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课件(最新6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课件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九年级数学课件》,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九年级数学优秀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2、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2、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种求解方程的思路,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2.8.2a)

第二张:(记作§2.8.2b)

第三张:(记作§2.8.2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 bx 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的根的关系,懂得了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y=0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于是,我们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只要知道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但是在图象上我们很难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所以要进行估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九年级数学优秀课件篇2

1、正确认识什么是中心对称、对称中心,理解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特点。

2、能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图形。

重点

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

中心对称性质的推导及理解。

复习引入

问题:作出下图的两个图形绕点o旋转180°后的图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重合?

2、各对应点绕o旋转180°后,这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后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与△cod重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探索新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分两种情况作两个图形:

(1)作△abc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2)作关于一定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第一步,画出△abc.

第二步,以△abc的c点(或o点)为中心,旋转180°画出△a′b′c和△a′b′c′,如图(1)和图(2)所示。

从图(1)中可以得出△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

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o在这些线段上且o平分这些线段。

下面,我们就以图(2)为例来证明这两个结论。

证明:(1)在△abc和△a′b′c′中,oa=oa′,ob=ob′,∠aob=∠a′ob′,∴△aob≌△a′ob′,∴ab=a′b′,同理可证:ac=a′c′,bc=b′c′,∴△abc≌△a′b′c′;

(2)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

同样地,点o也在线段bb′和cc′上,且ob=ob′,oc=oc′,即点o是bb′和cc′的中点。

因此,我们就得到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例题精讲

例1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就是绕o旋转180°,因此,我们连ao,bo,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

解:(1)连接ao并延长ao到d,使od=o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

(2)同样画出点b和点c的对称点e和f.

(3)顺次连接de,ef,fd,则△def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例2(学生练习,老师点评)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只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及其它们的应用。

作业布置

教材第66页练习

九年级数学优秀课件 篇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二张

第一张:(记作§2.8.1a)

第二张:(记作§2.8.1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 b=0(k≠0)和一次函数y=kx 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 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 b=0,且一次函数y=kx b(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 b=0的解。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案教学方法

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二次函数占据极其关键且重要的地位,二次函数不仅是中高考数学的重要考点,也是线性数学知识的基础。那老师应该怎么教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教案教学方法。

一、重视每一堂复习课数学复习课不比新课,讲的都是已经学过的东西,我想许多老师都和我有相同的体会,那就是复习课比新课难上。

二、重视每一个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离开学生谈课堂效率肯定是行不通的。而我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大多不太好,上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学习的热情也不是很高,这些都是十分现实的事情,既然现状无法更改,那么我们只能去适应它,这就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做好课外与学生的沟通,学生对你教学理念认同和教学常规配合与否,功夫往往在课外,只有在课外与学生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和学生建立起比较深厚的师生情谊,那么最顽皮的学生也能在他喜欢的老师的课堂上听进一点

四、要多了解学生。你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助于你的教学,特别是在初三总复习间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复习情况有助于你更好的制定复习计划和备下一堂课,也有利于你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2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一

一、立足教材,夯实双基:进行中考数学复习的时候,要立足于教材,重新梳理教材中的典例和习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知识的延伸和迁移,让解题方法、技巧在学生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在头脑中再现

二、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做到教师入题海,学生出题海。教师应多做题、多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众多复习资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练习,也可通过对题目的重组。

三、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时间,让他们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的复习效果。

四、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上复习课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感。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兴趣的学习下去。

3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二

1、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2、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学生要学习的最后一类重要的代数函数,它也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

3、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4、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用二次函数的观点审视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教学方法三

1、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3、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

4、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关于九年级数学课件 篇三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2.进一步发展估算能力。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过程,获得用图象法求方程近似根的体验。

2.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种求解方程的思路,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2.8.2a)

第二张:(记作§2.8.2b)

第三张:(记作§2.8.2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 bx c(a≠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的根的关系,懂得了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y=0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于是,我们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只要知道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但是在图象上我们很难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所以要进行估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关于九年级数学课件 篇四

1.正确认识什么是中心对称、对称中心,理解关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特点。

2.能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图形。

重点

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

中心对称性质的推导及理解。

复习引入

问题:作出下图的两个图形绕点o旋转180°后的图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重合?

2.各对应点绕o旋转180°后,这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后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与△cod重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探索新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分两种情况作两个图形:

(1)作△abc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2)作关于一定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第一步,画出△abc.

第二步,以△abc的c点(或o点)为中心,旋转180°画出△a′b′c和△a′b′c′,如图(1)和图(2)所示。

从图(1)中可以得出△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

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o在这些线段上且o平分这些线段。

下面,我们就以图(2)为例来证明这两个结论。

证明:(1)在△abc和△a′b′c′中,oa=oa′,ob=ob′,∠aob=∠a′ob′,∴△aob≌△a′ob′,∴ab=a′b′,同理可证:ac=a′c′,bc=b′c′,∴△abc≌△a′b′c′;

(2)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

同样地,点o也在线段bb′和cc′上,且ob=ob′,oc=oc′,即点o是bb′和cc′的中点。

因此,我们就得到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例题精讲

例1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就是绕o旋转180°,因此,我们连ao,bo,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

解:(1)连接ao并延长ao到d,使od=o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

(2)同样画出点b和点c的对称点e和f.

(3)顺次连接de,ef,fd,则△def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例2(学生练习,老师点评)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只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及其它们的应用。

作业布置

教材第66页练习

九年级数学优秀课件 篇五

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旋转的基本性质。

重点

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

旋转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具有的一些性质。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转围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钟的中心。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钟、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

自主探究:

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

(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

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

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

3、△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

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

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得出: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例2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的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1)连接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接db′,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62~63页习题4,5,6.

关于九年级数学课件 篇六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的概念,掌握这两个概念的应用。

复习两个图形关于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利用这个所学知识探索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他的运用。

重点

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难点

区别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一、复习引入

1.(老师口问)口答: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什么性质?

(老师口述):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2.(学生活动)作图题。

(1)作出线段ao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2)作出三角形aob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延长ao使oc=ao,延长bo使od=bo,连接cd,则△cod即为所求,如图所示。

二、探索新知

从另一个角度看,上面的(1)题就是将线段ab绕它的中点旋转180°,因为oa=ob,所以,就是线段ab绕它的中点旋转180°后与它本身重合。

上面的(2)题,连接ad,bc,则刚才的关于中心o对称的两个图形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ao=oc,bo=od,∠aob=∠cod

∴△aob≌△cod

∴ab=cd

也就是,abcd绕它的两条对角线交点o旋转180°后与它本身重合。

因此,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学生活动)例1从刚才讲的线段、平行四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外,每一位同学举出三个图形,它们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老师点评:老师边提问学生边解答的特点。

(学生活动)例2请说出中心对称图形具有什么特点?

老师点评:中心对称图形具有匀称美观、平稳的特点。

例3求证:如图,任何具有对称中心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也是对应点间的线段中点,因此,直接可得到对角线互相平分。

证明:如图,o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中心,根据中心对称性质,线段ac,bd点o,且ao=co,bo=do,即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因此,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三、课堂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

2.应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有关问题。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70页习题8,9,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九年级数学课件》,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6 2417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