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最新8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网络是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的平台。本章在此基础上介绍ip地址和ip地址的管理,ip地址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上机实践,让学生慢慢接受这个概念,可以通过:让学生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周围同学的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这样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可能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ip地址”效果会好一些。ip地址的管理主要介绍因特网地址的分配和分级的管理方式。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省农垦总局直属的一所高级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全省的各个农场,由于农场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教学基本都是零起点,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略有了网络方面的知识,但对网络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管理办法。

(2)、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b: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和对应最大主机数目。

c: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2)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关键:ip地址的格式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整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以从学生“动手”中发现问题,又在学生的“动手”中解决问题为主脉展开的。

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

(2)网络探究教学法;

2、学法指导:体验探究法、协作式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新课的引入

情景(教材p35)xx年7月,江西省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利用网络进行赌博的案件。专案组经侦查发现,用于赌博的计算机在网上登录的总服务器ip地址为广西柳州市……(以下略)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

学生思考问题:

公安机关是如何发现赌博地点的?

ip地址是计算机的一种标识,对应了网络中相应的物理地址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景,并引出ip地址概念

新课学习布置任务

[任务1]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分别输入和“159.226.1.19”,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体验ip两种地址的转换。(教师给出互联网上的两种地址的转换资源。例如下列地址:http://210.29.192.16/acstar3/analyse_ip.php)

[任务2]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与周围同学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

1,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在任务设计时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带着“任务”中的问题,探索交流,小组互助,量力而行完成操作任务。

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画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房间。

教学难点:

选用适当的比例,将家具的平面图绘制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几张新楼盘的`房间设计图。

教材分析:

房间的布置看似简单,其实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科学等。由于平时学生一般不会注意房间的大小和家具物品的尺寸,因此这些常识反而成了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上课前,可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家具市场去看一看,这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便于上课。

比例尺的应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平时数学课中很少有机会像本课一样实际运用到比例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计算出比例尺,再动手画图。

制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的激励和肯定。

教学建议:

1.激趣引入。

由情境引出,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准备工作。

教师提问:设计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包括房间、家具尺寸等的大小。

介绍比例尺,并计算出按设定的比例尺,相应的图上尺寸是多少。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

3.设计。

根据比例尺,学生分头设计。对自选图形的设置,可让学生自学书本的相关介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展示评价。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讨论其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我在一年一班汉字输入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我先讲一种汉字输入方式--微软拼音输入法。然后我抛出“任务”叫学生把书翻的第几页把第几段话输入电脑。但是当我去下面巡视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玩游戏和聊天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反思分析现在反思起来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个组织对比实验。第一个案例是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第二个案例是在采用“任务驱动法”但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与案例一营造良好的情境形成一组对比结果营造良好情境的“任务驱动”课取得成功。从这两个案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任务驱动法使用的恰当与否是一堂信息技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任务。

1、以生活中的情境和学生的需要为任务。

任务必须吸引学生否则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在新课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任务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反应平平教师常抱怨学生不积极参与。若认真分析与反思往往是任务本身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源于生活和符合个体需要的任务一般都能吸引学生。

2、任务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化特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任务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具有拓展性做到因材施教。

3、任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或融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生学习的手段还要教育学生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创设情境、主题活动、自主学习、反馈评价。

1、创设情境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基础。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联想发展能力。创设情境可以有多种形式课件渲染式、谈话式、场景式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2、主题活动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核心。

主题活动即把学习的内容蕴含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师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获得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体验提高学生在获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发展。

3、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关键。

好的主题活动需要通过好的学习方式来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加深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得出小组的学习心得与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四平八稳的精神。

4、学习效果评价是有效实施任务驱动的保证。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活动的收获是对教学过程的总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这样的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信息技术2.0教学设计案例 篇四

能力维度

学法指导

所属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b7家校交流与合作

教学环境

幼儿园家庭

技术工具

微信美篇问卷星

工具基本功能及特点

微信:

1、是一种快速的、即时的通讯工具,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通讯软件。

2、“微信”可以支持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

3、支持多人群聊、视频聊天。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

4、支持微博、邮箱、语音记事本、qq同步助手等插件功能。

问卷星:

问卷星主要调查在某件事情上家长的一些想法与建议,和在某件事情上持有的态度,能客观的掌握学生在家庭的一些情况,方便教师在教学上选择适当的方法,还有一定的隐秘性,尊重家长的选择。

美篇:

1、覆盖web及移动各端,解决了微博、微信朋友圈只能上传9张图片的痛点。

2、能够将图片以及文字都结合在一起,实现图文并茂的方式。比如摄影作品、游记攻略等,然后分享到微信群、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社交平台。

3、用户可在美篇发布游记、摄影大片、美文,也可用其记录美食、生活、情感等。

应用情境

微信用来发布教师想要传达的事情,和一些消息。在“感恩有你亲自同乐共享蓝天”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活动中,教师将活动形式、目的、要求等事宜用美篇整合图片、视频及文字向班级群或者朋友圈推送,方便工作繁忙的家长了解活动情况,将爱护环境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合。得到了家长大力支持与配合,加强家校共育的效率。

问卷星用在家长会中,收集家长实时想法,以便沟通过程中根据家长情况调整教师思路,以便更好的进行家校沟通。

美篇一般用于有事情需要向全体家长传达,事情重要,便于不能及时参与的家长了解事情。

应用策略

用微信传递重要信息,统计各种消息家长接收的人数。

用调查问卷调查作文吧家长的想法,有助于家园达成共识。

美篇图文并茂,家长一目了然地了解活动主要内容,每一种工具对于教育教学都有不同的帮助,在教学中要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能使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幼儿园与教师可以将重要通知或教学策略及时地发布在微信群中,在家长之间进行传播和普及,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重要举措与消息,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理解度与认可度。幼儿和家长利用手机和电脑上的微信小程序接收消息,发送完成的任务,进行展示、交流、评价等,增强师幼互动和家园协作的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家长对幼儿在园状态和学习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教育教学

实践分析

问卷星小程序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对于需要了解的幼儿和家长心理非常有用,利于家长对幼儿的教育理念与教师一致。

微信用来通知家长会的具体时间和参会要求与方式,适合书面传达,需要家校配合,通过云面对面的形式沟通,每一种工具对于教育教学都有不同的帮助,在教学中要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能使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通过建立微信班级群,可以有效提高家园之间的联系,使信息快速传达到每一位家长,增强了沟通效率,节省了沟通时间。并且大家可以在群内开展交流互动,展示才艺,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丰富了幼儿的课余生活,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此次“感恩有你亲自同乐共享蓝天”六一国际儿童接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了解“六一”儿童节的来历。让孩子们走进“六一”,感受节日的快乐,从小懂得感恩、珍爱生命、爱护环境。通过本次活动,更加使我感受到了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认知的关键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老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身终身素质,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优化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自主能力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必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要求。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级学生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该问题有所缓解。但是随着插班生的增加,每个班近60人,计算机机房不足30台电脑,为避免有学生无计算机可用,每节课课前教师都要检查调试好每台计算机,增加了上课难度。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四、教学具体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教师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总结可以放在课前,总结上一次课的知识,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留出30分钟让学生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灵活运用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知识反而不能更好地连贯,而且在课时不多的客观条件上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各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让学生坐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而不至于闭门造车,总是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

6、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桌面上的图标代表什么,有什么作用,并能够熟练的打开桌面上的图标。

2、在熟悉操作窗口的同时,认识窗口的组成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程序窗口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 操作实践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windows桌面上的每一个图标,都指向一个应用程序,每运行一个程序,桌面上就出现一个称为“视窗”的图形,我们通常也把视窗称为“窗口”,如果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就要同时打开多个窗口。如何运行程序,打开窗口呢?别着急,请跟我一起学。

二、新授

(一)、打开窗口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打开窗口:

1、把指针移动到桌面的图标上,然后双击。

2、单击“开始”按钮,在菜单中选择需要运行的程序图标或需要打开的文档并单击它。“开始”菜单中的每一个命令和桌面上的每一个图标一样,都代表着一个应用程序,每运行一个程序,就打开一个窗口。

(二)窗口的组成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工作区、边框、窗口角。

(三)窗口的操作

1、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和还原

最大化与还原:单击“最大化”按钮,窗口就扩大到整个桌面,这时“最大化”按钮就由“最大化”变换为“还原”。如果要恢复原来的窗口,单击“还原”就可以了。

最小化与还原:单击“最小化”按钮,窗口就缩小为一个图标按钮,存放在任务栏上。如果要恢复原来的窗口,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按钮就可以了。

2、窗口的移动

注意:窗口最大化是无法移动的。

3、窗口大小的改变

4、窗口的关闭

要关闭窗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单击“关闭”按钮。

三、练一练(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师点拔。

四、拓展知识

同时打开3—5个窗口,然后将指针移至任务栏的空白位置,单击右键并选择“层叠窗口”,看看有什么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在复习打开程序的窗口,进一步认识认识窗口的各种组成部分的名称,并能对窗口进行各种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习自学,回答问题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最后通过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同学们完成得都非常好。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第章:电脑的“文件柜”——资源管理器原理及应用。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对于文件的有关概念不必过多地讲解理论,重在操作。学生是在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这节课做了铺垫。学好它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资源管理器启动、结构及组成及文件和文件夹的各种操作。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文件、文件夹及其组织结构,学会重命名文件。

(2)难点:使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计算机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对计算机还有一定的神秘感。《管资源管理器原理及应用》是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之一。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对文件夹的各种操作。这些新知识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用“游戏激趣”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并将其转化为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2、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管理计算机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

2、培养学生分类存放、管理文件的习惯。

四、教法分析

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我主要使用了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通过任务的设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其自由的发挥,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且妙趣横生。而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很大帮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的探究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出现偏差,不恰当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一下,本节课力求在老师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

五、学法指导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节课采用学生自行操作,发现问题,教师指导解决问题,最后,总结结论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观察、分析、归纳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导入

学生开始通过自学来寻找礼物。

学生活动

1、学生汇报找寻礼物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直接进入“我的电脑”寻找文件夹。

教师活动

1、教师:同学们,老师送你们每个人一份礼物,他在电脑中的名字叫sj。我们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找到呢?现在,我们就开始寻找!

2、教师巡视指导。

3、通过学生的汇报结果,从而引出“资源管理器”,并讲解它的作用。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明确下一步新课的目标与任务。教学过程讲授新课

一、通过“比赛”让学生尝试启动资源管理器

学生活动

1、学生看书或者上网查询有关“资源管理器”的启动方法。

2、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学到的方法。

教师活动

(1)教师:我们发现宝藏放在“资源管理器”这个宝盒里,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比赛,看哪位同学能最快打开资源管理器。

(2)教师巡视指导,进行评析。

(3)教师: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很多,补充几种方法:

方法一:单击【开始】→【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

方法二:右击【开始】→【资源管理器】。

方法三:右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

方法四:右击【我的电脑】窗口中任一个驱动器或文件夹图标,然后选择“资源管理器”。

方法五:按住shift键(要指明),双击【我的电脑】。

方法六:按住键盘上windows专用键(要指明),再按“e”键。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要知道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要敢于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1)增加了几种启动资源管理器的方法,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体现分层次教学。

(2)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敢于尝试、探索。

教学过程

二、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想象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树型目录结构”的特点

学生活动

1、小组看书或者上网查询有关“资源管理器”的辅导材料。

2、小组通过想象,联系生活,总结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特点。

3、小组整理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汇报研究结果。

4、学生根据“树型目录结构”的特点寻找文件。

教师活动

1、教师:资源管理器被我们打开了,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请同学们想一想“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有什么特点?现在把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安排两名资料员,负责查找资料。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结果。一名汇报员,负责总结、汇报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之间评价。

4、教师让学生根据“树型目录结构”的特点找到“射击”游戏。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三、通过“猜猜看”游戏让学生学习“文件”和“编辑”菜单的通用性

学生活动

1、每位同学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写出猜测的结果。

2、同桌之间互相交换结果,进行评判。教师活动

1、教师:同学们对“资源管理器”的窗口有了一部分的了解,现在看到其中有“文件”和“编辑”两个菜单。请同学们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猜一猜“文件”和“编辑”菜单里面各有什么命令?写出你猜测的结果,看哪位同学猜得又多、又准确。

2、教师:同桌之间交换结果,进行评判。

3、教师总结“文件”和“编辑”菜单中的命令,让学生知道将来使用其它软件时这两个菜单中的内容基本相同。

设计意图

1、“猜猜看”是一种游戏,可以更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创造力。

2、给他们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其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3、培养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多进行比较,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

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建立文件夹,并更改名字

学生活动

1、小组互相讨论建立文件夹的方法以及更改名字。

2、在小组中让同学们互相帮助。

3、研究成果交流。通过多媒体教教学系统演示。

教师活动

1、教师:我们刚才已经找到了礼物,但它放在“礼物1”这个文件夹中,你们想不想把这个礼物放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呢?那究竟该如何建立呢?请同学们以刚才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辅导。

3、教师除了对学习效果评价外,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1、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培养相互协作的能力。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辅导,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教学过程

五、学生尝试同一目录下文件夹能不能重名

学生活动

1、学生自学,尝试在同一目录下文件夹能否同名。

2、学生交流发现的结果并演示。

教师活动

1、教师: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建立好了,如果我还想在同一目录下建立同名的文件夹,看行不行?

2、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

1、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这节课自己在学习当中的得与失和改进措施。

教师活动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对“资源管理器”有了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会建立文件夹,更改名字。

设计意图

以学生总结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锻炼了他们总结、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资源管理器

1、资源管理的启动

2、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文件管理

3、文件与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到有关资源管理器的知识。我根据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的是以送礼物、找礼物的形式展开教学,并融入小组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作游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学生不会感觉到学习是充满恐惧、挣扎或者自卑,而会积极地讨论、学习、思维敏捷、学习的注意力和效果有明显地提高。

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这节课当中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我在对小组学习结果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不够,应要多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八

目前,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那如何在课堂中体现这一点?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认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法曾经是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主动、高效地学习。能更好的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新课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创新的教学要求,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解。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营造的情景,提出学习任务,围绕共同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一种认知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通过搜索相关知识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归纳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和规律。。“任务驱动”教学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探究”,创造了以学定教、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由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利用有关信息与资料来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贯穿自主探究的思想,两者相辅相承、紧密结合,通过一个个课堂教学步骤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如下:

1.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中,采用“情景体验”或“任务实例剖析”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和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例如,通过给学生创设“做一张送给母亲的生日贺卡”、“当一回电脑小画家”等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修改与编辑文章”等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给出实例做为学生学习的总任务给予展示和剖析,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更有利于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测。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是基础,是引领,是关键。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具体、真切的情景中提出任务,重在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究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中充分展开讨论、实践,让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使困难在小组内解决,使探究因众人的思维更深入、更开阔,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少、教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全面辅导等难题。

3.教师总结。

对于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在完成任务时使用的方法、规律,教师要及时给予解决、总结和提炼,从而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知识结构和方法规律等要点。

4.任务迁移。

知识的学习是达到“应知”的目标,技能的学习是达到“应会”的目标,而学习的迁移则是要达到“应变”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技术知识、方法、规律等经验能否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去,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教师可以设臵出迁移的任务和场景,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学到的这些有效地经验和信息技术技能,解决不同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5、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自学效果的评价以个人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基础,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充分展开。可以使用电子教室等展示工具开展学生成果的交流和讨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主创新、合作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沿着乐学、会学、善学的道路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其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因此任务布臵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设臵的任务要能吸引学生。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设臵任务的内容要体现出学生的活动性及活动的效果性。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要能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能将任务等同于练习,把传统讲授课的作业当作任务,如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在教学行将结束时,布臵一些“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认为这样的教学就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由此导致任务驱动异化为完成练习的汪洋,学生负担加重,反而剥夺了学习的积极性。

⑵设臵的任务要有层次。任务设臵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针对学生差异情况,布臵不同层次的任务,对水平弱的学生要求他们根据示例完成基本操作任务,而水平强的学生则要对任务进一步完善提高,同时探索相关方面的其余的知识点。

⑷注意任务设臵的合理性。合理的任务,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序,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也会更清晰。

⑸任务要明确,小组合作要有实效。教师提出任务的语言表述要准确,以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设臵的任务越明确,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方向就越清晰,任务完成时更易操作,小组交流、讨论和评价就更具体,检测标准更统一,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掌握和评价。任务驱动一般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要防止合作的虚假性,要么小组成员各自单干,小组形同虚设;要么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充当“救世主”,帮小组其他成员或其他组完成任务。这样必然造成不少学生躲在同伴的背影中,搭便车,滥竽充数,蒙混过关。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监督,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⑹教学评价不能过于简单化。要重视任务完成的结果或作品的评价,不能忽视任务解决过程的评价;不仅重视“成品”的评价,还要关注“半成品”的评价,不能重视优秀结果或作品的评价和褒扬,忽视不佳结果或作品的评价和表扬。我们说,即使有时出现学生未能完成“任务”或完成的质量很差的情况也是允许的,一方面,如果给予充足的时间也许他们就能完成任务甚至完成得很好;另一方面,学生只要经过了自己的研究探索,做出了努力地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验),这就是一种收获一种成功。因此,要适时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努力,安慰和鼓励学生,克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情绪,勉励学生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可能下一次他(们)就会还你一个惊喜,而不能一味表扬先进,忽视“弱势群体”的存在价值。

四、关于“任务驱动教学”的理念。

不能把“任务”当作外在的、孤立的静止物,把学习当作教师通过“任务”来“驱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使“驱动”异化为“驱使”,一种自上而下的、充满压力、控制和权威的“驱动”,学生则处在不断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流水线上,“像牛一样被驱赶”,缺乏自主和自我定位的时空感。简言之,学习被误解为应付任务,“任务驱动”异化为“任务的驱动”,一种外在的驱动,而不是学生内在动机的自我驱动,如此又如何来寻求学生主体的解放呢?结果只能是,在尚未消解师生之间的二元对立,又导致了“任务”与学习者的二元对立,甚至于,人成了完成任务的工具,而任务反成了教学的目标。我们需要树立一种新型的任务驱动教学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重新认识:

一是关于任务的内容:“任务”有其质的规定性,它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反映了与学习者相联系的客观世界;也就是说,任务不是凭空捏造的,任务设计要把学习者所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浓缩于任务,使学习者与任务的交互就是学习者与真实世界的交互,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来“学习”和“认识”不相关的“任务”。

二是关于任务的创设,它不是也不应成为教师单方面的工作,而是师生共同的事情,学习者对他所学习和生活的世界有深刻的体会,缺少他们的参与,将影响任务的“真实度”;或者,采用更为开放的任务,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自己的任务。

三是关于学习者与任务和教师的关系:任务作为学习者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它与学习者紧密相连,学习者在与任务和教师的对话中开展学习;教师是任务的创设者之一,同时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他们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任务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成为教师“奴役”学习者、迫使其学习的手段,如果这样做,只会将任务和教师“神化”、“魔化”以至“目标化”,把学习者“奴化”以至“工具化”,使学习者与“任务”的关系相互疏离。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更能够发挥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追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课堂教学洋溢着的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有优化的教学设计,有活跃的课堂状态,有及时的教学反思,再加上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创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脚踏实地,认真规范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11 7494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