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3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篇一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www.chayi5.com)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

五、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少于5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三、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四、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之

词性 例句 释义

代 词 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

之子于归 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 构 助 词 悦亲戚之情话 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 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中心词与补语间,得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 怅恨久之 无实义

② 以

词性 例句 释义

介词 既自以心为形役 让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用

王语暴以好乐 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带着

连词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同 “而”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 同 “而” ,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

中丞匿溷潘以免 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因为

③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④而

词性 例句 释义

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通“尔”,你的

连 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表假设,如果

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 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 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 表承接

⑤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 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 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 寓形宇内复几时?

b. 将有事于西畴。

c. 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 省略句, “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b介宾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还出去干什么呢?”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 出处 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出师表》 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五人墓碑记》 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将要

琵琶行 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háng)行列

② 引

例句 出处 释义

引而不发成语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 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 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之战》 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游黄山记》 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 《谭嗣同》 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 诗题 乐府诗体名

3 乘

例句 出处 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 驾、乘车

乘虚而入 成语 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 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 《涉江》 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 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 (shè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左传》 (shèng)数词,四

4 策

例句 出处 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 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 《归去来兮辞》 拄着

退而论书策 《权书》 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计策、策略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读本》p266第93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

[板书设计]

归心似箭(一)

归去来兮辞 天伦之乐(二)

自得其乐 田园之乐(三)

综述情志(四)

[延伸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 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 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答案:1.c

2.b(①用来 ②把 ③因 ④用来)

3.d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4.a

归去来兮辞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过程:诵读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方法:朗读教学法。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点拨教学法。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

1、重点: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难点: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归纳实、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号,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作品有等。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2、朗读常规指导:本文属“辞”体,多为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以六字句为主,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另外还应注意语调、语气。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二、导学过程:

(一)、自学问题相互展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隔开的层次和段落,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2、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3、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含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请从“淡远”与“闲适”,“疏放”与“旷达”,“拙朴”与“清新”这三组词语中选择最适合于本文风格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二)、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2、在文中找出“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的例句并分析其用法。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内复几时?

b、将有事于西畴。

c、复驾言兮焉求?

我的新问题:

学习小结

1、知识:

2、方法:

当堂检测

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2.把握全文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并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愿意生活在:

a.边城

b.现代都市

c.安化

d.桃花园

2.你选择的身份:

a.我若为王

b.我若为民

c.加官进爵

d.隐士

在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大背景下,有这样一个人,他“质性自然”,沉迷于采菊栽柳、寻幽探壑、登高舒啸、临流赋诗,并且,为着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毅然抖落沉重的官袍,抛却名利,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学生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教师相机补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洗尽铅华、不带滞锈、冠绝千古的妙文——《归去来兮辞》。

二、整体感知

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李白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白居易

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陆游

陶诗胸次浩然: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清·沈德潜

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欧阳修

1.结合注释解题

点拨:“归去来兮”即“归去”义;“来”为表趋向的语气助词,“兮”是语气词,均无实义;“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2.补充介绍“辞”的特点

点拨:“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3.生齐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

4.朗读指导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读时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降调,疑问句读升调)和停顿。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5.放录音朗读带,体味文章情感、气势

三、合作探究

研读文本,思考探究

1.作者弃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

点拨:“田园将芜”和“心为形役”。

2.作者归途中的心情如何?

点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了诗人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表现了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的急切之情。

3.中间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在第2段写到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从“引壶觞以自酌”到“审容膝之易安”几句,写饮酒自娱自乐与傲然自得之情。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居室转到了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出岫之云、知还之鸟、抚孤松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场景,创造出一个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及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第3段中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接着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从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伤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

4.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篇进行探讨。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背诵练习、配乐背诵

四、整合评价

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幻想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于是,他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家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1、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自然真纯可亲。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矣。”(欧阳修)

“《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李格非语)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语)

2、丰富而又富于创造的想象,尽显浪漫色彩。

本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

3、引用典故,仿佛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浑然无用典之迹。

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引用《论语8226;微子》楚狂接舆的歌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稍加点化,形神俱显。

4、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五、拓展延伸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他真的不愿通过仕途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13907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