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说课稿优秀6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三顾茅庐》说课稿》,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三顾茅庐》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由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而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四年级学生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茅塞顿开、晌午”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用写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 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采用引导学生通过“读————思———悟”从而全面阐释课文的教学方法,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避免烦琐的情节分析,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三、说流程

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拟采用利用资料、自主研究、分工合作、交流汇报、表演等多种方法。

(一)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阅读、查资料、问长辈等形式,了解三国背景、故事、人物,在课前交流。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更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语文的方法得到实践,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自主的行为中,与教师融洽的合作中实现的,实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二)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达到两个目标:

(1)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整体感知课文中讲的内容。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3、研读感悟

(1)在初读的基础上,提炼“诚”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找伙伴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在阅读中发现、感悟、提炼并赞美“诚”。

课文开头写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围绕“诚心诚意”这个词语,具体写刘备怎样“诚心诚意”地邀请、尊敬诸葛亮的故事。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带着如下的问题阅读课文:

a、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b、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

c、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

(2)在表演中加深对“诚”的理解。有刘备跟张飞的对话表演,有刘备与诸葛亮相见的表演。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使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

小结:由此可见,刘备的诚心真的是达到了极点。正是因为这样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备这样的诚心为了什么?——求才。

(三)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清晰、明了。是根据引导学生“读————思———悟”的教学方法来设计的。

《三顾茅庐》说课稿 篇二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大家一起兴趣盎然地学习了《三顾茅庐》,能谈谈你的学习感受或收获吗?

生:我知道了刘备三次诚心诚意去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很高兴。

师:真好,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读“薄”了。

生:我学到了张飞和关羽脾气急,尤其是张飞,一开始对诸葛亮的态度很不好,不像刘备那样尊重人才。

生:学课文后我知道了诸葛亮雄才大略、神机妙算,是当时的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师:是啊,我们把诸葛亮这样有才能的人叫做“贤人”。

生:我学到了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个人才三次诚心诚意地去邀请。

师:是啊,刘备诚心诚意地“求贤”,让我们感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关于悼公“求贤”的文章——《祁黄羊》。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按照习惯,读通课文,做上相关记号。(收获、注意点、疑点)

师:把你学习的所得告诉大家,好吗?

生:我想提醒同学们几个多音字。“落下了毛病”中的“落”读lào,解狐的“解”读xiè。

师:真好,很细心啊!

生:我学会了“辞职”一词的意思,辞职就是说辞去职务,所以悼公才要重新选人担任中军尉。

……

师:(出示小黑板)一起读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短语或人名吧。(征伐辞职举荐慎重兴亡合适出以公心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

生:齐读。(有部分学生把“兴亡”的兴读成了“xìnɡ”)

师:再读这个词语;“兴亡”(结果全读成了“xìnɡ”)到底应该怎么读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自己去体会体会其中的意思。

生:应该读“”,因为文章说“国家的兴亡”是指国家的兴旺、兴盛和衰败、灭亡,根据意思应该读“xīnɡ”

师:很好,能从意思去想字的读音。课文中说什么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生:中军尉的人选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因为中军尉的职责很重大。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军尉的职责更是重大,所以祁黄羊荐贤时不得不慎重,你能到课文中找到“慎重”的近义词吗?(郑重)“郑重”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到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郑重”一词的意思。(生找句子,读句子。)

生:郑重就是说话时语气很认真,表情很严肃。

生:很认真的意思。

生:就是很谨慎,很严肃。

师:为什么你觉得有谨慎、严肃的意思?能联系课文告诉我吗?

生:我发现了祁黄羊每次“郑重”地说之前都要“想了想”,他是在思考之后才说的话应该是正确的。所以郑重一词应该是认真谨慎严肃的意思。

师:能联系课文具体的句子来理解,真棒!那么祁黄羊分别郑重地举荐谁担任中军尉的?

生:祁黄羊两次荐贤分别了推举了解狐和祁午。

师:你知道解狐、祁午和祁黄羊的关系吗?

生:解狐是祁黄羊杀父仇人,而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生:我不明白祁黄羊,父之仇人不共戴天,怎么能选解狐呢?推举亲生儿子担任国家要职,他就不怕天下人误解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为什么祁黄羊“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你能用黑板上的词语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告诉大家吗?

《三顾茅庐》说课稿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难点:

通过对描写刘备的神态、语言、动作词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具准备:

1、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多媒体配套课件

2、有关《三国演义》故事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谈话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

(生补充:《三国演义》)

3、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生交流)

4、古人很有趣,除了姓名外,还有字,诸葛亮字—— 刘备字——

张飞字—— 关羽字—— 李白字——

5、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刘备的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说对的要表扬,说错的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气……)

2、解释课题,补充课题。

引导:噢,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请在课题前加上拜访的原因,在课题后加上拜访的结果,试着说一说。

(生讲述)

过渡:其实,大家所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字形)

(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

3、“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

(上官、夏侯、司马、玄武……)

4、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单凭这一点,你做我的老师了,有些姓我还没听过,回去我查查字典。

5、由这个题目你想到过什么问题?通过三遍读课文,解决了吗?还想问自己或问我什么问题呢?(生交流)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及时正音)

7、课件打开生字版指名认读、连词、释意。

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各自默读课文,明确课文重点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2、交流讨论。

四、播放课件欣赏:动画演示故事、配乐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深层读悟课文。

2、认真完成写字练习。

《三顾茅庐》说课稿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情况回放]:

上个星期,我们一直学习的是关于创造力的一组文章,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古典小说的世界,本单元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历史人物,讲一些故事,如诸葛亮、祁黄羊等,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故事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正如古话所说,我们以《三顾茅庐》、《祁黄羊》等故事为镜子,我们能学到如何做人,这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感觉到来了劲头。

接着讲三顾茅庐的意思。这不难!讲完我问点难度系数大些的——茅庐就是茅屋,可是这里为什么不用茅屋,而用茅庐呢?

孩子们够聪明,有的说茅庐是山上,有的说茅庐比茅屋好好听点,还有的说比茅庐听起来比较高雅,呵呵,还知道高雅一说,够可以的!

在最后,我告诉了孩子们茅庐的意思是简陋的草屋,这下孩子们恍然大悟了。

在孩子们初读后,请任意选择一个任务进行,答案还是比较好玩:

张飞太粗鲁了。

刘备很重视人才。

刘备很狡猾,他为了统一,他去茅庐请诸葛亮,我想他真的统一后,一定会将诸葛亮杀死,这就是狡猾。(孩子们不同意)

关羽性急。

刘备以大欺小……

这真是有意思!

分段读时孩子们更有意思。

第一小节

读“诸葛亮”,理解“统一”,有说归一个人管,有说不要群龙无首一样,几个国家要有一个带头的,有说占领,这需要纠正,我——刘备正因为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才要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统一。

滑“邀请”两字,想象前两次是怎么邀请的?

刘备去前一定要想想怎么讲?

诸葛先生,我刘备久仰你大名,我想统一,可是正是因为没有您的智慧,所以至今还没有统一。

诸葛亮先生,我老早就久仰你大名了,今天特来拜访,是想请你出山助为我统一。

诸葛先生,早闻你足智多谋,此次前来,是想请您出山,助我实现统一的大业。

我提醒注意诚心诚意,学生再说,要将你改成您。

第二小节,张飞嚷着的那句,我请学生读,读得较好。我介绍嚷在字典上的意思是喊叫,这下学生再读的时候就好了许多。姜军读时,几乎要尖叫起来,实在有些恐怖,过了![

后来刘备生气了,他们就不再无礼了,我问为什么怕?孩子们猜想有意思。其中还讲到“怕”是因为他们重兄弟感情。

第三小节,蒋昕读,自读,再谈感受。

抓住两个“轻轻”、“恭恭敬敬”等词,通过亲身模拟体验来体会当时的情景。

还体会山冈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山冈如卧龙,学生体会很有意思。

第四小节,对“三分天下、最后取胜”进行补充阅读。第五小节。

最后,问最爱者是谁,最讨厌者是谁?学生回答好玩。

戴天成说:我喜欢刘备,因为他很尊重人才,很懂礼貌。“

生: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

生:我喜欢刘备,因为他耐心等待。

生: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聪明,人有长得帅。

师:是的,刚才我读到了,诸葛亮确实很有风度,很优雅!

黄达愿:我喜欢童子,因为他有礼貌,因为他对先生说,外面有刘皇叔已经等待多时。这还说明他很体贴刘备。

王成成:我喜欢关羽,因为他兴子很直率,武艺高强。

生:我喜欢张飞,他技压群雄。

师:那你最讨厌是谁?

生:我讨厌张飞,因为他没有礼貌,很凶!

生:我讨厌刘备。他把不想出山的诸葛亮求出山。

生:我讨厌诸葛亮……

蒋雨雯:我讨厌张飞,他没有弄清楚,刘备都去请求了两次,他就反对,还想用粗鲁的办法来‘求’诸葛亮,这实在是不好,按理说他跟了刘备很多年了,应该知道刘备的心思呀。

张飞不尊重他大哥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才。

诸葛亮让刘备干等了好几天,(其实是好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

黄达:张飞,我比较讨厌他,因为他要将诸葛亮捆起来,很不礼貌。

师:甚至可以说是粗鲁。

生:我喜欢诸葛亮,又有点讨厌他,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的足智多谋,我讨厌他是因为刘备来了,他竟然有本事还在哪里睡,打扮还要那么多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发表了这么多意见,我为你们自豪,说明你们读书爱思考了,这很好,但是一个人,最好还是将整本书都读一读,这样起来至少会更全面一些,更深刻一些,更正确一些。我向大家推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请同学们好好读读,然后在来你关注的人物。下课。

《三顾茅庐》说课稿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顺本文字音。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4.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进入情境。

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电视剧演的很精彩,但其实,《三国演义》的原著写的更精彩,尤其是对智诸葛亮的描写。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和诸葛亮出山有关的《三顾茅庐》。

二、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三国演义》介绍

1.“演义”即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演义”还是特定的文体。

2.《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1)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

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

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

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2)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3.《三国演义》主题: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和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四、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查找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熟悉课文。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识记并抄写生字,标音。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

这首诗是写谁的呢?——诸葛亮

二、整体感知

1.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明确:刘备、诸葛亮、张飞

2.这篇小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四个: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探究刘备的人物形象

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

2.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刘备的形象特点。

明确: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3.文中哪些事件或语句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明确:

(1)三顾茅庐。

(2)三请之时,“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3)“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

(4)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5)斥责张飞

4.文中对张飞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衬托出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特点。

5.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刘备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四、拓展

1.关于刘备你知道哪些信息?

(1)时间表

160年,出生于涿县

184年,桃园三结义,同其弟征伐黄巾

194年,升任徐州牧

195年,吕布投靠刘备

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绍

207年,投靠刘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208年,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大败曹操

209年,任荊州牧,与孙权联姻

214年,入成都,领益州牧

215年,刘、孙分占荆州

219年,进位汉中王

221年,即帝位

222年,兴兵伐吴

223年,殁于白帝城

(2)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刘胜玄孙,身高7尺5寸(汉尺),双手下垂可以超过自己的膝盖,眼睛能看见自己的大耳。

2.关于刘备有哪些主要情节?

桃源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刘备摔阿斗、白帝城托孤、葭萌关收马超、伐林送徐庶、计夺天荡山、伐吴殒命

3.刘备有哪些性格特点?

喜欢结交英雄豪杰,胸有大志而锋芒不露,机智善变,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仁爱民。

五、作业

阅读与刘备有关的重要情节。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施耐庵

刘备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交流阅读心得。

二、探究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

2.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明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3.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

4.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一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

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

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

5.课文中刘备的哪些带有比喻修辞的语言表现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明确:

(1)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6.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7.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诸葛亮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

三、拓展

1.关于诸葛亮你知道哪些信息?

(1)时间表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出山辅刘备。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227年,上出师表,初出祈山。

228年,街亭失守,斩马谡。

232年,发明木牛流马。

234年,病逝五丈原。

(2)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瓢瓢然有神仙之概。

常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2.关于诸葛亮有哪些主要情节?

隆中对策、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巧布八阵图、七擒孟获、舌战群儒、智激孙权、智激周瑜、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智算华容道、遗计杀魏延、骂死王朗、造木流牛马、五丈原禳星、死诸葛走生仲达、挥泪斩马谡

3.诸葛亮有哪些性格特点?

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才能过人。

忠心耿耿、感恩图报。

法纪严明、严于律己。

四、作业

1.阅读与诸葛亮有关的重要情节。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施耐庵

诸葛亮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

《三顾茅庐》说课稿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感悟刘备真诚的礼贤下士的人物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深入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侧面烘托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人物的精神,体会真诚的人性之美。

4.教学重点

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学会欣赏小说的常用方法。

5.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思想内涵,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顾茅庐》视频刚刚所播放的小视频,正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三顾茅庐”。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然而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1、重点字

纶巾(guan)贵胄(zhòu)鹤氅(chang)愧赧(nan)拜谒(yè)鄙贱(bi)

挟持(xié)存恤(xù)总揽(lan)殷实(yin)金帛(bó)如雷贯耳(guàn)

箪食壶浆(dan)

2、多音字

曲(q) 曲艺 将 (jiang)将心比心 (q) 弯曲 (jiàng)将领

3、形近字

纶 (guan) 纶巾 赧(nan) 愧赧 挟(xié)挟持 伦 (lún)

伦理 赫(hè) 显赫 狭(xiá) 狭窄

4、重点词

拜谒:拜访谒见。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疏懒:松懈;懈怠

经世奇才: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思贤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教学提示】

“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何久传不衰?点出此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关注该故事的来龙去脉,关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选文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目标导学二:梳理课文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因前两次拜谒不遇,关、张二人颇为恼怒,第三次适逢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这是三顾茅庐中的第三顾。

第二部分讲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并邀之出山辅助的过程。二人对话中已经策划出未来的三分天下局面。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部分。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探究: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诸葛亮:(1)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刘皇叔若非一片赤诚,不能邀其出山,可见其本心也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风亮节之行。(2)仁心爱人。刘皇叔以天下苍生为念,诸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足见其一片仁义。(3)聪睿过人。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刘备:(1)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以苍生为念,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2)诚心求贤。刘备为见得诸葛亮,不顾帝王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3)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4)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心与宽厚。(5)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张飞:鲁莽、直爽,直扬言将诸葛亮“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足见其行事鲁莽。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理清人物性格之后,可分角色扮演,还原三顾茅庐情景。角色表演时注意引导学生表现出角色的独特性格。

目标导学四:精彩段落研读,解说“隆中对”内容

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明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暗示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相貌描写片段: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明确:一方面写出诸葛亮气宇轩昂,神异不凡,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确实有将相之才,又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了铺垫。

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

明确:对曹操,诚不可与争锋。

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对荆州,可争,作为根据地。

对益州,可图,作为根据地。

最终目标:成霸业,兴汉室。

“隆中对”的内容,其实也是整本《三国演义》的总纲,诸葛亮出山之后的情节,恰如“隆中对”中所对出的内容,都一一上演。

【教学提示】

“隆中对”的内容极具谋略性,可引导学生对此战略布局做详细分析,绘制地图,感受诸葛亮之智,体会运用军事谋略的趣味。

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目标导学五: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1.人物出场的艺术

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例如,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

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三、四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诗句: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明确:作者善用诗句对所叙之事、所刻画之人进行评点,又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目标导学六:拓展延伸,探究《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

试探究为何《三国演义》经千年传唱成为佳话且经久不衰?

明确:1.《三顾茅庐》的情节在史书中仅有寥寥几笔,但在罗贯中的笔下,这个故事丰润起来,并随着《三国演义》的感染力一同为人悉知。

2.《三顾茅庐》的“隆中对”部分,表现了诸葛亮之智,又类似于总纲内容,给人深刻印象,因此经久不衰。

3.古代士人都有一个择主而事的梦,求贤若渴也是贤君的表现,这正是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的理想,因此经久不衰。

【教学提示】

该部分照应教学导入,教师可提供适量材料,方便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挥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三、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 求贤若渴 志向远大

诸葛亮: 才略高超 淡泊名利

张飞: 言行鲁莽 性格直爽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介绍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了有效的铺垫,降低了难度。

2.重视学法的指导,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的特色等方面培养了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1.由于部分学生对名著本身未进行全文阅读,对“隆中对”中的谋略不能详尽知悉,是一大遗憾。

2.对于本文语言特征,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做更细致的分析。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三顾茅庐》说课稿》,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7 5054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