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高中地理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世界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②了解水资源在数量、质量上对经济活动规模、效益的影响,理解科技进步促进水资源利用的进步。

③理解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立足水资源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问题,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同时注重激励发展性评价。

②重视地理素养培养,联系社会实际与乡土地理,突出地理图象与案例的讨论分析研究,合作探究水资源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③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家乡的水资源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形成科学的资源观。

③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关爱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按学习小组分7人一组,共10组。

2、利用网络、杂志和书籍等搜集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对水资源的概念、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

3、预习教材内容,明确课本活动和案例的要求,准备以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4、搜集城市水资源状况,在讲课时适当引用。

5、准备好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二)导入新课

以我国正在发生的春旱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说明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带出新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水资源及其分布

1、设问,引发思考。

我们知道,从宇宙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是蔚蓝色的,因为水体总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71%。从这一点上看,水,似乎是“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2、了解学生对水资源的理解。

和学生以谈话的方式轻松讨论对水资源的理解,快速的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地理课堂中,为启发、引导他们深入研讨问题做好心理准备。

归纳: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因此不能把水资源单纯的理解为广义的水资源,更应该是指人类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能够利用的水资源。

读图:读课本上的水资源构成图。

3、哪些水资源是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我们平常可以用这些水吗?请举例说明。

宛西河的治理。为什么要治理宛西河?因为宛西河为我们提供生活水源(河水)。

5、这些“容易利用”的水由什么补给?小组讨论,请小组的代表发言。(大气降水)

6、请把问题回到我们从化缺水这个问题上。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平常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来自大气降水,目前这种缺水的状况是不是经常出现?(不是,仅仅出现在旱季。)

7、再举个例子,拿亚马孙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水资源状况对比一下,两地的差别是不是很明显?(是)

8、你对水资源的理解又得出一个什么规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因而产生差异。)

9、差异表现在哪里?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抢答以下题目(把题目投影出来)

(1)判断正误: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是径流量。(错,降水量)

(2)判断正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降水总量。(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判断正误:降水量大、水资源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乏。(对)

(4)读课本66页《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抢答: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各大洲按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5)抢答:我国的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是(南方)多,北方少;东部水多, (西部)水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状况是(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小结小组竞赛活动,指出要养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探讨的学习习惯。小组成员应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10、在答问的基础上概括水资源的分布:

(1)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降水量

(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3)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a、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水资源贫缺。

b、从世界范围看: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极洲除外),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按国家说,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第六。

c、从我国看:从地区分布上看,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从时间分配上看,夏秋降水多,水资源较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较贫乏。

d、总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

(4)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衡。

第二部分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我们从化的水资源状况怎样?各小组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总的来说,从化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年降水量达1900毫米以上。但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均匀,由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大,因此我市人口和农田集中的地方,在旱季比较紧张,而且今年的旱情更为严重,降水量比往年少了两成。由此可见,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表现哪些方面呢?(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2、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请举例说明。

南方为水田,北方为旱地。

结论:水资源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3、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吗?请举例说明。(水资源的质量同样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根据学生所举的例子再作概括。)

4、根据上面所学过的总结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5、请阅读课本67页的图,小组讨论一会,请谈谈你对这些图片和文字的理解和看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

总结:图片主要说明人类在利用水资源上的进步。第一阶段是在2000多年前,罗马人利用地表水发展农业生产;第二阶段是在1870年,美国太平洋的移民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发展种植业;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也就是说,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本段的文字中提到,什么是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是指把一个流域的水通过输水工程送到另一流域的过程,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黄河流域。

7、海水淡化技术是怎么一回事呢?请根据课本68页的内容,按照你的理解回答。

简要解释:海水淡化技术是利用先进的工具把海水加热蒸发,取出其中的淡水。目前世界海水淡化的日产量已经达到2700万吨,并且还在以10%~30%的速度攀升,但基本为发达国家所操控,且成本较高。

8、请派小组代表回答课本68页“活动”的题目。

(1)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以色列的自然环境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吗?

提示:以色列年降水量稀少,在70毫米以下,而且没有灌溉水源,因此水资源严重不足,尽管光热条件好,也不适宜发展农业。

(2)以色列是如何把水资源由“少”变“多”的?

提示:一是“开源”,把海水淡化加以利用;二是“节流”,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减少浪费。

(3)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面对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和西部内陆的严重干旱的现状,以色列的农业奇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应采取措施增加水资源的数量,如利用先进的器械进行滴灌,节约用水等于增加水资源的总量等。

9、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可总结出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在:

(1)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时代,人们主要开发利用地表水。

(2)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可以开发利用各种水体和采取措施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矛盾。

第三部分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事实上,尽管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水资源的危机却越来越大。为什么?

小结: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一是从数量上看,工农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需水量的增加;二是从质量上看,人类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质增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大,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我国上海市缺水就是污染性缺水的一个典型例子。

2、阅读课本69页《咸海的忧虑》,请小组派代表谈看法,小组成员可补充看法。

提示:

(1)咸海的面积在不断减少,原因是:人们大量引用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导致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

(2)咸海面积减少产生一系列问题,湖泊中动物物种大部分灭绝;湖泊边的城市处于沙漠之中,饮用水缺乏;传统的渔业衰落导致失业;丧失调节气候的功能,湖区环境恶化;滩地上空盐尘飞舞,对人体健康和农田危害很大。

3、从咸海的案例中看到,水资源在不断地变化,并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在哪方面表现出来呢?(水资源的减少导致环境的恶化、水资源数量供应不足、水体污染等)

4、由此可见,我们不仅仅要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迫切的是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有什么措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呢?(主要是通过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5、请列举开源的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6、开源“五水”歌:开发地下水、蓄积洪水,跨流域调水,淡水海水,人增雨水。能马上背出来吗?

7、请列举节流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

8、水资源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尽管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知识,但关键还是要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看课本70页“活动”,请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提示:

(1)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应体现在: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用水规模;发展节水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

(2)我国缺水问题,谈谈看法: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确定综合思维、立体思维的方法,全面多角度地寻找解决缺水的对策。

第四部分 总结本节内容: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水资源,以及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水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了缺水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我们知道无论是水资源的数量还是质量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探究更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从而解决目前人们面临的水危机。

高中地理教案 篇二

教学设计

抚顺德才高级中学

地理组:孙赛英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制作人:孙赛英 抚顺德才高级中学

课题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和分析数据明确水资源的概念。

2、结合实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3、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认识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我国为例,针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结合所学,学生合作探究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进而归纳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

2、应用相关案例,以课堂讨论和学生发言的形式,得出水资源及其利用等相关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欲,挖掘学习潜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新课标要求。

3、分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成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从全球和未来的角度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 能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法: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课件及教材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打开水龙头,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仿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用时1分钟】

聆听和思考,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身边或者目睹的事实来开始本节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 【读图活动】(课件展示)

显示“水资源卡和国家节水标志”

【用时1分钟】

学生说出各幅图片所代表的含义。

图片含义依次为:

1、水资源危机严重,危及到我们的生产生活。

2、国家对水资源的重视,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读图思维。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

所以说,水资源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用时2分钟】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含义和水资源丰歉的衡量指标。

2、能运用图表说明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3、理解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掌握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明确学习目标,为接下来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好准备。 【读图分析】(课件展示)

显示“广义的水资源和狭义的水资源” 示意图,回答一下问题:

1、概括广义和侠义水资源的含义?

2、哪些水资源是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呢? 【用时2分钟】

学生读图,小组讨论回答:(小组合作探究,推举代表回答)

1、广义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因此不能把水资源单纯理解为广义的水资源,更应该是指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设疑】

既然水资源如此重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所拥有的水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用时1分钟】

学生思考。 设置疑问,引起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课件展示)

显示“世界水资源分布”示意图

请学生读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三者 【用时2分钟】

读图、分析数据,归纳作答。看图、感受、思考。

1、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分析水资源状况,引出问题。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之间有何关系?

2、水资源丰歉程度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3、各大洲中,水资源最丰富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一个? 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最丰富:亚洲;最少:大洋洲 分析水资源状况,引出问题。 【图表展示】(课件展示)

显示“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分布”示意图

高中地理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

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长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走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

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讨论,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师:从对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出示图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观察这幅图片,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

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出示图片“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师: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师:对。受这种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从赤道到两极有规律地更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5、6,找一找哪些自然带横穿整个陆地?说一说在低、中、高不同纬度自然带的分布有何特征?

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

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

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

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师:对。请同学们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并回忆气候的相关知识,思考: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着什么气候类型?它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的区别是什么?

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具体说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师:不错。(出示图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在外在特征上有何不同?讨论:它们各自是怎样适合气候的?

(生讨论,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也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

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

课堂小结

课后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差异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认识到其差异性。

课后习题

1、下列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天山博格达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不同

c、从连云港坐火车向西到乌鲁木齐,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d、从广州沿京广铁路坐火车北上,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2~3题。

2、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

3、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

4、位于亚欧大陆35°~50°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高中地理教案 篇四

课标要求: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根据有关,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概念;

2、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建设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4、树立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的意识,为今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海洋国土”,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 、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1、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为300万平方公里。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

①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

②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③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公里之多。

④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3 高中数学。关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①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讲课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经典例题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a.领海范围为 a 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a 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 a =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 b=200海里

【解析】沿海国家拥有 12海里领海权,其管辖海域范围可外延至 200 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为 b、c。

【答案】b、c

高中人文地理学习方法探讨

人文地理的研究目标是把握人类活动地域形态在空间的分布和演变的规律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布置不同地域环境中的人类活动,从而达到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区位条件)的充分利用和改造并维持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以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所研究的内容应该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环境条件是为人的活动提供可能的物质和空间基础。同时,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之间,不同地域的人类活动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包括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我们所追求的人--地协调既要包括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还包括人类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为类活动之间的协调。当然广义地说,环境条件是只既包括人类生存的外部条件,也包括作为人类社会局部群体甚至是人个活动的他人或他群活动的条件,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就是一个了解人类社会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的某些具体过程或内容,才会明白人类活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或受到什么条件的影响。比如,不知道农业生产是什么,怎么会明白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呢?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归纳各种人类活动所受到的影响因素的基本共性进而建立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式。例如: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就考虑四个因素就可以了:地形、气候、水源、土地。

其次,我们要明白,人类活动与人自身的思维方式有关。而思维方式往往取决于人对客观环境的认知程度。而这个又与人口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有关系。人类活动最合理的方式当然来自于高素质的人口对客观规律的高层次的认识和相对完善的思考。因此,作为学科发展和解决问题就是向着最高层次最高要求去追求要达到的目标。当前人类的最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就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全面而准确,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去分析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最后,我要提醒两点:思考人文地理的时候,一要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二要知道这个世界存在地域差异和等级差异。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就是要克服套用公式化的结论。例如餐馆不能设在垃圾场附近;巴西迁都的原因要站在管理层针对国家均衡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原上气候凉爽才迁都的;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要出现的现象,不能回避也不能抑制,只能面对。世界存在地域差异就是要我们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去看待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而等级差异则包括城市中心地的等级、媒体的等级、行政管理的等级、社会群体的等级。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正确方法。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高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1 1662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