苦,母亲的宽容,母亲的坚强。 ④妙在用含蓄的写法,写出母亲对‚我‛观察细致,了解透彻,表达母亲对‚我‛深深的爱。(语言朴实、感人)

妙在:线索清晰,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由相依为命到厌恶、由厌恶到悔悟的情感变化)

妙在:结构安排上过渡自然(由厌恶到悔悟的过渡) 小结:

通过理解课文、品味课文,我们感受到小巷深处那深深的母爱,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对作品有了更深的感受。

第三课时

第三个教学板块:感悟课文

1、标出‚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的句子,变化的原因是?有和作用?

2、文中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小巷是母女家的所在,竹棒是母亲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二者都是情感寄托的对象。对它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抒发)。

3、课文为什么用‚小巷深处‚为题? 第四教学模块:探究

1、我父母亲为什么会抛弃我?课文没介绍,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原因?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提示:

1、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2、家庭贫困,无法养活,

3、计划外生育,对策:搞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2、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们,学习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前后桌讨论交流,而后上台发言)(老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播放mtv《懂你》,创设氛围。(学生边欣赏,边跟着唱)

4、‚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母爱事那样的无私与圣洁,母爱也是永恒的话题,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母爱‛的理解,以‚母爱‛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

教师示范:母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学生说话,教师整理。

5、小结:

同学们,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母爱像阳光一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细心感受,你不难发现你生活在母爱之中,请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吧!

6、布臵作业:

①把文中四个字的词和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摘抄在‚读书文摘卡‛上。 ②课后练习

(三)

板书设计: 小 巷 深 处

养母:

收养 弃婴 改变性格 含辛茹苦 为我骄傲 每月送钱 忍受孤独

‚我‛:满足——疏远——淡忘——悔悟 虚荣

写好记叙文的开头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开头常见的写作毛病。

2、掌握记叙文开头惯用的写作技巧。

3、增强学生重视记叙文开头的写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的开头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记叙文的开头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阅读前两次同学作文中典型的有毛病的开头(不点学生姓名),并请学生谈谈它们的不足,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明确学生开头常见的毛病。 二。介绍记叙文开头的原则。

1、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2、 精简性。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 三。记叙文开头方法指导。

1、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点明中心,统帅全文。这种方法给人一种直截了当、简洁明了的感觉,使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一目了然,它是我们写简短记叙文(写人,记事、状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翠鸟》的开头: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 例2——《劳动最有滋味》开头‚‚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多乐趣。‛

例3——《信客》‚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2.点明题目,明确主旨。

指文章一开头就入题的方式。开头揭示题旨,入题快,益于引导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

例1——《背影》一文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例2——《我的父亲》开头这样写道:‚人们自古以来歌颂伟大的母亲,我却更加喜爱我的父亲。母爱仿佛是阳光,温暖,无微不至。而父爱仿佛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宽广、辽阔,似乎能包容一切。‛从这第一段,我们很清楚作者要歌颂的是谁,歌颂的内容是什么。 3. 交代要素,点出事件。

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

例子1——《伟大的悲剧》开头:‚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的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例2——同学作文 开头:‚今天,是我们第二次集体出游。我和六位同学大清早就顶着风走上大街,奔赴实践地点。‛ 4、运用倒叙,引人入胜

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你引到过去的岁月里,然再向你叙述发生的往事,这样的开头,读者感到亲切,自然引人入文。

例1——《小木船》开头:‚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

例2——《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 5、描写烘托,突出人事。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

例1——《登上地球之巅》开头:‚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型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例2——《我的心事》开头:‚我们院里来了两乡下小孩。一个是姐姐,梳着小辫,穿着小花褂。一个是弟弟,脑门上留着头发,就象扣了个茶壶盖。

例3——《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 6、采用引用,激发兴趣

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

例1——《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例2——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设臵悬念,激发好奇

这样开头利用读者的好奇心,促使其认真阅读,去了解事情的真相。 例1——萧乾《枣核》开头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例2——唐弢《同志的信任》:‚一九三五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互通姓名之后,来客拿出一个小小的纸包,还有一封已经有点磨烂和破损的信,头尾都没有具名。鲁迅先生读完这封信,和来客谈了一会儿,把她送走了自己也立刻带着纸包和那封信,急急忙忙走回家里。‛ 8、直抒胸臆,以情感人。

情动于衷,不可抑止,有的文章往往在开头就以抒情与语气来表达作者对事物、对人的赞美或表述感慨的情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例1——《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例2——《风筝》开头:‚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9、运用联想,激发想象。

文章开头不直接接触所要写的中心内容,而是通过联想从高处、旁处、大处写来,然后再落到所要写的中心内容上。这样的开头,能够开拓读者的思路,激发作者的想象力。 例1——《春蚕》开头从春天联想到养蚕,从养蚕联想到母亲,再回忆母亲养蚕的情景 例2——秦牧《土地》‚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也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睹物思人,这些东西引起人们多少丰富和充满感情的想象!这里我想来谈谈大地,谈谈泥土。‛

10、总领全文,概括内容。

即对要在文章中叙述的人或事先作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例子1——《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

例子2——《詹天佑》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四。规律揭示。

记叙文开头歌谣

习作开头并不难,开门见山最常见; 点名主题揭全篇,交代要素点事件; 运用倒叙引下文,描写人景是渲染 引用名言激兴趣,设臵悬念扣心弦; 直抒胸臆产共鸣,联想想像作铺垫; 总结全文举纲目,多读多写乐自然。

五。课堂探究。

1、 出示训练题目 ——命题作文:《我的家庭》《童年趣事》《感受初中生活》 2.根据老师提供的方法,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写开头。

3、学生交流。交流形式: 学生先朗读习作,然后请别的同学说说他运用了什么方法并评述;或者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再读自己的习作,后让别的同学评价;或者教者先问问运用了点题法的有哪些同学,然后请其中的一两位同学朗读,再集体点评。 六。布臵作业

用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为《感受亲情》写三种不同的开头。(每种字数不超过120个字)

《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课件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2、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法学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法、朗读揣摩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大家知道《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有哪几个故事?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哭竹生笋

子路负米

黄香扇枕

陆绩怀橘

卧冰求鲤

2、你怎样看待中国古代的孝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和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板书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二、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朱德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三、写作背景

朱德的母亲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相关知识

这篇文章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亲的回忆”。但是这个题目容易引起歧义,它既可以理解为母亲所回忆的往事,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于是1984年秋季中学课本将此文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沿用至今。

四、检查预习 请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仪陇(lǒng)

溺死(nì)

劳碌(lù)

私塾(shú)

衙门(yá)

横蛮(hèngmán) 不辍劳作(chuò)

饱尝(cháng)

妯娌(zhóuli)

和睦(mù) 差役(chai)

五、朗读感知,理清结构

本文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

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六、精读探究

1、第一部分

归纳明确: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我爱我母亲” ——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2、提问:值得“我”回忆的事很多,根据“预习提示”介绍,回忆录既可以全面系统地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只写人物事迹片段。本文写的“很多事”写的是片段,还是一生?

3、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明确:勤劳。

4、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

5、。“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

1、请在各段落中试着找出中心句,并用铅笔先标注出来。

第二段:我家是佃农。

家庭 第三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环境 第四段:母亲是个好劳动。

劳动 第五段:母亲这样整日忙碌着。

能手

第六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第七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八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爱憎分明) 小结:叙述贫苦的家境和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

2、分析写作手法:

⑴在写法上运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请画出有关议论的句子。

例如第8段,在叙述乙未年退佃搬家的悲惨遭遇这件事之后,就写了下面的议论:“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这议论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母亲后来支持儿子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

⑵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⑶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身上具有怎样的美德?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爱憎分明等美德表现了母亲作为劳动妇女这方面的优秀品质。

⑷作为母亲,她对儿子的事业又是怎样理解和支持的呢?研讨第9段 注意写作方法:前后呼应的写法

提问:(1)这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送子读书。

提问:(2)为何节衣缩食也要送子读书? 明确:支撑门户、被逼。

这种前面文字与后面文字内容相联系、相照应的写法就是前呼后应。其好处是交待了因果关系,使文章严密。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研讨第10—13段,思考归纳各段大意。(提示:概括大意时注意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第10段,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

第11段,热恋故土,热爱劳动。

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13段,到老不曾脱离劳动,热爱生产。

2、综上分析,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什么?

明确:是她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理解儿子,支持革命。

3、研讨分析第三层(第

14、15段)归纳层次大意。

明确: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4、提问: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 (1)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2)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5、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6、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7、分析研讨并背诵第三部分(第

16、17段)

(1)找出回忆结束,回到现实的句子。

明确:第16段的第一句。

(2)朱德同志将“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8、小结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二、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回忆录,我们应该向朱德同志学习什么崇高品质?

明确:爱母亲,并把这种爱扩大到爱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思想品质。

三、快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

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勾画关键性词语。交流收获。 交流句式: “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

母亲,她表现在

”。 小结: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四、赏读课文

1、文章的感情基调

“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2、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

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3、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感悟升华

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 “中国梦”而奋斗。 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听录音配乐范读

思考:作者着重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内容?

勤劳俭朴

聪明能干

怀 我

宽厚仁慈

念 的

母亲一生

坚强不屈

崇 母

教“我”与困难作斗争

教育影响

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十、拓展延伸

培养亲情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师寄语:

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 十

一、布置作业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课后反思

《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课件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揣摩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

4、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二、检查生字和新词学习情况,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溺佃农劳碌私塾周济宽厚仕慈连夜慰勉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2、把握全文结构。文章共有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思念母亲,表达报答母亲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

先自己读课文,再思考,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再选2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1、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母亲是个好劳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乐于助人)

2、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3、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4、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回忆我的母亲》八年级语文课件》,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06 2347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