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化学反应模板、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化学反应模板、教科书
五、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元芳的蜡烛》
【提问】蜡烛燃烧、铁剑生锈都是化学变化,那究竟化学变化后物质的质量会如何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讨论并回答
从视频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探究的问题做铺垫。
二、探究一红磷燃烧
【提问】首先我们对红磷燃烧,铁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两个化学反应进行探究。
【展示】我们知道,进行探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天平。
【提问】我们先探究红磷燃烧,用的是这套装置。可以看到,锥形瓶底部有细砂,套有玻璃管和气球。这三者有什么作用
【展示】细砂、玻璃管、气球的作用。
思考,回答问题
(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细沙作用,但不知道玻璃管有何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实验】
1、先称取反应前的物质质量,为xxg,记录在书本表格上(投影)。
2、现在我准备引燃红磷,同学们的任务是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还有气球的变化。
3、引燃红磷。我们可以看到红磷燃烧。
4、把实验现象记录在书本表格上,生成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
5、再次称取反应后的物质质量,我们发现质量没有变化。
6、我们可以发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反应前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配合黑板板书),由此可知
记录数据。
观察反应。
产生大量白烟,过一会熄灭。气球膨胀然后变得干瘪。
记录现象,并在此读数。
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引导、过渡红磷燃烧的装置;
先清楚燃烧注意的事项,并明白各样仪器的作用,增强学生实验理论知识。
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笔记。
懂得归纳。
硫酸铜与铁
【过渡】可能由红磷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只是巧合。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探究。
【实验】
1、实验
2、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展示给前排同学看),也即已经发生化学反应。
3、再次称量发现质量,没有变化。也就是这个反应也是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没有变化。
4、取出铁钉投影,并与未反应的铁钉作对比。(书写符号表达式)
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以及天平读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
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能力。
先让部分学生证实已经反应,使得实验更加有说服力。
对比明显,学生思路更清晰。
【小结】通过这两个化学反应,我们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会变化的。我们把这样的规律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强调我们所说的质量守恒只是用于化学变化。
观察、思考,小结。
了解自来水厂生产流程。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深刻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探究二
【过渡】我们发现这两个装置它都是密闭的。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a】
1、碳酸钠与盐酸。
2、观察现象。
3、质量变轻了,为什么,有什么补救方法。
4、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实验b】
1、镁条燃烧。(坩埚钳前后对比)
2、现象,质量。
3、是不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都有锥形瓶,密封
产生大量气泡,气泡跑走了,质量就变轻,使装置密闭,或者把跑走的气体手机回来,天平就平衡了。
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大量白烟。遵守,损失大量氧化镁。
使学生想到前两个装置的共性
引导学生发现此实验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再次巩固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解释】
1、用氧气与氢气燃烧生成水的模板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
2、此过程中原子质量、数目、种类不变,所以物质质量也不变化。
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不变。
培养积极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变化
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2、微观本质:原子数目 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不变→物质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
1、知识;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学生首先思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 空气 白磷)是?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克。
实验小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相等的关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实验事实,总结实验规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识记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法:设问——实验——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用具:
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及多功能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文字表达式;
3、 表现氢气的还原性的文字表达式。
实物投影:学生写出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思考:从三个文字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定性说明化学反应)
引入:10g氯酸钾分解后可生成多少g氧气?若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学习了本章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投影: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讲述:为了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投影:演示 白磷的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 比较:反应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称量反应前系统的质量;点燃白磷;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
实物投影:天平指针在反应前后保持一致。
投影:实验分析:磷(p) 氧气(o2) 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
讲述:由于锥形瓶及仪器质量不变,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m(p) m(o2)=m(p2o5)
学生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投影:实验步骤:
1、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分别装入烧杯和小试管中;
2、称量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
3、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4、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并比较质量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实验分析:
硫酸铜(cuso4)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铜(cu(oh)2) 硫酸钠(na2so4)
蓝色溶液 无色透明溶液 蓝色沉淀 无色透明溶液
学生思考: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m(cuso4) m(naoh)=m(cu(oh)2) (na2so4)
二、讲授新课:
思考: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投影: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σm(反应物)=σm(生成物)
过度:仅仅以两个实验是否可以说明这个定律呢?
思考: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1:2g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什么不等于2g?
问题2:10g氯酸钾加热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什么小于10g?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1和问题2。
投影:二、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三、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投影:思考并讨论:只守恒定律为什么可以成立?
提示: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变化前后各种微粒的种类及数目的变化方面考虑。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综合讨论结果。
讲述:以p o2 点燃 p2o5为例。
反应前后:改变——分子种类
不变——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
投影: 改变 分子种类
元素种类
化学变化前后 不变 原子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个数
三、课堂小结: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3、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学生练习
整合集训p41 1、2
作业:课本p70 1、2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年级上册第五章课题1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从化学变化中生成了什么物质向生成了多少物质的过渡,是后面学习化学方程式书写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要基础。同时,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对今后学习化学起到关键作用。
3、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提出假设、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测定、交流合作、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在化学反应中,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原因。
(2)通过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4、重点和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及其理解、应用
5、课时安排:2课时
6、实验准备:(实验通知单)主要有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玻璃管、酒精灯、气球、镊子、石棉网等。白磷、cuso4溶液、铁钉、镁带、碳酸钠、稀盐酸。
二、教法与学法:
1、教育对象是初三5、6班学生,接触化学这门课后,已知道在化学反应中能生成其他物质。但本堂课的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定量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利用电脑动画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 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运动, 从而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通过让学生划读、熟读课文相关内容,增强理解和记忆。
2、难点突破
本课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通过2个演示实验方案,学生是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质量会守恒呢?由于这个问题需要用微观粒子运动的理论去解释,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就会有困难。因此,借助课件,主要作用就是把在化学变化中,原来的分子被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这一运动过程用动画模拟出来。
例如,(电脑展示)电解水: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其中正极产生的是 ?(学生回答:氧气)负极产生的是 ?(学生回答:氢气)
水 通电 氢气 氧气
我们用大蓝圆圈表示氧原子,用小红圆圈表示氢原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相应的表示方法我们媒体显示出来。
氧原子 氢原子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我们在水中通电:
通电 →→→
2个水分子 2个氧原子 4个氢原子 1个氧分子 2个氢分子
说明:
1、水分子首先被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
2、每两个氧原子组合成1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组合成1个氢分子。
3、氧分子在正极聚集成氧气,氢分子在负极聚集成氢气。
启发学生思考,在整个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有没有发生变化?因为用了固定的颜色和大小来表示同种原子,所以学生容易发现反应前后只有h、o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再问:“在化学变化中,你们有没有看到有些原子逃跑了?或者突然多了一些出来呢?”学生会回答:“没有。”于是,学生就可以十分直观的了解到: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因此,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质量守恒。同时加大点难度,让学生根据媒体的显示,写出符号表达式,其实就是下节课要书写的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 2h2↑ o2 ↑。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物质的种类改变了,那么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2、通过课本两个演示实验方案:白磷燃烧及铁和硫酸铜的反应,注意称量记录反应前的总质量是多少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多少克。结果是反应前后称取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得没有改变,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3、为什么质量守恒呢?用电脑动画模拟电解水,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被分解成h、o原子,h、o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使学生看到,整个过程中原子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原子的种类也没有改变。因此,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十分直观地引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4、再演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镁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通过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引出前后总质量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探究不守恒的原因。
前一反应生成的co2扩散到空气中去了,质量减少,后一反应增加了氧气的量,质量当然增加。不过要用规范的语言描述:镁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镁和氧气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大。
这种解释实际生活中现象要注意强调答题的格式,先说化学反应变化,再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要加(减)气体,最后得出结论。同时仍然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5、课堂练习
精选2道习题练习,讲评。完成书上p96 4题
6、小结: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虽然发生了变化,但量却没有改变。
7、作业:p95 1题和2题(做在书上) 3题(做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磷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铁 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2h2o通电 2h2↑ o2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化学反应前后变化情况:
宏观: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分子种类要变,分子个数可能要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镁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碳酸钠 盐酸---氯化钠 水 二氧化碳
堂上练习
1、在a b--c d反应中, 5克a和4克b完全反应生成3克的c和 克d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则它肯定含有那些元素?
a. h
b. o
c. h o
d. c o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识记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法(设问——实验——归纳——总结——练习)
教学用具:
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及多功能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文字表达式;
3. 表现氢气的还原性的文字表达式。
实物投影:学生写出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思考:从三个文字表达式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定性说明化学反应)
引入:10g氯酸钾分解后可生成多少g氧气?若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学习了本章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投影: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讲述:为了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投影:演示 白磷的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 比较:反应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称量反应前系统的质量;点燃白磷;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
实物投影:天平指针在反应前后保持一致。
投影:实验分析:磷(p) 氧气(o2) 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
讲述:由于锥形瓶及仪器质量不变,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m(p) m(o2)=m(p2o5)
学生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投影:实验步骤:1.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分别装入烧杯和小试管中;
2、称量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
3、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4、称量反应后系统的总质量,并比较质量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实验分析:
硫酸铜(cuso4)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铜(cu(oh)2) 硫酸钠(na2so4)
蓝色溶液 无色透明溶液 蓝色沉淀 无色透明溶液
学生思考: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m(cuso4) m(naoh)=m(cu(oh)2) (na2so4)
二、讲授新课:
思考: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投影:第一节
;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σm(反应物)=σm(生成物)
过度:仅仅以两个实验是否可以说明这个定律呢?
思考: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1:2g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什么不等于2g?
问题2:10g氯酸钾加热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什么小于10g?
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1和问题2。
投影:二、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三、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投影:思考并讨论:只守恒定律为什么可以成立?
提示: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变化前后各种微粒的种类及数目的变化方面考虑。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综合讨论结果。
讲述:以p o2 点燃 p2o5为例。
反应前后:改变——分子种类
不变——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
投影: 改变 分子种类
元素种类
化学变化前后 不变 原子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原子个数
三、课堂小结:
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3. 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学生练习:《整合集训》p41 1、2
作业:课本p70 1、2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业
首先来说教材,我们先来看看教材的地位和用;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课题一第一课时,它包括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验证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化学式等知识,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从质过度到量,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为了有好的教学效果,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分析。
1、具备知识:了解元素、化学式、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实质。
2、具备能力: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心理特点:兴奋、好奇,有强烈的动手探究欲望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心理上比较兴奋、好奇心比较强,有强烈的动手探究欲望,但是定量意识、动手能力不足。
根据教材、学情分析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验探究中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开始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提高动手实验、合作、交流等能力,特别是提高思维能力。
3、增强创新意识、感知数字实验的功能。
(四)重、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突破:
1、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中含有氧气,理解“参加”的含义。
2、通过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分析和装置的改进再改进,帮助学生理解“质量总和”的含义。
二、教学策略
教法:启发引导、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学法:动手实验、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我采用以下五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4、反思、优化装置
5、学以致用
具体如下:
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我的情景导入是表演两个化学小魔术:
1、“自制果冻”,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类似果冻的现象。
2、不打开瓶塞,不用火,就可以把燃烧匙中的铁粉点着。燃烧匙中装的是纳米铁粉,激光手电发出的激光就可以引燃它。
神秘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动力,此时提出问题:这两个化学反应以及其他的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设计出测量方案。
2、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实验方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设计意图:用激光手电引燃纳米铁粉代替书中学生难以完成的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代替书中的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有趣;同时让学生接触纳米铁粉、激光手电从而感受高科技的魅力!
用电子称代替天平,可以快速的测量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所以学生可以同时完成两个方案。
(2)进行实验
因为激光手电发出的光较为耀眼,所以方案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与此同时,利用手机、同屏器把学生的实验操作同步在大屏幕上,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观看,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并且可以同时拍下精彩的瞬间,传到班级的微信群、qq群中,学生可以自己下载欣赏、向亲友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豪感!
(3)收集证据、得了结论
学生测量后发现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此时以方案一为例让学生分析反应前后测量的总质量包含哪些物质或物体,启发学生还可能有剩余的铁粉和氧气。
此时老师用数字化实验,氧气传感器定量的测量反应后剩余气体中确实有氧气剩余!这不仅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氧气的剩余,同时感受到数字化实验的功能,开阔了眼界!
对等式两边的进一步分析,学生能深刻的理解“参加”二字的含义,从而突破了这一难点。
同样对方案二分析,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且找出重点词语。
(4)反思、优化装置
学生动手实验意犹未尽之时给学生提供药品和仪器,请设计一套测量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测定,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生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原理非常的熟悉,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质量总和”的含义。
学生设计出两套装置,敞口的发现质量减轻,很容易的分析出是因为水蒸气和氧气逸出。
采用气球密封的学生刚开始很惊喜,测量后发现质量依然减轻,不由得疑惑、深思,为什么用气球密封还是减轻呢?
因为亲身经历了实验探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提出了气密性不好、测量误差的原因,其他学生经过分析给予了否定,有的提出了是因为没有冷却到室温,经过学生自己分析也不是主要原因,此时有的学生提出是气球胀大受到浮力,其他同学认可,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此时老师追问,如何消除浮力的因素呢?此时,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学生深思后交流讨论出了我没有预料到的方法,降温至室温以下(热胀冷缩)、降温到氧气为液态、放在压强大的地方测量、把氧气收集起来等。
在老师提示是否可以用消耗氧气的方法消除浮力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提出了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纳米铁粉燃烧消耗氧气,并根据前面的实验设计出这样的装置。因为这个实验时间所需较长,在课堂无法完成,我事先录制了视频让学生欣赏自己高计的成果,这是部分视频画面。
学生通过过氧化氢分解装置的改进和再改进实验探究,不仅深刻理解了“质量总和”的含义,而且养成了严谨求实的态度,用气球密封后并没有想象中的相等。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又遇到新的问题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创新思维。此时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学生会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共鸣。
(5)学以致用
用解决生活中的两个问题更能加深对质量守恒的理解。
四、板书设计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简单明了突出了重难点。
五、教学感想
在教学时会担心较多的实验完不成,分析浮力和消除浮力时会遇到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兴奋起来,实际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令我赞叹不已!我会和学生继续探究和创新下去。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篇七
文章摘要:镁条的燃烧看起来违反质量守恒定律,但实质上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最好证明。
实验原理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后质量大于燃烧前质量,表面看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实质上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多了氧气的质量。化学反应方程式:2mg o22mgo
实验用品
镁条、托盘天平、砂纸、石棉网、火柴
实验步骤
1、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2、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
镁条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镁条燃烧后质量应变大。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态。一方面经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并且对化学用语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是进行化学思维分析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抽象思维相对集中的学习过程,有必要通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来调动和发展学习兴趣,从而在新的认知框架上形成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发展态势。
【设计思路】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如何才能产生体验?
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本节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类比
2.【学生实验】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粗铁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3.【演示实验】天平、烧杯、表面皿、木块、蜡烛、水、火柴
4.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接触定量化学实验,必须重视启蒙与提升相结合。由质量将宏观的定性分析,向微观的定量分析过渡,立足于定性地理解,培养定量微观分析的意识。还要注重探究中的变量分析与控制的基础——对比的设计与运用,激活学习思维,发展学习方法与能力。
注意科学探究教学要素中有关证据收集、结论解释和反思与评价等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渗透,重视通过知识与技能,引导认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