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优秀10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10篇《中班数学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一
活动背景: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大头儿子为活动题材,将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二次分类的方法。
2、在理解二次分类的基础上,尝试操作分类并用符号进行记录。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2、分类图4个、货架图2个、水果盘4个
3、7个帽子:3个红(1大,2小)4个黄(2大,2小)
6个苹果:3个红(2大,1小)3个青(2大,1小)
4、标记:大小、颜色
5、20套操作材料人手一套:饼干、西瓜、棒棒糖、饮料
6、记录纸、笔、展板
活动过程:
一、 播放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你们喜欢看吗?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 播放课件(分段)
1、 买帽子
2、 分帽子,引导幼儿根据帽子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出示货架图、分类图)
a.引导幼儿根据一种条件进行分类
——我们大家帮忙先整理一下这些帽子吧!小朋友们看看该如何整理呢?(把红色和黄色分开,把大的和小的分开)
——(出示货架图)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按颜色来分。
(出示分类图)还可以用这样的表格来分类。
b.引导幼儿进行二次分类
——(出示分类图)货架上的帽子还可以再分吗?(红色帽子还可以分成大的和小的,黄色也可以)
c.给分类图做标记
——我这里还有一些标记,一起来看看都有那些?(有表示大小和颜色的)
——那么大家来猜一猜这些标记该放在表格哪里呢?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d.了解二次分类的方法
——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张分类图,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越分越少,最下面的两个加起来和她上面一格的帽子数量一样多)
总结:向我们这样先根据物品的一种特征分类,再根据它们的另一种特征再次进行分类就是二次分类。(分了两次)
3、 通过分苹果,巩固二次分类(方法同上)
——我们一起来帮帮大头儿子吧。
这些苹果该怎样来分呢?
三、 动手操作进行二次分类,并记录(展板)
——围裙妈妈的生日宴会上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需要分类,我们看看都有什么?(有饼干、西瓜、棒棒糖、饮料)今天我们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能把这些东西按照二次分类分好,围裙妈妈还有个要求:请把你的分类方法记录下来,可以 向 老师这样记录,也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到后面去取你想分的物品。
——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材料收好)
谁分的也是××,但是和他的分法不一样?
——谁还愿意来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材料收好)
谁分的也是××,但是和他的分法不一样?
——请把记录纸贴到展板上(分类放)
四、 结束——课件
中班数学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方法。
2、想知道、爱提问与植物有关的问题;意识到人与自然的要和谐相处。
3、知道我们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学习用不同标准给植物分类;知道周围常见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让学生准备一些常见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对当地常见的某些动植物进行观察,并作观察记录。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如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课上与学生资源共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通过课前观察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你观察过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师:对于我们周围的植物,你们观察的细致吗?
师:这节课,我们来仔细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周围的植物。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观察、研究植物
(1)师:我们要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生: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
生:闻一闻、尝一尝可以吃的植物。
(2)师:这些方法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植物。观察时,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要破坏它们,还要防止被植物扎伤。本组观察完可到其它小组观察。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适时点拨)
(3)师: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
师:你观察得真细致,叶子上的纹就叫叶脉,指一指哪是叶脉?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叶脉什么形状?
生:叶脉像小草,有分叉。
生:我发现叶脉在叶的背面凸了出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了看,又摸了摸。
(4)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发现。
(5)交流其它植物(以小组为单位,有的介绍植物图片资料,有的发布文字资料,有的唱关于植物的歌;有的朗颂关于植物的诗;有的交流我的“观察”记录)。
2、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许多植物的特点,对于这些植物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你想怎样解决?
师:动手量是个好方法,但不要破坏一株植物的生长。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老师也不知道,你们还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3、给植物分类
师:通过研究我们周围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师:既然这样复杂,我们把这些植物分一分好吗,把我们的分法记录下来。
下面,说说你的分类方法,好吗?
师:我们比一比,看谁的分法多。
生:我想把梧桐树、柳树、杨树分成一类,因为它们不开花。
师: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师:还有哪些分法?
4、教师总结,结束教学活动。
中班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拼图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
2.乐意操作,大胆尝试,感受拼图活动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若干,三角形范例板、每组一筐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三角形拼图操作板每人一块。每组一份固体胶或者浆糊。幼儿画册》(第3册第47页及硬卡纸)
知识准备:幼儿对于三角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能利用三角形进行拼图,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
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想不想来看看?
2、出示一张房子的范例板。
师:这是什么?是有什么组成的?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谁愿意来试试看的?
二、感知三角形与其他的拼合关系。
师:观察这两幅画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4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拼图时三角形代替了正方形和长方形。
三、学习按范例板拼图形。
1、出示一张三角形的范例板。
师:这是什么?是由什么拼成的呢?有几个三角形拼成的呢?数数看。
2、出示另外范例板,请幼儿按范例板拼出图形。
师:这还有一张图片,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3. 师:这里还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看是有几个三角形组成的。
四、游戏:“三角拼图”。
师: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范例板,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它们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请你们选一个喜欢的范例板用三角形把它拼出来吧!
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
用三角形拼图,老师这边还有很多的材料,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去拼拼自己喜欢的图片哦。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三角拼图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百科: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
中班数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锻炼应力及身体动作的敏捷性。
2、培养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环境创设
皮球同三分之二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传球游戏:幼儿分成两队,分别从上和下传球。
二、基本部分
1、三分之二的幼儿拿取皮球,然后提出要求:
有球的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的球,没有皮球的孩子可以动脑筋把别人的球夺过来,每个人只能拿一个皮球。夺球的过程中,要多动脑筋,不能推拉别人或者硬抢。
2、教师和无球幼儿一起来进行夺球游戏,教师可以先夺球,然后转换角色保护自己的球。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三、放松部分:
两人一组拍皮球,整理,回教室。
中班数学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认识半圆和椭圆,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能点数其数量。
活动准备
用几种图形拼成的金鱼、熊猫等。
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分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会变魔术,看看他变成了什么?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椭圆并与圆做比较。
圆宝宝又要变了,现在又变成了什么?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
二、游戏:看谁拿的'对。
游戏:每个幼儿手拿一个圆形(圆、半圆或椭圆)。
例如:教师说圆宝宝,手拿圆形的小朋友把手举高并大声说我是圆形。
三、在拼贴的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并用电子表现其数量。
1.出示拼贴好的金鱼,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和椭圆,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2.出示拼贴好的熊猫,让幼儿找一找哪里是半圆哪里是椭圆形,并能数出他的圆、半圆和椭圆的数量,并用数字来表示。
四、幼儿操作,展示幼儿作品。
中班数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操作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2、能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同伴好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用首尾相连排列量具的方法测量“花布”的大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3页《自然测量工具》的材料数字印章;
2、幼儿人手2张(红色纸长16.5cm,宽6cm;蓝色纸长30cm、宽2cm)。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熊猫缝纫店”开业。
1、教师出示两块“布”和若干条“围巾”。
2、教师讲述故事:熊妈妈有两块漂亮的“布”,它想用这些布给熊宝宝们做“围巾”,每块“布”能做几条“围巾”?哪块“布”做得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请小朋友们帮帮它吧。
二、探索测量的方法。
1、教师出示蓝色纸,引导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2、教师演示测量的方法。(将“围巾”平铺在“布”上,边对边,角对角,既不要重叠,也不要留空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测量(一个是对的,一个是不够精确的),并引导幼儿明白正确测量的方法。
师:“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否一个接一个的摆列量具。
四、展示与交流。
1、教师展示作业单,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2、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同样的“布”和“围巾”,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怎么量出来的?
3、教师分别请几名幼儿上台进行测量,其他幼儿进行验证看哪种测量的方法最正确。
4、教师小结。
中班数学学习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让幼儿学习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获得对应经验。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碗、勺、梳子、镜子、毛巾、脸盆等。
2、动物和相应的食物卡片多种,填空练习的卡片若干。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1)教师出示实物,启发幼儿说出各种实物名称后,再讨论哪两种实物可以做朋友,为什么?(发现实物之间的关系)请幼儿动手把它们一对一对地配好。
(2)启发幼儿在室内找有关联的物品,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如:黑板与黑板擦,扫帚与簸箕等。
2、游戏《喂小动物吃食》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并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讨论:每种动物最喜欢吃什么?让幼儿找到相应的食物卡片-一对应地摆在下方。
3、分组活动幼儿分成四组活动。第一、二组:对应摆放实物卡片。如教师先从一个袋中取出花、帽、伞、手电筒等卡片摆成一行,再请幼儿从另一个袋中取出有关联的卡片(蝴蝶、围巾、雨鞋、电池)一一对应摆放。第三、四组:填空格。如空格上一排画有鸡、碗、书、篮球筐等,小朋友在下方空格内填画相应的东西(蛋、筷子、笔、球)。
4、教师或家长指导幼儿利用幼儿用书第4页的内容进行补充练习。
教学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中班数学有趣的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培养幼儿对拼图添画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种图形。
2、物质材料准备:奇妙箱子一个,幼儿操作用的几何图形若干;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铅笔、胶水、白纸。
活动重点:巩固了解几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活动难点:发挥想象能用不同图形拼搭出几种不一样的物品画面。
活动流程:
奇妙箱里找图形说特征——变图形——添画图形——拼图形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的箱子”,复习巩固图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1、老师念儿歌:奇妙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长方形、正方形等)问:“这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
2、老师小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变图形
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今天厉老师要请你们把这些图形变一变,把一个图形变成好几个,现在你们想一想可以怎么来变呢?”(请幼儿讲解)
幼儿讲解后教师示范,在每个图形中添上一笔就会变成两个不同的图形
(三)添画图形
1、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象
师:今天我们已经再一次的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宝宝,厉老师要出个难一点题目考考你们喽!看看厉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图形?(圆形)看到这个圆形你们会想到什么?它像我们身边的什么物品?
2、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创新
让幼儿自己添画图形,画出与别人不同的画面。
(四)拼图形
1、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这些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拼一拼,我们的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把这些图形变成其它有趣画面好吗?
2 、出示范例
师:“这是厉老师拼的画,小朋友们可以先看看厉老师用了哪些图形,拼出了什么?聪明的小朋友们肯定会拼出和老师不一样的,比老师还漂亮的图画来的”。幼儿自由拼图。
(五)小结结束
中班数学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2、感知自然序列中的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自制10以内爱心扑克牌一幅,1—10的数字卡片一套,自制车牌号若干。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6页《爱心扑克》,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水彩笔。
【重难点】
学习区别单数双数
【活动过程】
1、区别单数双数。
(1)出示1—10的爱心扑克牌,引导幼儿目测爱心的数量,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幼儿翻开《数学》第16页,将爱心扑克牌上的爱心两颗两颗全在一起,说说有什么发现。两颗两颗刚好圈完的试双数,还多出一颗的是双数。幼儿找出粘纸贴在对应的方框里。
请幼儿看看老师拿来的扑克牌,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把单数扑克放在左边,双数扑克放在右边。配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说说10以内哪些数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2)游戏“抱双、躲单”。教师抱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把头埋在膝盖里抱住自己,表示躲起来。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小朋友抱住。
2、区别单号双号。
周末,汽车要实行限行。汽车限行是根据车牌号的尾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来确定的。教师公布限行规则:日期的单双数与车牌号尾数的单双数一致,可以通行;反之,限行。
教师告知幼儿今天是几月几日,请幼儿判断今天是单号车通行还是双号车通行。依次出示自制车牌号,如a·361,b·452,c·527,d·814等。请幼儿辨别。
3、双号车请通行
出示《数学》第17页《双号车请通行》。这一天是双号车,请你仔细找找车牌号尾数为双数的车,并在方框里打钩,表示可以通行。
中班数学教案 篇十
设计思路:
在和爷爷奶奶共同庆祝“重阳节”活动后,孩子们不仅更深的感受了爷爷奶奶的爱,同时也尝试着通过各种方式关心爷爷奶奶--回家和爷爷奶奶聊聊,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区角活动中有的画画,有的用彩泥制作,有的用图形拼贴为爷爷奶奶做了很多的礼物,表达着自己对爷爷奶奶的关爱之情。小班时,孩子们已经能口手一致点数和唱数,进入中班,日常活动中碰到数数时,孩子们慢慢能用“目测的方法”,逐渐不满足单一的手指点数,于是基于孩子们日常活动中的零星经验,借助孩子们为爷爷奶奶制作的各种礼物,通过选礼物--送礼物的情境,引导孩子尝试不受物体大小、排列位置的影响默数7以内数量,并能正确说出总数,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爷爷奶奶的爱。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大小、排列位置的影响学习默数7以内数量,并能正确说出总数。
2、在送礼物的情境中激发对爷爷奶奶的爱。
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每个孩子收集一张爷爷奶奶的合影照片;做过调查表《爷爷奶奶的一天》,并体验过爷爷奶奶每天都很辛苦,我们要关心爷爷奶奶。
2、礼物:每份礼物(颜色、大小、排列位置不同)都是孩子们在区角中用多种方法和材料制作的。
3、“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记录单、水彩笔、数字4---8、固体胶
4、kt板上布置爷爷奶奶的家(上有门牌号码5---7),
5、礼物卡片(幼儿自制)
6、录音机、音乐《给爷爷奶奶捶捶腿敲敲背》
活动过程:
一、挑选送给爷爷奶奶的礼物
1、孩子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爷爷奶奶吗?今天我们就来给爷爷奶奶挑选礼物吧!知道爷爷奶奶喜欢吃什么吗?
2、先去超市看看有些什么东西,然后计划一下为爷爷奶奶挑选什么礼物?有多少?把它记下来——
出示记录单,引导解读
3、个别指导:
重点:你是怎么数的?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二、分享交流记录单
1、你给爷爷奶奶挑选了什么礼物?有多少?
2、你是怎么数出来的?谁能用更快的方法数出来的?(教师小结)
3、我们一起来猜猜这个小朋友给爷爷奶奶挑选了什么礼物?是多少?(教师小结)
4、张老师也挑了一样礼物,我们来比一比谁能用最快的方法数出来。
5、一共是多少呢?(教师小结)
三、给爷爷奶奶送礼物
1、爷爷奶奶都笑眯眯的看着我们,等我们送礼物呢,你都认识谁啊?
2、先想好你准备把礼物送给谁的爷爷奶奶?再问问好朋友她的爷爷奶奶喜欢什么礼物?想要多少呢?这样你送的礼物才是爷爷奶奶最喜欢的!
3、问好的小朋友就可以去送礼物啦!比比谁给爷爷奶奶送的礼物又对又多!
4、个别指导
提醒:看看礼物都送对了吗?
5、纠错:我们一起来找找礼物都送对了吗?
应该送给谁呢?我们一起用最快的方法再来数一数。
四、情感激发
1、爷爷奶奶收到我们的礼物真开心,那我们除了送礼物让爷爷奶奶开心以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开心呢?
2、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就不用麻烦爷爷奶奶了,爷爷奶奶累了我们可以——?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目标来看,定位比较恰当。孩子通过活动基本达成目标。
活动进行过程中,环节比较紧凑,孩子的兴趣非常高,语言表达比较完整,从中能激发孩子对爷爷奶奶的爱。第一、二环节,从记录情况看,孩子能看懂记录单,并能用正确的方法记录,表述也较清楚,只有个别孩子出现了数错的现象,通过纠正环节孩子能发现并就及时纠正。第三环节,孩子在给爷爷奶奶送礼物的时候,能力强的孩子不仅自己都送了,而且还能帮助其他的小朋友纠错,这些孩子也很乐意接受,在大家的努力下,基本上爷爷奶奶都受到了自己喜欢的礼物,个别错误的也在纠错环节中一一解决了。最后一个环节更使孩子的情感得以再次激发,因此整个活动在很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结束了。整个活动最欠缺的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只有师生互动,缺乏了生生互动,没有把集体的经验让大家分享。比如:当孩子说出一种比较快的方法(两个两个数),这是这个孩子的个别经验,我当时就很快的做了小结,忽视了全体孩子,其实完全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来数一数,让这种方法得以巩固。这样一种方法应该贯穿整个活动,那么相信在本次活动中孩子的数数能力能够提升的更好些。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10篇《中班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