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优秀10篇)-尊龙凯时最新z6com

发布时间:

高考即将来临,展示自我的时刻:有信心而无胆怯,有动力而无压力,莫紧张无焦虑,答题迅速不慌乱!愿你马到成功,金榜提名!关于高考语文考点有哪些,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10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篇一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秦武阳 一作:秦舞阳)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高三语文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篇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楚辞·离骚》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

及时当勉强,岁月不侍人。

陶渊明《杂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 篇三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

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

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

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2、《诗两首》

重要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

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多音字: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

重要字形: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

重要词义: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课内阅读】

1、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写得甜蜜而美丽,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c.第三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热情欢迎,同时用“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d.第五节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往昔在剑河上尽兴游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

2、对《再别康桥》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a)

a.“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清泉,诗人偏说不是,而把它想像成“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一方面写出梦之美,梦之虚幻,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寻梦的描写。

b.诗人用“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把梦具象化,把抽象的诗意化为具体的形象,非常生动。

c.在充满诗意的地方诗人竟然不能放歌,是不可遏制的离情使诗人陷入沉默。

d.最后一节将“轻轻”换成“悄悄”,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并把浓烈的诗情化为一种潇洒。

3、对《雨巷》的赏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b.“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c.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d.诗人把自己苦闷彷徨的心态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4、对《雨巷》这首诗歌表现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歌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

b.本诗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c.本诗反复出现的“丁香”意象及其蕴藉的特定情感元素,借鉴了古代吟咏丁香名句,如李煜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d.在本诗中,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女郎、独行者等,编制出雨中江南小巷一隅的画面,具有传统文化的气息与古典美。

3、《大堰河——我的保姆》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青苔(tāi)荆棘(jí)火钵(bō)忸(niǔ)怩麦糟(zāo)炖(dùn)肉

团箕(jī)凌侮(wǔ)叱(chì)骂

多音字:瓦菲菲薄泥巴拘泥漂泊湖泊青苔舌苔

重要字形:碾碎辗转堤堰揠苗助长偃旗息鼓凌侮陵墓棱角忸怩纽扣枢纽

重要词义: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凌侮:欺凌,侮辱。

近义词辨析:养育:抚养和教育。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课内阅读】

1、《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中说这首诗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意在表明(a)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2、“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b)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养育之恩。

3、“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d)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4、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c)

a.排比夸张重复b.对比重复拟人c.重复排比对比d.借代对比排比

《鸿门宴》 篇四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 篇五

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

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

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

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

13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

15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17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2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

23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24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2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26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7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

29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四、一词多义:

1、鄙:①越国以鄙远(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

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

⑦北蛮夷之鄙人(鄙陋鄙俗)

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②敝人(谦词)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④敝帚自珍(坏,破旧)

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②不及召下兵(士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武器)

⑤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⑥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

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辞)

③王粲长于辞赋(文体的一种)④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告别,离开)

⑤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审讯,审问)⑥一言半辞(言词、话)

5、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但,只是,不过)②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③三顾臣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④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⑥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念)

⑦终已不顾(回头)

6、见:①秦王必喜而见臣(召见)②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

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会见)④图穷而匕首见(现,露)

⑤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引见,使……见)⑥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

⑦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

⑨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偏指动作一方,我)

7、举:①愿举国为内臣(全)②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举起)

③杀人如不能举(尽)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发动)

⑤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推荐,推举)⑥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⑦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拿)⑧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举起,抬起)

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都)

8、穷:①图穷而匕首见(尽,完)②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穷尽,完结)

③穷则独善其身(困窘,处境困难)④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

⑤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尽头)

9、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如果)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③仿佛若有光(好像)④若入前为寿(你)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⑥彼与彼年相若也(相似)

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⑧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这,这样)

10、胜:①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受得住)②刑人如恐不胜(尽、完)

③何可胜道也哉(尽、完)④此时无声胜有声(胜过、超过)

⑤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美好)

11、说:①说尽心中无限事(讲述,谈说)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③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④秦王必说见臣(喜欢,高兴)

⑤《师说》(古代一种文体)⑥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12、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身份低微)

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④味苦而微辛(略微)

⑤其文约,其词微(微妙,深奥)⑥微服私访(隐蔽,不显露)

⑦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暗暗地)

13、许:①许之(答应)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③时人莫之许也(赞成、同意)④潭中与可百许头(表示约数)

⑤问渠那得清如许(这样、这么)

五。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还)2.郑既知亡矣(已经)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

4、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5.唯君图之(希望)6.进兵北略地(夺取)

7、愿足下更虑之(改变)8.以试人,血濡缕(沾湿)9.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10.比诸侯之列(并排)11.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12.乃其匕首提(扔、掷)秦王

13、旦日飨(犒劳)士卒1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抵挡)项王乎15.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

16、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关破秦17.披(分开)帷西向立18.卮酒安足(值得)辞

19、窃(私下)为大王不取也20.会(正赶上,恰巧)其怒,不敢献

六、文言虚词

而夜缒而出(而,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而、顺承连词)

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顺承),朝济而夕设版焉(而,表转折,连词)

以敢以(之)烦执事(以、介词、用、拿)越国以鄙远(以、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

之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提宾标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将焉取之(代词,指代土地)

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不译)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为什么)

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介词,表被动)为之奈何(对,介词)

乃为装谴荆轲(整理,动词)乃令秦武阳为副(做,担任)

为变徵之声(发出,动词)又前而为歌曰(作,动词)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替)愿举国为内臣(做,动词)

使子婴为相(动词,任,做)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被)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表判断,是)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因蒙故业,因遗策(动词,继承、沿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就、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副词,趁势,趁机)

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助词)今者项庄拔剑舞(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

亚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

七。特殊句式(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7、此亡秦之续耳。(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

8、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我怎么会这样!)

9、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

10、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

8、为击破沛公军。(为我打败沛公的部队!)9、加彘肩上。(把猪肘放在(盾的)上面。)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八、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劳苦功高:劳苦而功高如此

(8)秋毫无犯:秋毫不敢有所近

(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九、重点翻译句:

1、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2、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3、焉用亡郑以倍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指晋国)增加土地呢?

4、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图,考虑,图谋

5、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6、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9、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呢?

10、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的

11、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形容时间极短

12、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

13、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1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是没用的小子

1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也: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而伤害了有德行的人的心意。

16、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供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庙:愿意全国上下做秦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先王的宗庙。

17、终已不顾:始终不回头18、唯大王命之: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

19、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20、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1、今得而闻教: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21、乃为装谴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23、与之同命:与他同生共死24、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25、按剑而跽:握着剑,跪着身子

2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惟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27、窃以为大王不取也: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

2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29、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里

30、沛公奉为寿,约为婚姻:沛公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又)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3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宰相,占有全部珍宝

32、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军营里没有用来助兴的,请让我来舞剑助兴

《张衡传》 篇六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 www.chayi5.com ,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篇七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高一语文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篇八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以……为老师。

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

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必修 篇九

第三单元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长歌当()哭桀()骜()立仆()殒()身不恤()菲()薄黯()然浸渍()喋()血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生杀予夺直接了当贻笑大方隐约其辞b自惭形秽莫可名状名列前矛轻手蹑脚

c深沟陷壑影影绰绰满目疮痍暴戾恣睢d花团锦簇好高骛远谬种流传贫瘠不堪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b)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的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受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都熟悉了。

c每当夜暮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5、根据课文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敢于()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第8课《小狗包弟》小狗包弟

一、字词

作揖狗吠叱骂煎熬租赁篱笆揪回来

二、成语

绿草如茵:茵,草垫子。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字词

景仰戊戌显宦叱咤风云莅校迥乎不同短小精悍步履潇洒顾盼谦逊激亢箜篌机缘弥漫哀从中来博闻强记酣畅屏息以待涕泗交流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篇十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297 16732
网站地图