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老舍教案(优秀10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10篇《我的母亲老舍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真挚、深沉的母爱。

二、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

三、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大作家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我国著名的亲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他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十三岁时慈母长逝,当他挥洒如椽之笔发宏遒之论时,也会怀念到母亲的美丽,丰富的情感,能干的才具,可爱的性格。他饱蘸情感,挥笔写下了《我的母亲》,再现母亲那慈爱的动人形象。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1、理解识记字词。

2、结合课后第一题,课文写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来表现母亲的爱子情深。

(二)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引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段。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人影憧憧()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娓娓动听()

万籁俱寂()

2、对第一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重在诵读欣赏,体会母亲对幼儿的呵护和爱意。表现母亲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对第二个片段涌流的泪珠,重在体会母亲的同情心和循循善诱的良师素质。

对第三个片段丰富的心灵世界,通过精读这一片段,重在理解母亲期待严训而又心疼儿子的矛盾心态,引导学生懂得写人之心态,要善于写出心灵中复杂矛盾的一面。

对第四个片段劳碌的身影,重在体会母亲的勤劳和才干以及我的歉疚和激动之情。

(三)、体会语言细腻、真挚、深沉的特点。

本文的句式一般较长,多用修饰,注重描摹,强腻刻画。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并作出分析。

如我自己咆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母亲前用坐在旁边缝纫着的限定,哭着前用唏唏嘘的泪如泉涌修饰,声音前用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修饰,绘声绘色,描写细腻,结构严密。这句话如果改成短句,似乎可说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母亲也哭着,她坐在旁边,唏唏嘘嘘嘘,泪如泉涌声音呜呜咽咽,断断续续,时时勉强说着打得好。意思虽没有增多或减少,但似不能表明唏唏嘘嘘,泪如泉涌与哭着等的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描写的细腻程度上似有了

一定的差别。

细腻描写的语言中有着真挚、深沉的感情。例如: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这句话所揭示的内容,这句话所流露的感情,则是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性依附于男子,几乎无独立身份可言这一现象的深沉的谴责、控诉之情,也似乎包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感叹号的使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情。

(四)强化训练:

1、在横线上,填进恰当的成语。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交妇含冤的美好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睢着,,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的挥泪痛哭一顿。

2、体会加点词语的感

情色彩。

(1)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2)不幸又有一次中断,背不下去。

(五)课堂小结:由于母亲在作者十三岁时就去世了,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摄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母亲的感情丰富,母亲的勤劳能干。

(六)布置作业:

你还记得自己母亲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吗?写出几个片段。

老舍我的母亲 篇二

我的母亲老舍节选

节选一: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节选二: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结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节选三: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2、教育学生学习老舍先生母亲身上的优良品质,如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等,学会正确地做人行事。

【教学重点】品味课文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老舍先生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阅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导读”所提供的信息,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一、课前演讲,导入新课:请两位同学在课前演讲环节中介绍一下他的妈妈,让他们说说与妈妈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

本文是老舍先生回忆母亲的散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母亲虽然物质上一贫如洗,但是她那朴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世。本环节大概用时五分钟。

二、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把形成性评价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上: 找组内同学妈妈的照片。

让同学们课前准备一张妈妈的2寸彩色照片,把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位负责人,让组内同学从六组随机分开的照片中,找出本组内其他同学妈妈的照片,并说一说:是与不是这位同学的妈妈?只要大胆发言,只要言之有理,皆可加平时成绩一次1—2分。设计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生命的传承,找出母子或母女之间外貌上的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调动其主动参与,体现生生互动的教学观念(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教学理念)。本环节大概用时十分钟。

三、作家作品: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一岁半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血汗灌养和亲友的资助下,19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老舍先生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通过生命的教育,把她性格中的坚韧、善良、宽容的品性和勤俭、好客的生活习惯传给了老舍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一代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本环节大概是用时5分钟。本环节实施过程当中注意将作者生平简介,性格的形成,主要代表作品与课文的内容相联系,避免单纯的文学常识介绍。

四、课文内容分析:运用略读方法,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本环节共20分钟,第1个问题8分钟,第2个问题12分钟)

1、请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

如“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第4自然段)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

问题小结: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作者从母亲的出生、出嫁、“生”我,七十大寿,一直写到去世,脉络很清楚。

2、作者先后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④第12自然段:“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⑤第12自然段:“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⑥第12自然段: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问题小结:老舍先生出生在贫寒的家庭,在母亲的血汗灌养下,最终成为一代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这体现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文章结构归纳: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出生等情况。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写守寡后的母亲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的性格以及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母亲对子女的几件感人事例。

第四部分(第14—17自然段):写“我”远离母亲之后,母亲的念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内疚之情。

课堂小结:通过文章脉络的疏理,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感知课文,为第二课时精读、朗诵重点段落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老师示范朗读,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强调情感体验和感恩教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围绕课后思考练习题第四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分析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用无华的语言所表达的淳厚情感。

一、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解答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三题。

1、课文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主要写了“缝洗衣服”、“收拾家务”、“款待客人”、“善待姑母”、“保护儿女”、“筹款上学”、“三姐出嫁”、“送我返校”等事件

2、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哪些性呢?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文导读:明确母亲的品性: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母爱是一种岁月!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

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本环节大概是用时10分钟加课前演讲共计15分钟。

二、分组推荐同学针对课文第十三、十七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和感激之情。

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组推荐一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朗诵预选赛,两组一比,优胜者晋级决赛,优胜者所在组的全体同学每人加平时成绩1分,表演的同学加2分。然后,两支晋级小组进行决赛,决赛中优胜者所在的组全体同学每人再加1分,表演的同学再加2分,其他未参与表演的同学和老师都是评委,每人1票,认为是哪个组的同学朗诵表演的好,就投票给他。最后,老师也可以和获得冠军的同学进行朗诵表演赛,加强对学生在普通话方面如语速、语调、感情色彩等方面的指导,突出师生互动的教学观念。老师可以从同学们的朗诵表演中指出一些长处,加以肯定,更多的是让同学们体会到:对文章内容理解得越深刻,朗诵出来的感染力就越强!

本环节是第二课时的重点,旨在把握文章“语言质朴,情真意切”的特点,实施感恩教育,让同学们明白: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激他人!最后对课后思考练习题第四题加点词语做一点评,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环节大概用时25分钟左右。

三、填写一张妈妈档案,拉近母子亲情。我的妈妈:妈妈的生日、年龄、血型、属相、身高、体重、星座、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等。我所了解的妈妈:妈妈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妈妈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什么?妈妈最喜欢听的一首歌是什么?妈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妈妈最爱看的一部电影是什么?妈妈最崇拜的偶像是谁?等等。我与妈妈:我最让妈妈高兴的是什么?我最让妈妈烦心的是什么?我最让妈妈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妈妈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等等问题。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把我们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各自的长处,使学生成为心智健全、心理健康、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使他们具有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性,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为了他们的终身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本环节大概10分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反映母爱如歌,体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四、播放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在歌曲声中结束本课。 听妈妈的话 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 才能保护她

美丽的白发 幸福总发芽

天使的魔法 温暖中慈祥

听妈妈的话 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 才能保护她

长大后我开始明白 为什么我

跑得比别人快 飞得比别人高

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就像一首情歌,绵长悠远;母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古说到今。

部分,讲读课文 篇四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提示学生发现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稳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勤劳、吃苦——3自然段

b热情好客——10自然段

c贫而乐施——随份子等

d善良隐忍——对姑母的态度

e乐于助人——11自然段

f坚强——13自然段

3、文中写到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却曾经留下了四滴眼泪。为了自己的二女儿留下的四滴眼泪。下面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母亲为儿女所留下的“四滴眼泪”。

为哥哥留下的眼泪——3自然段

我升学时留下的眼泪——13自然段

我毕业时留下的眼泪——13自然段

我23岁时未被母亲的愿望时留下的眼泪——14自然段

思考这些眼泪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出——“五四的母爱”的主题。

4、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这些影响的所在呢?下面同学们一边在阅读一遍课文,以便找出这些句子。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软而硬的风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 、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5、重点分析13自然段

母亲对子女的爱总是无私的、伟大的。课文中最能体现母爱“无私”和“伟大”的就是第13自然段。现在同学们迅速度以下课文13自然段,看一下这一段讲了几件事情。同学们可以根据你的判断,讲这一段分成几个小的层次。

几分钟后,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a、母亲筹款送我上学——“母亲做了半个月的难”

b、母亲送二姐出嫁——细节描写

c、母亲送儿子返校——母亲的心理变化——“笑了”“愣住了”“叹出一口气来”“给我一把花生”“走吧,小子。”

6、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出关于这篇课文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一条线索(时间线索)

二、两大部分(介绍作者,讲读课文)

三、三件小事(课文重点13自然段体现母爱的三件小事)

四、四“滴”眼泪(母亲在文中有四处流泪)

五、五处影响(母亲对我的“五”处影响)

六、六大品质(母亲最主要的六种品质)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题

2、准备课堂习作联系,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父母,或者用日记或书信的方式,写一篇小文描述一下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节选老舍我的母亲 篇五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 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我的母亲社会评价

学者点评:敬仰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文章语言既朴素平实,流畅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读后不禁令人流泪,它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闻一多的特殊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一颗真心。老舍“絮叨”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的描写,只为传达一个朴素的道理:“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这言简意深的情语,分明是由母亲用血汗灌养生命的景语结晶成的。“她一生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从中读到的分明是一个游子的丧母之痛,感受到的是撕心裂肺的哀凉。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读文之人却落泪!落泪!这难道不正是老舍文章的伟大之处吗?

——王艳丽、徐洪臣

母爱,生命的乐章

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具有永恒的人性魅力。歌颂母爱、怀念母亲便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很多作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抒写母子情深,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即是这样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散文。

《我的母亲》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真、善、美的灵魂和作为母亲那博大无私的胸怀;作者在抒写母子间至爱亲情的同时,也袒露了他对母亲深切的忏悔之情。我们在作者深沉而炽热的情感世界中感悟到一个朴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母亲是爱的源泉,她珍藏于儿女的心底,永不枯竭。

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无须太多的语言,这正是母爱深沉伟大之处。老舍先生能从母亲无言的表情和举动中体悟到这份真情。

老舍幼年失怙,对母亲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这是天性中儿女对母亲那份割不断的亲情,更是母亲淳朴的心灵和深沉的母爱,如清泉、如甘露,流进作者的心田,成为他一生汲取不尽的生命的源泉:老舍的软而硬的性格,乐于助人、热心公共事业的品质,勇敢面对困难的生活态度甚至他那爱清洁的生活习惯都来自他的母亲,一位平凡的女性。

作者的笔不仅探人到母亲的内心世界,展示她淳朴而美丽的心灵,特别是那份耐人咀嚼回味的对儿女的深情; 同时,那支笔又无情地解剖自己。老舍早年出国任教,回国后又为抗日救亡运动四处奔波,无暇回家陪伴和侍奉老母,为此,他一直怀着负疚感;而在母亲去世一年后方才得知噩耗时,他的愧疚和悔恨之情达到高潮,无情地折磨着他的灵魂。他将自己比作插在瓶中的花草,“ 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他心中强大的根是慈祥的母亲,失去了慈母,他的心将作无根的漂泊。

母亲带着遗憾而去,留给儿子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自责,这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岂是言语所能描述? 惟以“ 心痛” 二字结束全文,但言尽情未了,给读者留下一道人生思考题:母亲为儿女付出的是多少? 儿女回报于母亲的又有几许? 这或许是永远的不等式吧。

——孙华幸

老舍我的母亲经典教案 篇六

老舍我的母亲经典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规范、美观书写“阁、衍、屠、樱、剃、亏、筹、籍、婚、倡、域、拆、嘱”13个生字,正确认读“衍、屠、樱、剃、亏、筹、倡、域、拆、寝”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重点)

教学流程:

一、精彩一分钟

值日组长组织,今日话题:母爱

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母爱的名言。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母爱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就像一首情歌,绵长悠远。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却永远的离去了,怎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的《我的母亲》,去领略平凡的母亲,伟大的母爱。

2.指明读本课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课前·预习)

1.组内听写词语。(重点强调易错、难写的生字词的书写。)

2.交流自己弄懂的词语。例:出阁、敷衍、绞脸、刮痧等。

四、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思考:文章围绕“我的母亲”写了哪些事情?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方式:自学 小组合作

(注:课文篇幅较长,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长分工,每人负责若干段落的阅读,最后汇总)

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围绕尝试探究问题一,找1-2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交流预设:文章主要讲述了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总是给亲友邻居帮忙,在兵变的'年代,母亲从不慌不哭,为我上师范筹巨款,除夕夜母亲送我回校,过七十大寿时,因思念儿子而寝食不安。

2、尝试探究二: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这些事情的?请你用跳读的方式,从文中找到体现写作顺序的相关词语?

3、点拨总结: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我们发现,《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写了许多关于母亲的事情,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首先抓住每件事例,概括出各段意思,然后再连贯起来,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进行,这样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意图:通过概括每段的主要事情,再到合并段意概括主要内容,让学生体验段意合并法的学习方法,通过点拨,让学生清楚什么时候使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六、实践感悟,巩固提升

跳读《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一文,在原文勾画出关于老舍的具体事例,再用关键词句概括每段的意思,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学:默读课文,勾画事例,批注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七、盘点收获,迁移运用

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主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与步骤)

迁移运用:(根据课堂时间自由调控,可课下完成)

默读《养花》,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意图:《我的母亲》作为例中学,训练段意合并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作为实践悟,进一步体验段意合并法的用法,最后以《养花》作为迁移用,巩固用段意合并法概括内容。)

八、拓展阅读:

阅读与母爱有关的诗文《游子吟》、《诗经》(节选)、《圣洁的母爱》

我的母亲全文老舍 篇七

母亲她生在农家,有着勤俭诚实的品质。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 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老舍母亲读后感 篇八

我的母亲老舍课堂实录

一、整体感知,初识母亲不易的生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出示题目)。谁的母亲?

生齐答:胡适的母亲。

师: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

生1:家庭中有大哥二哥大嫂二嫂。

师:你从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什么补充吗?

生2: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二哥在上海经营,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大嫂是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但气量很小的人。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浪人。

师: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我们不由得感叹:

(幻灯片出示)“母亲的命真    啊!”

生(全班自然接着说):母亲的命真苦啊!(师板书“苦”)

二、细细品读,理解母亲多面的性格

师: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学生动笔划。)

生3:她不会诉苦,她会回避。第10自然段说“她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生4:我也认为不会。因为母亲从来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师:那她到隔壁闲谈。会谈点什么呢?

生4:(生犹豫了一下)说说家常事,她肯定不会数落儿子媳妇。

生5:她会去诉苦。因为“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这么苦会出去诉苦。

生6:她会诉苦。11自然段第四行,“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会向丈夫诉苦。

师:她的丈夫还活着吗?

生6:已经死了。

师:是向已经过世的丈夫诉苦,更准确地说是哭诉。她哭的对象是谁?

生6:哭她自己,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来照管她。

师:哭她自己算不算向别人诉苦?

生6(不好意思地笑):呵,不算,她是怨自己,她连丈夫也不怨。如果诉苦应该是告诉别人家里的哥嫂待她如何如何不好。这不能算诉苦。

师:你有很强的辨析能力。

生7:我认为不会诉苦。因为过年时那么多人来要债,母亲也从不骂大哥一句,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所以我不同意生6的看法。

师:两种不同的意见,看来更倾向于不会诉苦,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词来进一步证明。

生8:她是那么的温和,那么的仁慈。

(师板书“慈”、“和”。)

师:很有眼力。刚才有同学是从“哭”中看出她是不会诉苦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课件出示描写三次哭的语句)

1.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2.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

3.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同学朗读的时候思考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三位学生读)

师: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生9:第一次是哭我不争气,第二次是哭她的丈夫,自己苦命,第三次是哭五叔。

师:你是从对象上说出了哭的不同之处。

生10:我认为她第三次哭是因为五叔不尊重她,第二次哭是为了调解和嫂子的`矛盾。

师:也就是说,她是有目的地哭。你能把三次哭的目的更准确地都说一说吗?

生10:第一次哭是为了劝我好好读书,并对丈夫的去世感到伤心、怀念。

师:说得简洁一些就是对丈夫的怀念,对儿子的——

生(齐答):期盼。

师:继续说

生10:第三次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师: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清白。谁还有补充吗?

生11:第一次哭是因为还没有尝到生活的甜蜜,她丈夫就去世了。这么小小年纪就守寡,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自己的儿子又不是很争气,对他期待,要他好好学习。

师:所以我们看到她对自己的儿子不只是慈爱,还有——

生11:惩罚。

师:怎样惩罚?

生1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了房门,先责罚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都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师:能说一下,你最受不了的是哪一点吗?

生12:拧我的肉。

师:确实,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有些受不了,但是为了对丈夫有个交代,为了对儿子的期望,她对儿子是那么地——

生(齐答):严厉。(师板书“严”)

师:她教导我时经常要说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1次哭时说的话。)

师:再揣摩一下,她说这话时,应该是怎样的语调。

生13:比较伤心。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读。)

师:只哭过一次吗?

生(齐答):不只一次。

师: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14:往往。

师:也就是常常。这个哭只是无声地掉泪,这跟前面其实是一致的,也就是哭也不想让别人听到。这再一次证明,她有苦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你说她会去向别人诉苦吗?

生(齐答):不会。

师:有苦不能说,这才是真正的苦啊!母亲在对待哥嫂的时候,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生15:忍。

(师板书“忍”。)

师:忍到什么地步?

生15:悄悄地走出去。

师:你还能找出几个表明她忍的词来吗?

生15:11自然段。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师:这是直接写,还有其他地方可以感知到吗?

生8:第10段,“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师:哪几个词?

生8: “总是”、“让”、。不仅自己忍,让孩子也忍。

师:总是让着她,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让啊!还有吗?

生16:第8自然段。“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师:哪个词最能表现忍?

生16:从不

师:所以我们在读第二次哭时要读出她的忍,该怎么读?请你读一读第一句。

(生16读第二次哭中的第一句)

师:读时,要突出哪个词?

生16:实在

师: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她的哭跟前面是不一样的。先是轻轻地哭,再是渐渐哭出声来,到最后不肯住。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吗?

生17:解决了。因为嫂子会端水来劝她。

师:劝她还是认错?

生17:劝她。因为她们之间从来不提谁对谁错。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耐啊!第三处哭,又是怎样的哭?

生18:大哭。

师:表现了母亲怎样的一种性格?

生18:刚性。

(师板书“刚”。)

师:怎么来读出刚性?

生18:抓住“当面”、“当众”、“直到……才”读出刚性。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三次哭)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刚气啊!这种刚气也是镇住大嫂二嫂、解决种种问题的重要因素。

师:(边说边板书“亲娘”、“后母后婆”、“寡妇”等)在我面前,作为亲娘,满怀对亡夫的思念和敬爱,满怀对“我”的慈爱和期望,她偷偷地哭;在哥嫂面前,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她轻轻地哭;然而在外人面前,作为寡妇,为了捍卫家庭的尊严和自己的名声,她大声地哭了。我们从她的泪和哭中,明白了她为什么对孩子那么慈爱而又那么严厉,对家人那么忍让,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他的刚气。这正是仁慈而又刚毅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典范。

三、深入探究,领会母亲深远的影响

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母亲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地走下去呢,作为一个寡妇,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生(齐):儿子胡适。

(师板书“胡适”)

师:胡适到底有没有如母亲所愿成才呢?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段。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胡适成才了吗?

(课件出示末段。生读末段)

生19:“极大”说明他受母亲的影响极大,他像他母亲一样仁慈、温和。成才了。

生20:“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人管束过我”说明已经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如何待人,14岁就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事情,成才了。

师:两位同学从性格和待人处世方面认为胡适成才了。还有其它看法吗?

生21:不对。“混”说明日子过得并不好,可能并没有成才。

师:果真如此吗?

(课件出示胡适身份介绍)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19考取官费赴美留学,一生共获取36个博士头衔。19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新诗集《尝试集》。

师:最震撼你的是什么?

生22:36个博士头衔

生23:北京大学教授、校长

师:有人说大陆有鲁迅,台湾有胡适。胡适深得的赏识。胡适在台湾去世时,亲手写下挽联:(出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还有人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的墓志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生齐读)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形骸终会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师: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和赞扬啊!

师: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受了七年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又会怎样评价一个传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呢?(出示)请从文中找一找。

(学生动笔找)

生24:“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对母亲充满感激。

生25:“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充满了对母亲的感谢和敬仰。

师:两位同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仰。让我们再回头思考一下刚才同学所提出的“混”字,该怎么来理解?

生18:这么有出息肯定不是真正的“混”,我觉得这与文中的“一丝一毫”、“一点点”一样,表明了作者的一种谦逊态度,这也应该是母亲对他的影响之一吧。可见母亲对他的影响之大。

师:我赞赏你的理解。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胡适。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出示)有人认为1-4段写“我”的童年生活的缺憾,正是为了体现母亲给“我”做人的训练的珍贵,更突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也有人认为1-4段隐含着胡适对母亲的些许不满。

同学们怎么认为?请到字里行间找依据。(学生圈画课文语句)

生26:我认为有不满。因为胡适说“在我小时我不曾享过儿童生活的乐趣。”

生27:我认为不应该是不满,而是有些遗憾。在小时候,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如果没有母亲的严厉,就可能没有后来我的成就。

生28:幼年时的遗憾更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用心良苦。母亲不准我乱跑乱跳中的“不准”就是一个体现。

师:同学们已经学着从字里行间解读作者隐含其间的情感。我们来看看第四段,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点什么来吗?(课件出示第四段语)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生29:“究竟”,它是毕竟、到底的意思。隐含着那么一点遗憾。

师:可见,胡适认为自己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其实,一个接受过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回首童年——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连和小朋友一起跑跳都不行,这一些缺憾和母亲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关系。本文选自《胡适自传》,自传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作者这样剪辑材料,既保证了真实,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此我们可再一次感受到,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敬仰和感激之情。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句。(生齐读此句)

师:(配乐深情诉说)胡适有出息了,回国的第二年在北京买了房子,于是想接母亲到北京同住,母亲没有答应,其实,此时母亲已有病在身,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学习,瞒着儿子,于当年(19)去逝,时年45岁,临死未能见上一面,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师极悲伤)。在回家奔丧途中胡适写下了《先母行述》。(课件出示,生齐读)“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部分学生哽咽)

师:在母亲去逝后的一个深夜,年届40的胡适,整理自传,回忆起自己母亲,怀着感激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我的母亲》。

四、撰写墓志铭,评价母亲伟大的人格

胡适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感激、敬仰之情,那么你们对胡适的母亲又有怎样的评价呢?请大家为胡适的母亲写一段墓志铭,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发挥。

(课件出示)这个         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学生听音乐写。写完后交流)

生30:这个为了儿子能够忍辱负重而又刚气的母亲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但她对儿子的严,对家人的忍,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她还为国家培养了这么优秀的胡适。这是她最大的功劳。

生31:这个坚强不息、永不低头的人在这里安息了,她为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为孩子耗尽了自己的心血,为我们培养了一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作出贡献的伟人。

生h1:这个忙碌了一辈子,受了一辈子苦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但她那种刚毅、仁慈、温和的性格却永存。

生32:这个默默度过一生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不带一点怨恨,不带丝毫后悔,她的一生是苦的,但她也是坚强的,她把一切的苦都藏在了心里,把希望给了儿子,为我们培育了为民族奋斗的伟人。

师:如果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这些墓志铭,一定会非常欣慰的。当我们细细品读《我的母亲》,深入探究胡适对母亲敬爱、感激的情感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平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

五、课外延伸,阅读母亲多样的情怀

推荐同学们课外阅读几本描写母亲的优秀作品。

(课件出示)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赵丽宏:《母亲和书》

教学目标: 篇九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体会赏析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细节描写,进而把握母亲的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篇十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答应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四、重点研习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五、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六、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噶然而止,余味无穷。

七、课堂阅读《母亲杨沫》

八、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我的母亲老舍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11 6870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