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案例(通用5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一
积极参与快乐学习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多年生物教学中,对于“激素的调节”这一节上过多次,但在实施新课标之前,我们的教学一直都是按部就班,教师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整理,学生被动地吸收、记忆,满足于对知识的记忆,少了对知识的探索、拓延,也甚少去主动联系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
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再走老路子,一味地填鸭,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了。我们应该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营造自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学并快乐着”的感觉。
经过一个半多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设计和实施探究实验等技能,再加上较长时间的分组讨论实践,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新课伊始,我就让同小组的同学互相观察成员的身体特征,回忆《青春期》的知识,引出激素调节的课题。学生的反应不错,顺利引入课题。我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有关腺体的资料,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找出内、外分泌腺的区别,特别是能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填写在黑板上我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内。
在讲到内分泌腺的实例时,我让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根据我的挂图和他获得的知识,在自己身体的大致位置指出各内分泌腺的位置。我只是想增加一点学生的认同感。因为,自己的同学做的演示,学生们一般都会比看老师的演示更感兴趣,有认同感。但令我很惊喜的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他揣摸自己身体的相应位置。我又让另一个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旁再演示一遍,没想到,他竟然不用看图片、文字,可以熟练地说出内分泌腺的名称,并指出相应的位置。看来,只要提起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
接下来要学习的是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主要讲三种重要的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要求学生知道它们的分泌部位、主要生理作用、分泌过多或过少时的病症。为了引起学生对了解这些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兴趣,我首先挂出了一组内分泌疾病的患者的外貌图。这些异于常人的患者的外貌特征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它们想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分别分析、讨论这些病症的起因,从而得出各种激素的作用。
在这一个环节,学生讨论得更加热烈,很热切地拿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共享,基本上能够把我预先在黑板上画出的有关激素的表格填好。特别是在讲到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时,由于每一个小组在前一段时间都做了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的对照实验,因此,小组讨论时,学生特别热烈。在组与组之间的班内交流时,每一个组的发言都很精彩;同时,也拓展了许多有关激素的课外知识,这是最令我惊喜的。
一节课的时间就要过去了,当学生兴奋起来时,拓展的知识特别多,时间总是显得不够用。我赶紧让同学做了这一堂课的“我学到了什么”的自我小结。接下来的任务是让这节课学到的内分泌腺和激素的知识做一些相应的检查、巩固练习。
由于是自己主动、积极地获取到的知识,学生的当堂掌握很不错。我正暗暗庆幸一节课顺利完成,准备下课时,突然有学生举手发问:“老师,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为什么有些很穷的人也患这种病呢?”“糖尿病的特征不是‘三多一少’吗,为什么有的人得了这种病,看上去还是很胖呢?”“为什么有些人怀孕会得糖尿病?”……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手一只一只地举了起来。看来,这些孩子对于《激素调节》这一章充满了极大的兴趣,课本上的知识也根本就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不可能一一为他们解答,而且,将来他们还会有更多想知道的东西,难道我都能一一帮他们解答吗?我们的新课标提倡的不正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吗?于是,我微笑地告诉孩子们:“知识的获得可以是多方面的,希望大家能相互合作,一起通过互联网、杂志、书籍等工具查找自己想获得的信息,然后大家交流、共享。”
正在这时,下课铃响了,我来不及过多地交代,就下课了。不过,我相信,这一节课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流下很深的印象,不在于知识的记忆有多少,而在于他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多多少少掌握了一些自主探究问题的方法,并从中找到了满足和乐趣。
这一节课表现出了教师重视学生努力进行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过程,相信这一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关于教学计划与教学关系的论述:“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
以《激素调节》一课为例,我们研究和实践的主题是: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小组间的高质量的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一台阶,达到“多向互动”。这里的多向,包括教师与全体、部分或个别学生之间的不同性质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个体间、个体与小组或全班、小组与小组间多边式和不同性质的互动。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相对于形式的“动”、不产生实际效果和交互推进教学作用的“动”)和高质量(不仅是学科基础性知识、能力要达标,还要争取实现比各班、个人不同的学生初始状态高的成绩,更要提高教学从多方面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质量)。
因此,要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只有也应该由教师来完成的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要知道绝不是学生的主动活动就能自发推进教学过程,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的重要作用的主动发挥,就不能有高质量、有效的互动,学生将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现小组合作互动教学,不但对学生的发展有利,也对教师的发展有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二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用具:
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
(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
(2)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
(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⑥有兴趣的同学可将红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白皮小麦的胚乳上,或把白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红皮小麦的胚乳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三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远不如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来得重要。知识可能会遗忘,会陈旧,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却可以让学生受用终身。所以,设臵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的研究性教学方式,逐渐成为教学过程的一种时尚。但是,教师在重视能力教学的同时,却容易忽视同样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情感教育。
一、情境描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鱼》一节中,有关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试验。本试验的目是通过探究不同的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进而得出鱼的体型和鳍是与它能在水中生活相适应的一个方面。在课堂上我为了方便教学准备了几条活着的小鱼,让学生观察各种鱼鳍的作用并设计了以下问题
问题情境:
(1)还记得种子萌发的实验吗?(对种子萌发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进行控制。)
(2)看着水中的鱼,您能直接观察出不同鱼鳍的作用么?
(3)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各种鳍的作用?
有鳍并用时,很难看出单一的鳍的作用,并由种子萌发实验联想到可用捆绑鱼鳍。制做模型。剪去鱼鳍的办法探究鱼鳍的作用。经过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补充、修改,他们设计出了比较完美的研究方案。通过研究方案的设计,他们不仅掌握了书本中的知识,还初步了解了研究生物与生活环境先适应的一般过程,思维也更科学、更严密。我也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感到高兴。
为了便于讲授和便于操作,在课堂上我采用直接剪去鱼鳍的办法进行操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并要求学生课外可用其他方法进行探究。到此,本节课应该圆满结束了,我很满意自己的这个教案设计,也很满意学生的表现。。
但是下面似乎有议论声。我有点疑惑,难道学生不认可吗?
‚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你没觉得太残忍了吗?‛一位女生站起来说。 ……我不知所云。
‚老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很可爱。为什么你还忍心伤害它们呢?‛
‚难道它们不是生命吗?‛
射不知道有没有毒的药品吗?‛持相同观点的同学很多,同学们都对此议论纷纷。
我残忍?我伤害了很多的生命?‚人之初,性本善。‛而我却伤害了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善性。
记得在我们上生物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为了了解研究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我向学生介绍了自己在大学时所做的‚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实验,通过电刺激家兔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引起相关肌肉收缩的观察,了解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剂及定位关系。跟他们讲了其中一组同学打开颅骨时,由于用力过猛导致兔子脑浆迸裂立即死亡的事。也跟他们讲人类的许多新药也是首先在动物身上做实验的。那时就有很多同学说太残忍了,但是我没有在意,现在我又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一时间我无言以对。我也认识到了其中的血腥,但我必须给学生一个交代。我知道,如果我解释这是为了我们人类更好的生存,根本没法解决问题,学生会说我太自私。我想起了网上英国政府对待动物保护主义的态度,于是向他们解释道:‚同学们对动物充满爱心、同情心,希望人类能和其他动物和谐共处,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也应该这么做。但是,在研究动物生理,研制新药、食品添加剂、黏合剂、服装染料以及兽用药品时,必须经过动物实验。这对人类、对
动物都是有益的。实验中,应遵循‘3r’原则,即‘减少(reduction)’实验用动物数量,‘文明(refinement)’对待动物,尽可能用计算机模拟和试管技术等先进技术‘替代(replacement)’动物活体实验。不过,目前新技术仍无法取代全部动物试验。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曾经说:‘计算机可以完成许多令人惊异的事,但是即便是功能最强大的计算机也无法在医学研究领域取代动物试验。’所以,完全取消和取代动物实验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取包扎、治疗、释放到合适环境等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学生的议论和抗议渐渐平息下来,一堂被爱打扰的生物课在我并不完美的解释中结束了,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二、课后反思
对生命的爱,对世界万物的爱,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追求智慧和道德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热爱宇宙万物的博爱之心,是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也是教育的终极价值。
但是,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我们的教育教人背书本、学知识,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却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不成比例。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的发生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从以往狭隘单一的注重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事转变。为此,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是,很多教师虽然已渐渐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对情感教育却没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根本就没关注情感教育,从而导致学生不满情绪的高涨和课堂意外的发生。以我这节课为例,提高学生能力方面还可以,情感上却过于血腥。动物实验对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现实中的血腥也许难以避免,语言上却可以温和些。如选用小白鼠做实验可能比选用狗做实验更能让学生接受;对实验之后的动物可以进行包扎、药疗处理。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降低因实验缘故导致实验动物意外死亡的概率。
生物本是研究生命、关爱生命,使生命更好更和谐的生存的一门科学。比起其他的课程来说,可能要更情感一些。所以,作为生物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比知识点更为重要,虽然教育
容忽视的。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去改变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偏颇这样的现象,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主动地、有意识地去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那么,该如何落实生物课程的这一教学目标,(1)要求教师有很强的情感教育意识、自觉转变教学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2)在生物教材中,穿插着很多显性或隐性的情感教育内容,如生命健康教育(如细胞的癌变、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和人体健康、稳态、免疫、遗传病等)、生态道德教育(如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多阳性及其保护)、科学情感教育(如科学发现史的教学、科学家的故事)、人道主义教育(如本节课中动物实验材料的选用)等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认真挖掘并利用其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实验小组,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情感教育可以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渗透在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操作、社会调查活动中,更可以在课堂之外自己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之中。通过从有意识的关注到无意识的渗透,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和技
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四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七年级的《人的生殖与发育》这一节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对青春期这一内容特别关注。这一章节上完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还想对这一节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看着学生们充满渴望的眼睛,我决定在原来课时已经结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节性教育课。
在这节课前,教材上对滥交,早孕的危害已经有所说明,关于艾滋病也有提及,并提供了避孕的方法与措施。所以这节课不是教材主题,而是根据学生需要的课外延伸。花老师提供的独特做法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小本子,叫做“快乐小问号”,就是把他们在课内、课外发现的问题,想了解的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记载下来,然后大家一起想办法解答。这一节课就是在快乐小问号的基础上开展的。并在网络教室提供一些可以让孩子自己查询的网页。孩子们的问题千奇百怪,从为什么要阉割太监,到泰国的人妖是否为性变态;从同性恋是否遗传,到两性人原理……让你震惊于目前媒体的威力。虽然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与我原来的设计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我还是尽己所能告诉他们其中的一些道理和观念。
中学生物尤其要学习反映现实生活,与学生休戚相关的内容。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我们教师就能更好的从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标。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而不是单纯生活在科学世界中,所以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成长中生理与心理的需要。现阶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青春期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以关爱的态度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揭开性教育神秘的面纱。学这节课,教师因该充分的关注和理解学生,一改过去教师“谈性色变”的态度,落落大方的与学生一同谈性,使得学生在与伙伴、教师的交流碰撞过程中,产生许多问题,也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明白原来我与大家一样,都会碰到青春期的困惑与苦恼,我想这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青春期心理是很有利的。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五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内容:《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节内容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很熟悉,在教学活动中,应多提供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活得感性认识。在引导学生观察鸡蛋的结构时,鼓励学生亲手实验,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用放大镜观察卵壳上是否有小孔,并结合课后练习题——通过小实验证明鸡蛋壳上有许多小孔,在学生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时,要引导学生将实物与插图相结合,从而认清鸡卵的各部分结构。由于学校周边有养鸡场,课前准备孵化了20天左右的鸡卵,课上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新鲜的鸡卵是“活”的。在学生认识了鸡卵结构的基础上,结合鸡卵发育过程的模式图,理解鸡卵发育为什么能摆脱水环境的限制。有关鸟的生殖发育过程,通过观察幻灯片,理解鸟类的繁殖行为对种族繁衍的意义,从而树立爱鸟护鸟的。同时还应结合教材上的“科学·技术·社会”内容,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同时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3、培养学生解读图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训练学生解读图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参与家禽养殖活动。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鸟的繁殖行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如: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十分可爱。可刚孵出的小麻雀,粉红色的皮肤上一根羽毛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
冬天,常看到高高的树枝上有喜鹊窝,但是并没有喜鹊去住,这是怎么回事?
养鸡场的母鸡下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吗 ?
活动二,观察鸡卵的结构,,按照课本16面的观察与思考的几个步骤操作。
讨论:
1、请推测卵壳、壳膜、卵白和卵黄各有什么功能?
2、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
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答案。
活动三,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出示一组幻灯片,让学生归纳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 、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
说明: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活动四,18面技能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题干明确影响鸡产蛋率的两个因素:
(1)鸡的产蛋率与鸡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多少和蛋白质量有关;
(2)当鸡取得足够能量时,则停止取食,影响鸡对蛋白质的取食量,从而影响鸡的产蛋率。
让学生弄明白后再解答。
活动五,师生小结,完成20面练习题,活动六,科学·技术·社会。
说明:这是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具应用。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始终有很高的学习热情,由于同学们对鸡蛋十分熟悉,所以活动一很快就完成了,而且效果比想象的要好。但在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时,有些学生表现出不能把实物与插图很好的结合起来。学习鸟的生殖发育过程,在老师引导下,很顺利完成了。学习技能训练,学生表现的有些吃力,关键是没有弄清楚影响鸡的产蛋率有两个因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明确到:生物教学确实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课堂和生活紧密结合,有条件的可多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