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优秀7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小学最新四年级语文优秀课件 篇一

《春天的雨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指定句子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达丽玛和老师之间真挚的师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发生在达丽玛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也落在老师和达丽玛的心上”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1、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

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晨)竭(念小学最新四年级语文优秀课件ié,不念小学最新四年级语文优秀课件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标出自然段,思考每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按照不同的内容,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成4段。

1、上课的时候,达丽玛没有听见老师提出的问题。

2、放学以后,老师为达丽玛补课,并且冒雨将她送回家。

3、第二天早晨,达丽玛冒雨接老师一同到学校去。

4、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师生情如同滋润大地的绵绵细雨。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汉娜老师发现。

3、乌汉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

(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给达丽玛补课时,乌汉娜老师是怎样做呢?

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2)如果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发誓呢?

(3)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呢?

学生可能回答:乌汉娜老师发现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实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老师却同样严肃认真,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所以要“发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可能理解: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引导:“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

3、正因为达丽玛这么认真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现。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

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沙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老师当时怎样?

6、正是这样疲劳的乌老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激动)

引导:为什么这么激动?

7、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专心与乌老师的激动。

六、学习第三段

1、补课后,天下起雨,乌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爱,以及达丽玛汇报老师的爱。

七、学习第四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质疑:雨点怎么会落在人的心里?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理解。

交流中引导理解

(1)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

(2)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两个“春天的雨点”有什么不同?

春雨的特点是润物无声,老师对达丽玛的帮助,没有大声呵斥,是一种理解与尊重,这是润物无声;达丽玛对老师的感谢不是豪言壮语,是发自内心的纯真的爱,也是润物无声。在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下,万物萌生。同样在乌汉娜老师的关心、爱护下,达丽玛进步成长进来。广大教师正是发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培养着祖国的新一代,新一代才得发茁壮成长。

八、总结,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把课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认识“垃、圾、椰、祈、祷、锹”等字,理解“干涸”、“祈祷”等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内容,具体了解球王贝利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体会“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导入

(播放一段贝利在进行足球比赛的资料片)

小球迷们仔细看,谁是有“球王”称号的贝利?看他那娴熟的技艺,精湛的脚法,真令人拍手叫绝,你们知道贝利是怎样成为“一代球王”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字叫《球王贝利》,看看贝利的成长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四)默读课文,思考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五)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

(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六)总结全文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 天赋 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篇三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认识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自主解疑、合作探究,弄清小男孩的叔叔是怎么得救的,从而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关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人应当有爱人之心,愿为他人谋幸福,爱心就是“上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爱心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老者信中话的含义,体会老者帮助小男孩的原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上帝”的资料说一说。

2、传说中的上帝神通广大,有仁爱之心,能普度众生,解救百姓。其实世间不存在上帝,大家想像一下,上帝能买卖吗?但是有个小男孩却要购买上帝,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共同进入“快乐读书屋四”《购买上帝的男孩儿》

二、齐读课题,自主质疑

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

1、这个小男孩是谁?

2、小男孩为什么要购买上帝?

3、上帝能购买吗,小男孩是怎么买的?

4、小男孩买到上帝了吗?

5、上帝指的是什么呢?……

三、初读课文,自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小男孩是谁?

2、再读课文,组内讨论第二个问题:小男孩为什么要购买上帝?

3、默读课文,解决第三个问题:上帝能购买吗,小男孩是怎么购买的?

四、品读课文,合作学习

(一)对比阅读,掌握学习方法。(2~4段)

出示语段:一个小男孩儿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的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1、练读表演。

小男孩儿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么做的,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应该怎样读这句话,用什么语气?配以动作表情上台表演,突出“流着泪”,体现出小男孩很伤心很着急的样子。

2、对比体会。

店主们看到小男孩的举动都是怎么做的?你认为这个60多岁的老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阅读理解。

当小男孩用1美元买到自认为的“上帝”后,他的心情怎样,说明小男孩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指导读第4段,突出“喜出望外”“兴冲冲”“叫嚷”等词语,把小男孩买到上帝能救叔叔那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再读细品。

将这3段课文在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5、尝试说话。

小男孩买到上帝了吗?此时,你想对男孩说些什么,想对老者说些什么?

6、总结学法。

通过阅读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二)自主探究,运用学习方法。(5~7段)

1、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讨。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出示:那老者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者花重金聘来的。

理解“富翁”“跨国公司”“董事长”“重金”等词语,体会老者虽然十分富有,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仍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一颗纯洁、仁爱的心。他不仅有慈祥的外表,而且有慈善的举动。

3、说话训练。

想一想小男孩所买到的上帝指的是什么?(人们的爱心)说说老者的哪些地方让你佩服,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4、指导朗读。

(三)品读课文结尾,理解“爱心”。

1、为什么老者要救帕特鲁普?

2、真正的上帝到底指的是什么?

出示语句: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这是点题句,也是总结全文的点睛之笔。老者道出一个道理,世界上是没有上帝的,因而靠上帝拯救生灵是不现实的。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心。有爱心,就会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关爱,一切困难与痛苦都可战胜,一切理想都可以实现。

3、分角色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叔叔的爱以及老者无私的爱。

(四)联系生活,实践“爱心”。

1、讨论: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奉献爱心,我们应该分别向老者、男孩及他的叔叔学习什么品质?

2、播放《爱的奉献》。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行动起来,把我们的爱心送给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

五、认识生字

1、动笔圈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对8个字的认识程度。

2、教师抽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六、拓展延伸

读《自读课本》中的相关文章。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课件 篇四

《镜泊湖奇观》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本设计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提倡自主学习,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在读中想象,读中体会,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领,略镜泊湖的美丽神奇,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领略镜泊湖的'奇妙景色,获得美的享受。

4、了解镜泊湖奇观“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式的原因,增长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

1、了解镜泊湖及周围景观的特点。

2、体会镜泊湖景色“奇”在哪里。

教学难点:

理解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收集有关镜泊湖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等阅读障碍。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巩固生字词。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镜泊湖有哪些奇观?

2、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四、自主品读,领悟“奇观”

假想旅游,学生自主选择游赏景点,师生进行相应段落的学习。

(一)读画结合,领悟镜泊湖的美。

1、认真读第三自然想一想镜泊湖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2、边读边浮现美丽的画面,你能不能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

3、播放课件,欣赏镜泊湖美景。

4、指导朗读,读出美,读出你的喜爱。

(二)读赏结合,领悟“吊水楼瀑布“的奇。

1、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朗读品味,体会瀑布的壮观气势及成因,探究“倒影奇幻”。

3、播放课件,观赏瀑布美景。

4、对比朗读,体会镜泊湖的静和瀑布的壮观。

5、学做导游,学生对照课件画面做解说。

(三)合作探究,领悟“地下森林“的奇。

1、自由读文,找出火山口“形奇”的词句。

2、合作学习,讨论“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3、观赏课件,假想旅游,体会“地下森林”的神奇壮丽。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假如你刚从镜泊湖游赏归来,你会写一怎样的留言?

课件出示句式:镜泊湖,你,我!

2、为镜泊湖设计一则广告词。

六、布置作业

1、摘抄优美词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小学最新四年级语文优秀课件 篇五

《莲叶青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7个会认字,学会本课生字以及新词;理解“斑驳陆离、罢了”等词的意思。

3、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荷叶图,要求学生说说当自己看到一池碧绿的莲叶时,会想些什么?导入:当作者看到玄武湖的田田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祖母,为什么呢?学习了课文《莲叶青青》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新词。

3、教师分发学习纸条,巡视。

4、检查自学情况:

(1)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3)重点指导书写“斑、缸、替”。

5、找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解决环节一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小组内互动交流。

2、反馈分段情况。(教学预设:)

第一段(1):写作者由玄武湖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勾起了对祖母的回忆。

第二段(2-4):回忆了祖母每年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荷花的情景。

第三段(5-7):写祖母把自己喜爱的'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

第四段(8):照应开头,写我看着一池的莲叶想到了祖母,令“我”感动。

3、指出回忆祖母令“我”感动的事的部分,并再次概括内容。

4、谈感受,朗读。

提出学习任务: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展示自己积累到的诗句。谈谈作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诗句的原因。(那些句子都不能与祖母相比,“我”只想到祖母。)

3、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斑驳陆离”;了解作者的心事,感情朗读句子。(预设:对祖母的思念,作者由景到人,触景生情。)

提出学习要求

五、小结。

感悟作者对祖母的思念之情。

小结:引导学生体会“我”对祖母的思念。

六、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把5-7自然段多读几次。

2、抄写生字。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篇六

知识与技能:

1、在预习时,通过自主努力,学习本课13个生字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三部分,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3、体会课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学、回家情景,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困难,感悟山沟里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可贵品质,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疑

出示河南山区一所小学的一位同学所穿的破旧鞋子

二、初读课文

播放轻音乐伴奏带《高山流水》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

三、精读课文

第一部分

1、播放自制动态图片:课文插图“上学路上”的电闪雷鸣,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山沟孩子每天上学情景的句子。

2、播放音频文件《狼嚎》,想象孩子们在上学路上遇到的困难,体会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的上学心情。

3、播放视频文件《安康小学生大火把上学》。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

1、播放视频《山沟里的孩子》纪实片,想象山沟孩子学习时的情景,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2、连续静态图片,展示山沟学校、桌椅、师生上课的静态图,思考“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第三部分

组织小组编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1、理解“黑夜”“……”的深意。

2、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自己现在的学习情景,体会山沟孩子不怕困难,感悟刻苦学习的精神。

四、巩固应用

布置作业:想象山沟孩子学习时的情景,再写一两段话。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 篇七

《登山》记叙的是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文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教学时,可紧抓这一中心段进行序教学,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自学入手,直奔中心

1.出示自学提要,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本文写列宁在的时候,和巴果茨基次走过的小路。第一次走是因为,第二次走是为了。

(2)按照“隐居走险路再走险路”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找出课文的中心段,画一画,读一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学生的填空内容,全班评价、矫正;

(2)指名回答如何分段,说出段意;(3)读出课文的中心段。

二、紧扣中心,辐射全文

1.出示第一句话,学习有关段落,感受走险路的惊险和艰难。

(1)投影:“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样的?列宁怎样害怕它?以此阅读课文,引出两个语段:

语段1:“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走过了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口气

教学步骤如下:

①画。要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巴果茨基历险情形的字词:背贴、扭转、不看、碎小、慢慢、移动、舒。

②品。引导推敲品评所画字词的内涵:“背贴”说明小路狭窄。“扭头不看”可见山渊之深。“碎小”、“移动”着力表现行走的艰难。“舒”反衬出原先内心的恐惧,从侧面表现小路的险峻,行走的危险,为下文理解列宁的坚强意志作铺垫。

③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对走险路的惊险、艰难和恐惧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语段2:“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

设问: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联系上文,感受到列宁所处的危险境地和内心的极度恐惧。

(3)讨论,从“就是因为我害怕它”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一方面说明小路的确很危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列宁正视现实、承认困难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2.出示二、三两句话。联系相关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1)投影:“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已的意志。”

(2)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后半部分,看列宁对”害伯”抱有怎样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

①找语句。读中找出能回答以上问题的语句,再读一渎。

②作比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小学四年级语文课件》,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06 1675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