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案例【最新4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自己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 赵艳铭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4篇《班主任教育案例》,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篇一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学校工作繁杂,常常有这样那样的事。作为学校管理者,既要从大处着眼,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好整体工作,同时又要俯下身子,从细致入微着手,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有效的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从“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工作。工作中,对具体事例要具体分析,个别对待。我担任校长以来,经历了许多案例,有成功也有失败。现将西街小学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当前综合案例及评析呈报如下:
一、背景及所面临的问题
西街小学,经过数十载风雨磨砺,几代人的心血浇灌,特别是近几年,教育教学成绩逐步提高,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好评。
然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引领老师走出平庸,跨上教育创新的舞台,并在这方舞台上不断提升层次,成长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尊龙凯时一人生就是博官网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课改培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组织干部教师深化对课改精神的认识,加强对课改理论的理解,促进课程改革的落实,我校千方百计,不计费用,上至校长,下至班科任教师,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区等不同级别的课改培训班。
(二)校内培训显成效。由于教师培训量大面广,仅依靠专家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而学校是最直接的研究中心,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更为有效。在对教师的校本培训上,我校组织教科人员认真进行课程改革理论的探究,大家精心筹划,边学习,边思考,达成共识,不仅明确了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更加明确了教学指挥人员是课程改革实施的指导者。我们将学习实践《纲要》贯穿教育教学始终,解读《新课程标准》,分析大修订本教材,不仅从理论上深化了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可行方案,不断反思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三)倡导“学无止境”思想。当今的世界,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大量涌入,把教育推上了更新的台阶。所以除了对教师进行培训外,还必须要求教师注意阅读教育专刊,注意收集教改信息,认真记录教学随笔,深入进行教改研究。同时学校还为教师提供资料,鼓励他们自觉参网络培训。学校图书室还投入大量经费购买了新书,教师们有空就到图书室借阅书籍,为自己充电。
(四)以研促教走创新之路。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市“十一五”课题《人教版——同步资源建设》和《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有效合作教学》。老师们通过学习,不断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撰写科研论文,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投入教学实践,从实践中再使理论升华。
(五)公平公正公开,实施发展性评价。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成果,既是对教师考核的一种手段,也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更是对检查人员综合素质的考核。
三、分析
1、 必须不断巩固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教育创新意识。作为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者,拥有知识,发展知识,扩大识容量,才能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不能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只有精雕细镂,再接再励,才能精益求精,使学校在教育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只要行春风,必然得秋雨”,西街小学在课改实践中,通过积极制定科研兴校的策略,重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升,重又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一批优秀的“习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正在形成,转型成功,将会推动西街小学教育的发展。
寄宿制学校管理案例 篇二
寄宿制学校管理案例
——陕西勉县元墩镇九年制学校
我校是陕西省勉县的一所农村寄宿制九年制学校,现有住校生三百多人。为加强我校寄宿生的教育管理,提高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服务”的理念,以“安全、有序、规范、优质”为管理目标。本着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五自”能力(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凸显教育特色,提升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求知强能的学园和充满亲情的家园。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如下。
一、改善寄宿制条件,创设良好环境。
为办好寄宿制学校,确保学生有良好的住宿与生活环境。学校必须积极主动地筹措资金,着手做好硬件设施建设准备工作,改善办学条件,改造住宿条件。宿舍做铁门,加以保护;学生床铺是铁架造的上下床,再配备管理员办公室,学生食堂、餐厅等等。通过对学生公寓的装修与改造,改善住宿与生活环境,满足了住宿需求,让全体寄宿的学生与家长都很满意,给他们一种“这里的条件比咱家的还要好”的感觉。
二、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逐步实现管理规范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寄宿制的常规管理如何,直接影响到寄宿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必须把寄宿生的常规管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1、制度管理
要使寄宿制学校管理规范化,健全领导机制,制定规章制度是重要环节之一。学校要建立由校长室总体抓——教导处、总务主任分管抓——生活管理老师具体抓——班主任、学生干部协助抓的网络管理机构。还要成立了宿舍舍长配合生活管理老师抓宿舍内务(物品摆放、纪律秩序、卫生清扫),形成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的良好生活格局。
① 生活管理 尽量创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寄宿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逐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生活管理教师要重视对寄宿生的生活指导,在生活上要求学生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作息时间,统一用餐,统一排列日用品。在时间安排上:早晨6:40开始督促学生起床,洗漱,整理内务,再带孩子们晨练,早读;7:10带孩子们吃早餐,然后再检查学生的宿舍卫生和内务整理情况。中午12:00带孩子们吃午餐,然后安排他们合理的休息和指导他们完成适量的作业,一直到下午14:10上课。16:30带孩子们吃晚餐,然后安排他们合理的休息(17:00—18:00让孩子们自由活动,18:00—20:40组织学生参加晚自修,指导他们完成适量的作业,或组织其他有意义的活动。20:50要求学生到宿舍洗漱,准备睡觉,21:20准时熄灯睡觉。夜间生活管理教师要查铺,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时休息,有无生病等等其他意外情况。 ②宿舍管理
让学生住得好,睡得香,快乐的生活是宿舍管理的目标,在宿舍管理上要尝试模拟军营管理。严格要求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要要求学生自己整理宿舍内务,要求是床上用品摆放整齐统一:棉被折叠方正美观,摆放成一线,鞋子等其它物品也应排成一条线。洗漱间毛巾挂成一条线,脸盆、口杯等洗刷用品摆放有序,也摆成一条直线。 ③食堂管理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健健康康地生活,要在食堂管理上有一套自己管理的特色——快餐式配餐制饭菜。
学校食堂要设有厨房、配菜厅、洗漱池、餐厅。学校实行统一配餐,每周由专人负责安排营养菜谱(周一至周五均衡安排,每天均有不同的菜谱),并负责采购。学校对食堂单独设账,独立核算,负责人员每天都要建立台帐。对于生活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给予资助。
伙食的安排是早餐主食稀饭,饼子,馒头,鸡蛋,并配二个素菜;午餐和晚餐学校统一蒸饭,每餐一荤,一素菜,并供应免费汤。
为确保食堂安全卫生,我们在管理上严格要求,按规定的程序开展各项食堂工作。在采购上实行定点定滩,并索要三证,及时建立台帐,同时做好食品留样工作;在食堂食品加工上,炊事员要穿工作服,工作要严格程序,按规章制度操作,对餐具严格实行餐餐消毒。
2、安全管理
学校要始终把寄宿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看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①路途往返安全。为确保学生路途往返安全,建立迎来送往制度。②饮食安全。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保证不吃变质发霉菜,预防食物中毒。此外,炊事人员还要保证厨房、膳厅的卫生清洁,坚持每天三小扫,每周一清洗,按时准点供餐。③经常开展安全防患教育。要经常组织学生收看安全教育光盘讲座、案例,寄宿生集会,分发《告家长一封信》、召开每月一次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同时与镇卫生院取得联系,如发现学生有不适及时送往医院就医。
3、学习管理
刚住校的寄宿生来源于较偏远的村落,存在着知识缺陷较多,学习习惯较差,技能素质得不到培养。针对此情况,要注重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质量,主要采取的措施有:①调整编班。把学校原年段拆班,寄宿生按好、中、差三类学生比例插入新的班级,尽量达到优化组合效果,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②认真制定计划,全面深刻地分析后进生原因,落实转化后进生措施。学校要重视后进生转化工作,要求每位教师期初做好班级现状分析,期末进行转化后进生的经验总结工作。③广泛开展班级“一帮一”互助活动,要通过学习好的同学与寄宿生一帮一交朋友,在学习上热情地帮助,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自信,争取迎头赶上。④督促晚自修,安排科任老师轮流辅导,指导学生做作业、温习功课、面批作业、补缺补漏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技能素质。要针对寄宿生在校空闲时间多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化的有利空间,指导学生把课余时间转入参加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等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4、师资管理
为了做到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抓好寄宿生工作,选好生活管理老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生活管理老师要以“严父慈母”般的身份与寄宿生生活在一起,学校要经常与生管老师交流,告诉他们“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我们要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去呵护他们。”只要生活老师尽职尽责,学校各项制度就会得以全面落实,寄宿管理得以不断规范,寄宿生工作就会出现良好的局面。
三、创设寝室文化,营造温馨小家。
一个寝室就是一个小天地。如何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空间,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学校老师探索的问题。
1、生活管理老师应指导寄宿生创设寝室小文化活动,根据各寝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布置寝室月主题文化,营造富有个性的温馨小家。2.引进激励机制,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通过“遵纪守法、团结友爱、按时作息、言行文明、卫生整。”五个项目的评比活动,颁发“流动红旗”或评选“星级寝室”,以此规范寄宿生养成良好习惯,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课余生活。
鉴于寄宿生在校时间长,午饭、晚饭后空闲时间多,学校要组织开辟第二课堂,设置活动室和专栏,丰富课余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学生在安全、优雅、舒适、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总之,对于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除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外,还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其次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教育管理育人的目的。
学校管理案例 篇三
“分段研讨”走向何方?
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共有教师102名。自创办办以来一直都有“周前会”这一全体教师会议形式,即:在周一傍晚,召集全体教师集中在报告厅,一起听取工作总结或布置及教育教学理论理念的学习。相信很多学校也都有这样的会议形式。显然,这种会议形式可以较好地起到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教师比较被动,年级跨度大,工作指导的针性不强等。特别是对于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来说,它的效益更是有限。然而,众所周知,学校要发展关键要调动教师的激情,调动教师主动学习、思考、改革的积极性。因此,改革会议形式,促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思考,引起校领导的思考。经讨论研究,学校出台了“分段研讨会”会议形式。其操作要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分段”:全校九个年级分成三个年段:
一、二、三年级为低段;
四、五、六年级为中段;
七、八、九年级为高段。每个段教师人数基本相同,学生年龄也较接近。
“分段研讨”:主要是通过每月一次会议的形式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研讨的话题来自于本年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关键问题。通过教师主持、教师发言、专家引领的程序,使教师获得对某些观念的启发。它融合学校教师的培育、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等方方面面,是一种综合性的校本研修过程。
“分段研讨”组织方式:学校安排每个年段正、副两位主持人召集会议,会议主题、过程全由两位主持人负责。正主持通常是行政中层干部,副组长由一般教师担任。学校专门安排一间可以容纳40多人的会议室,把桌子摆放成回字形,便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对话。设定专门的时间:每个年段每月安排一次,周一下午4∶10---5∶20。一个月中的三个既定时间恰好是低、中、高段的研讨时间,第四个星期一为全校教师大会时间,这样安排可以让每个年段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研讨的主题,不会影响平时的教研活动,又保证研讨不流于形式。
经过两年多的实施,我们充份感受分段研讨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促进反思提高质量 分段教学研讨活动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静下心来思考、自由交流提问的机会。让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停下脚步想一些问题。停一停,看同事们是怎么做的,想一想,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什么问题,听听领导或专家的看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许多老师反映分段研讨会给他们的帮助非常大。有些教师说:通过交流发现了自己原来有的做法很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有的老师说当自己的做法得到肯定与认可时,就更坚定了实施的信心;有的老师说通过交流拓宽实践思路,丰富教育教学的方法。年段研讨让年轻的教师得到更多帮助,让老教师的经验得到共享。每位教师都从中收获启迪、智慧、成功、喜悦。这些都有效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效益的提高,受益的教师,更是学生。
2.修炼教师教育内功
分段教学研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培训,自我修炼。因为分段教学研讨促进了教师的听、说、读、写、思等能力。“听”同伴说,教师主动寻找差距,“讲”出来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李镇西说: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讲”会让人深刻。“读”是和大师对话。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在人前留下好的印象,为了能“讲好”,许多教师都加强了平时对教育教学书籍的阅读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内功正在年段教学研讨会中得到明显提升。反“思”,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过程。
3.<www.chayi5.com>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开展年段交流研讨后,总结反思、学习实践正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要求。许多教师真正进入边交流边尝试,边学习边改革的状态。课堂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正如左藤学先生所说:“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文化变革是缓慢的,但其效果却不可小觑”。比如:在“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话题讨论后,许多教师把“想方设法激发兴趣”作为备课的最重要内容,课堂有了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小竞赛、小幽默”,有了更多的微笑与宽容;在进行“随认差异、分层教学”话题后,有位教师提出“把讲授留给需要的同学”,改变“大一统”的教学现状,课堂出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局面;一直以来认为“自主学习”只是神话的教师,在经过充分的理论、实践交流后,终于认识其可行性、必要性。“轻负担、高质量”也在这样的研讨交流活动后逐渐落实。
总之,“分段研讨”这一会议形式确实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教师被动开会的局面,促进了广大教师的学习思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要不要会前明确讨论问题?要不要确定发言人选?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如果会前提出问题确定发言人选,可以提高发言质量,但没有被指定的教师就不再去多学习或思考。而如果会前不明确讨论问题或确定人选,则发言的质量很有限,毕竟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因而往往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再者,还表现出讨论的时候很热烈,方法很多,但会后真正把好方法、好经验用到自己的教育学实际中的却不多。甚至有教研员说:不同学科的老师在一起有什么好研究的?这样的评价真让我们有点无所适从。
问题与思考:
1、你觉得“分段研讨”的作用是什么?它与一般的教研活动有何区别? 2.如何提高“分段研讨”的实效? 3.如何形成研讨成果并推广?
[案例教学参考]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李云鹏先生在《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5期发文《从“教师管理”到“教师领导”》,文中提出:“当教师在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发挥作用去影响学生学习,贡献于学校发展,激励教师实践,帮助校长提高学校水平时,我们认为他们就是教领导”。显然,案例中所说的“分段研讨”会议形式有利于激发教师学习、思考、实践的。在校园qq盛行的今天,布置工作类的事情没必要在会上一一说明。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作教育教学方式的研讨交流上。李政涛有个观点非常好:“人是表演或观看表演中成长的”,教师也一样,给教师一个展示的舞台,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在会议上发言,这样的过程一定是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哪怕他事先查资料,充分准备,然后在会议上读出来,那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与其七嘴八舌热闹的所谓观点碰撞,不如有准备的发言。所以,笔者认为,根据教师的实际状况,可以从有准备开始,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更多教师的主动参与过程。毕竟,人都是渴望被认可的。这种分段教学研讨不同于学科教研。学科教研更多关注的是学科领域内的教学方法。分段教研更多的是学生在各类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比如学生方面有: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差,厌学现象,青春期现象等,教师方面表现出来的:重视学科教学,忽视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关注过程不够,过多批评伤害学习积极性的现象,激励性评价方法欠缺现象,作业布置量的问题,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等。因此,分段教学研讨与教研活动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1. 促进教师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2.转变教师观念,推动教育改革; 3.有利于形成“学习型”校园文化氛围。 4.有利于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
当然,要提高分段研讨会议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问题要从本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它发展的方向,并且要通过问题的研讨,确实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校本培训方式。
2、解决问题要依靠专家引领。毕竟,教师的发言、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拓宽思路,提升层次,研讨会要有专家的参与。以求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有一定完整性。
3、每次会议一个主题,力求谈深谈透,并留下过程性资料。要关注会议中提出的有效方法与措施的推广与落实情况。有必要的话可以期末的时候进行一次实践成果展示会,让教师把运用某种方法后的效果说出来。
4、注意会议形式的丰富性。可以指定发言与随机发言结合,可与普通教研活动相结合(比如会前先共同听一节课,然后不同学科看同一节课,可以起到学科之间的互通作用),还可以与成果展示交流相结合,不断提升交流的档次。切不可停留在说说而已的低水平重复上。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篇四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周老师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他总是挑领导的“不是”,学校工作确实难做。有时会做一些小事而让领导为难,曾经在排课中因为不顺他意而不去课堂上课。领导对他真是得罪不得。周老师是正式的师范毕业,可他的教学业务水平一般、工作能力一般,在学校里是个得过且过的人物。学校交给他的工作只能算是完成,没有什么成绩,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平时不会认真去备课,拿着书本教,简单批改作业。不会去研究教学,从不参加什么教学评比。对于利益有时会看的很重,可以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乱发布消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决定引进竞争机制。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且得到良好的评价,才能在评优评先上优先选择,并且跟利益挂钩。在这样的情况下,周老师开始转变,工作状态也开始步入正轨。
分析:从这个案例中首先可以看到竞争的力量,不过教师竞争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积极作用。①竞争作为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活动,在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与他人展开较量。教师之间有了竞争,就能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不断地努力,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完善。②在竞争中很多的优秀教师会脱颖而出,学校也可以从中发现所需人才,选拔骨干教师,着力培养,打造名师工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②在竞争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更多的教师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于是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得学校更富有生气,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消极影响。在教师的竞争中必然会表现出“利己”与“排他”。这也是导致不恰当竞争或恶性竞争的罪魁祸首。而今,每位教师都越发地感受到各种竞争带给自己的恐慌与焦虑,失败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付出物质代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教师必然由一种教学常态衍生为恶性竞争,形成各自为政的“围城式”教学。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不愿与他人分享,成果得不到推广;年青教师由于求师无门,不得不“闭门”摸索,教育观念和视野不可避免地陷入狭隘和单一,阻碍了专业成长;整所学校处于封闭、保守的教学氛围。于是,直接导致了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了教师之间的交往,也影响了与学生的交往,甚至如案例中“为争先进,扯皮揭短”那样,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加剧了矛盾。也可能由于竞争带来的挫折感和自卑感,于是对教育产生了不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个人发展处于停滞。 对于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采用以下措施解决:
一、完善教师的评价观
学校必须摒弃成绩唯一的评价观,建立平时教学绩效与年终考试相结合的评估与奖励机制,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因为考试成绩并不能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全等同,关键要让教师找准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大胆地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摆脱“防御性教学”的束缚。
二、明确教师的工作目标和结构 学校作为一个虚拟的实体,它由不同的资源组建而成。其中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全力落实“教师第一资源”。首先,学校要根据教师岗位配置和本校教师的年龄特点、学科特长较合理地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并落实责任,让各位教师尽到“在其位而谋其政”。其次,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不是个别教师的优秀与否所决定的,必须看整校的师资水平。因此,学校要着力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关注教师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从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的教研机构,要根据教师的配置,加强教师间的互助合作关系,比如骨干教师的结对活动,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新老教师的“传帮带”,通过制定方案,参与活动,评估验收等过程,营造一个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再次,教师间要有竞争,这已成为共认识。学校要鼓励竞争,但也应考虑竞争带来的消极影响,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来竞争。要视教师的年龄、任教年段、任教学科、专业水平加以区别;明确竞争的范围,竞争的量与度;引导教师恰当、公平竞争,尽量避免教师为竞争所困、所累。
三、竞争的同时,提倡合作
不少人认为,竞争就不能有合作,竞争的双方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的“冤家对头”。其实不然,竞争虽然能激发教师的潜能,但竞争也能使人产生紧张和不安,合作则能使任务更出色地完成。如果学校一味强调竞争,没有教师间的合作,则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和内耗。相反,如果善于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消除阻碍教师合作的消极因素,引导教师既竞争又合作,采取合作与竞争的交替方式,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教师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变“内耗”为“共享”。当务之急,学校管理者应设法把关注考试成绩的竞争转化为关注教学水平、专业成长的竞争,把“单打一”的个体竞争转化为互助合作的群体竞争,把竞争的压力内化为自我唤醒、责任感强、专业提升的内驱力。如①引导在教育科研中竞争与合作。如今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的素质,培养研究型教师。学校成立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确定教学专题研究或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都参与,使不同程度的教师都有再提高,再发展,有贡献。在研究中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共尝甘苦,共同体验成功与喜悦。②引导在教学改革中竞争与合作。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为此,每学期各级都会举行教学竞赛活动。学校可以进行校内比赛,要求绝大部分教师参加,通过比赛评出优秀,参加学区竞赛。无论是校内教学评比,还是推荐教师参加学区教学竞赛,都是全员参与,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是一个人人得以提高的过程。这样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例如,一个教师要参加教学比武。执教者即使有再多的能耐,毕竟显得单薄。而真正捧给观众的那节课,其实已凝聚了指导老师,教研组,其他老师的心血和智慧。类似这样的互助合作的群体竞争已成为时尚,值得推广。
四、友好的竞争
为了激发全体教师的干劲,学校里必然会设立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名誉。通过竞争,势必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被评为先进。引导教师以“道德”为基点,恰当、友好地进行竞争,就不会有“钩心斗角,扯皮揭短”事情发生。 在公平的竞争中,教师会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而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同时,学校也应从公正、公平和师德、师能兼顾的角度出发进行评选。这样所评先进就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被人诋毁的对象。
当前学校正面临着合作与竞争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的新时代,教师更是面临着广泛合作、内外竞争的局面,摆在绝大多数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合作与竞争关系,而教师间适度竞争与充分合作的引导工作正是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班主任教育案例》,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